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62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模块包括壳体、油冷器、机油滤清器和压差传感器,整体模块通过壳体与发动机相连,以使壳体的主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相通,壳体的主油道中安装有旁通阀分部件和泄压阀分部件;油冷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油冷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壳体的主油道连通,油冷器的出油口通过油道与机油滤清器连通,机油滤清器通过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壳体的上部与发动机机体之间形成一水腔,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安装维修效率,节约发动机成本,而且能够减少发动机的漏点,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属于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油冷器与油滤器是分开的,独立安装,再通过各自管路与发动机冷却水道或主油道相连,两者安装时占用发动机的空间大,安装管路较多,增加了发动机的漏点同时又加大了流体延程阻力,安装维修效率低,且需要分别购置机油滤座与油冷器壳体,增加了发动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其不仅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安装维修效率,节约发动机成本,而且能够减少发动机的漏点,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的油冷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的机油滤清器和用于测量油压的压差传感器,其中:整体模块通过所述壳体与发动机相连,以使所述壳体的主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相通,所述壳体的主油道的进油道中安装有旁通阀分部件,所述壳体的主油道的回油道中安装有泄压阀分部件;所述油冷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所述油冷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所述壳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出油口通过油道与所述机油滤清器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壳体的上部与发动机机体之间形成一水腔,所述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机油滤清器包括第一机油滤清器和第二机油滤清器,所述第一机油滤清器和第二机油滤清器均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油滤清器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机油滤清器的第一手柄和第一阀芯分部件,所述第二机油滤清器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机油滤清器的第二手柄和第二阀芯分部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通过油道、水道将油冷器、旁通阀分部件、泄压阀分部件以及机油滤清器集成于一体,将整个模块安装于发动机上,简化了发动机油冷器以及油滤器的安装,减少油冷器、油滤器在发动机上所占空间,简化连接管路,从而提高发动机安装维修效率及节约发动机成本。同时由于只需一个壳体,一体安装,减少了管道连接,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发动机成本。同时由于外接管路少,发动机漏点减少,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C-C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机油流程示意图一,其中:箭头Ⅰ表示从油泵过来的未经过滤的机油进入壳体主油道,箭头Ⅱ表示从泄压阀过来的未经过滤的机油回到油底壳,箭头Ⅲ表示过滤后机油进入机体主油道;图6是本技术的机油流程示意图二(图5中的D-D局部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机油流程示意图三;图8是本技术的机油流程示意图四,其中:箭头Ⅳ表示旁通阀关闭时机油经过油冷器进入机油滤清器,箭头Ⅴ表示旁通阀打开时机油不经过油冷器进入机油滤清器;图9是本技术的机油流程示意图五,其中:箭头Ⅵ表示从壳体主油道过来的机油进入机油滤清器;图10是本技术的机油流程示意图六;图1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更换示意图,其中:图11(a)表示全开时,图11(b)表示关闭一个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如图1~图11所示,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5上部的油冷器6、设置在壳体5下部的机油滤清器1和用于测量油压的压差传感器4,其中:整体模块通过壳体5与发动机相连,以使壳体5的主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相通,壳体5的主油道的进油道中安装有旁通阀分部件7,壳体5的主油道的回油道中安装有泄压阀分部件8;油冷器6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油冷器6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壳体5的主油道连通,油冷器6的出油口通过油道与机油滤清器1连通,机油滤清器1通过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壳体5的上部与发动机机体之间形成一水腔9,水腔9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相连。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通过油道、水道将油冷器、旁通阀分部件、泄压阀分部件以及机油滤清器集成于一体,将整个模块安装于发动机上,简化了发动机油冷器以及油滤器的安装,减少油冷器、油滤器在发动机上所占空间,简化连接管路,从而提高发动机安装维修效率及节约发动机成本。同时由于只需一个壳体,一体安装,减少了管道连接,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发动机成本。同时由于外接管路少,发动机漏点减少,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机油滤清器1包括第一机油滤清器1-1和第二机油滤清器1-2,第一机油滤清器1-1和第二机油滤清器1-2均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本技术中,如图1和图11所示,第一机油滤清器1-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机油滤清器1-1的第一手柄2-1和第一阀芯分部件,第二机油滤清器1-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机油滤清器1-2的第二手柄2-2和第二阀芯分部件。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的工作过程及机油流程具体如下:对于油路:(1)当壳体主油道压力小于250kPa时,旁通阀分部件7关闭,主油道机油通过油冷器6经过油道进入机油滤清器1,过滤后进入机体主油道(即机油通过油道a、b、c、d进入油冷器6,在经过油冷器出油口到油道e、f、g、h进入机油滤清器,过滤后经油道i进入机体主油道);(2)当油冷器6的进、出油压差达到250kPa时,旁通阀分部件7打开(即机油通过油道a、b、c、j、g、h不经过油冷器6直接进入机油滤清器1,过滤后经油道i进入机体主油道),机油不经过油冷器6,直接进入机油滤清器1,确保油冷器堵塞时润滑油路仍畅通,发动机仍能正常工作,并防止油冷器因油压过高而损坏;(3)当壳体主油道压力达到450kPa时,泄压阀分部件8打开,油冷后机油不经过机油滤清器,直接泄回油底壳,防止主油道油压过高,确保润滑系统安全;(4)在机油滤清器1进、出油压差较大即压差传感器4压力高于200KPa时(滤芯过脏需要更换滤芯),通过向右旋转手柄2(如图9所示)改变阀芯分部件3的位置从而关闭其中一个机油滤清器1的油道,实现不停机更换滤芯。对于水路:高温冷却水经过高温水泵和水过滤器,流经壳体5中水道(水腔),冷却油冷器7后进入机体水道。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的油冷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的机油滤清器和用于测量油压的压差传感器,其中:整体模块通过所述壳体与发动机相连,以使所述壳体的主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相通,所述壳体的主油道的进油道中安装有旁通阀分部件,所述壳体的主油道的回油道中安装有泄压阀分部件;所述油冷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所述油冷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所述壳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出油口通过油道与所述机油滤清器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壳体的上部与发动机机体之间形成一水腔,所述水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发动机机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过滤及油压自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的油冷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的机油滤清器和用于测量油压的压差传感器,其中:整体模块通过所述壳体与发动机相连,以使所述壳体的主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相通,所述壳体的主油道的进油道中安装有旁通阀分部件,所述壳体的主油道的回油道中安装有泄压阀分部件;所述油冷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所述油冷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所述壳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出油口通过油道与所述机油滤清器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油道与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旭宋建锋李阳赵允昊张俊梅韩丽丽王文武白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