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46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粘合剂100份、中空颗粒5~10份、过硫酸钾0.1~0.5份、稳定剂0.5~1.5份、石蜡1.0~1.5份、甘油0.5~1.0份、海藻酸钠1~3份及溶剂20~50份;其中,中空颗粒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且其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粘合剂由以下组分组成:乙醇溶液、乙酸乙酯、丙烯酸乙酯、谷类醇溶蛋白、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氨基硅烷偶联剂、羟基硬脂酸、过氧化苯甲酰及十二烷基硫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眩光汽车贴膜具有优异的防眩性能、耐久性且清晰度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贴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眩光是指视野内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所表现的视觉条件(1984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对眩光的定义)。根据眩光产生的光源,可以分为直接眩光,如太阳光、太强的灯光等;反射眩光,来自光滑物体表面(反射系数高的表面)如光泽的金属、高速公路路面或水面等的反光。它会刺激驾驶者的眼睛,使驾驶员视觉机能降低,产生烦躁心理,造成行驶中的紧张疲劳。特别是在夜间行驶中,强烈刺眼的眩光容易对驾驶者视野产生干扰,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判断,看不清路况,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由于眩光对驾驶的影响甚深,在“国际贴膜协会(IWFA)”的技术手册上,防眩光功能已被看做是“汽车膜所有性能中最重要的指标”。目前市场上汽车行业的防眩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动防眩光反光镜,是利用液晶在不同电压下变色的原理。当光线感应器感觉到光线强时即增加电压让后视镜整体变暗,达到防眩光的效果。但如果光线非常强烈可能造成后视镜极暗而无法看到灯光外的其他环境,且仅车内可用,安装更换复杂、价格较贵;另一种是在汽车贴膜上涂布上一层防眩材料,但效果一般。作为改进,专利CN200480017154、专利CN200480028161、专利CN200680000805等公开了往粘合剂树脂中添加透明粒子的防眩光涂层,现有的透光粒子一般采用普通的二氧化硅颗粒,如果透光粒子添加量过低,则其构建的表面凹凸尺寸过小,漫散射不足,防眩光效果差,但是随着添加透光粒子含量的增加,防眩性能越好,但是单纯简单的增加透光粒子的含量会导致透光粒子分布不均,透光粒子“裸露”过多,造成“发白”现象,直接影响清晰度,难以控制透光粒子的添加量,同时,透光粒子的增加使得薄膜界面处的粘合力较弱,因而使得防眩光涂膜的耐久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能优异且清晰度良好的防眩光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粘合剂100份、中空颗粒5~10份、过硫酸钾0.1~0.5份、稳定剂0.5~1.5份、石蜡1.0~1.5份、甘油0.5~1.0份、海藻酸钠1~3份、1mol/L的醋酸0.5~1.5份及溶剂20~50份;其中,所述中空颗粒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所述中空颗粒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所述粘合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组成: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10%、乙酸乙酯32%、丙烯酸乙酯20%、谷类醇溶蛋白18%、丙烯酸甲酯12%、甲基丙烯酸5%、氨基硅烷偶联剂2%、羟基硬脂酸0.5%、过氧化苯甲酰0.3%及十二烷基硫醇0.2%。上述技术方案一的关键构思在于:以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同时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的中空颗粒作为透光粒子、以折光系数相近的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辅以谷类醇溶蛋白聚合形成上述特制的粘合剂并辅以其他原料制成的汽车贴膜,使得膜表面构建出合适的凹凸尺寸以达到理想的防眩光效果及清晰度。进一步的,所述中空颗粒的粒径为210~250nm。进一步的,所述中空颗粒的外形为球状。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体积浓度为92~95%的乙醇。上述技术方案一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的中空颗粒(透光粒子),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辅以谷类醇溶蛋白聚合形成上述特制的粘合剂,使得粘合剂的部分基团更易与透光粒子表面的部分羟基基团形成化学键结合,有助于通过粘合剂控制透光粒子的添加量而使得膜表面构建出合适的凹凸尺寸以达到理想的防眩光效果,还能避免透光粒子分布不均而影响膜的清晰度;(2)中空颗粒还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汽车贴膜折射指数,提高其防眩光效果且提高膜的透光性及清晰度;(3)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贴膜的粘合剂采用折光系数相近的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为单体进行聚合,进一步提高了最终成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了膜的清晰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00重量份的粘合剂、5~10重量份的中空颗粒、0.1~0.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5~1.5重量份的稳定剂、1.0~1.5重量份的石蜡、0.5~1.0重量份的甘油、1~3重量份的海藻酸钠、0.5~1.5重量份1mol/L的醋酸及20~50重量份的溶剂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以转速1500~2000r/minn连续分散15~20min,静置脱泡45~60min,得涂料;步骤2:对玻璃基材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通过旋涂机将步骤1制备的涂料涂覆在等离子处理后的玻璃基材的表面,接着将涂覆有涂料的玻璃基材于60~70℃下减压干燥8~12h,得到防眩光汽车贴膜;其中,所述中空颗粒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所述中空颗粒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所述粘合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组成: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10%、乙酸乙酯32%、丙烯酸乙酯20%、谷类醇溶蛋白18%、丙烯酸甲酯12%、甲基丙烯酸5%、氨基硅烷偶联剂2%、羟基硬脂酸0.5%、过氧化苯甲酰0.3%及十二烷基硫醇0.2%。上述技术方案二的关键构思在于:以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同时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的中空颗粒作为透光粒子、以折光系数相近的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辅以谷类醇溶蛋白聚合形成上述特制的粘合剂并辅以其他原料,采用分散机将各原料充分混匀且对玻璃基材进行等离子处理再结合涂覆的方式一次完成涂覆,制成的汽车贴膜,使得膜表面构建出合适的凹凸尺寸以达到理想的防眩光效果、清晰度及耐久性。其中,所述粘合剂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将谷类醇溶蛋白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于30~45℃的水浴环境中搅拌10~20min,得第一混合物;将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硫醇和过氧化苯甲酰混合成第二混合物;将占第二混合物总质量4/5的第二混合物与占乙酸乙酯总质量2/3的乙酸乙酯混合后形成反应体系,将反应体系升温至65~70℃,保温1~2h,然后将剩余的第二混合物在30~60min内滴加入所述反应体系,滴加完毕后,再将剩余的乙酸乙酯加入反应体系,升温至72~75℃,保温1~2h,接着降温至30~45℃,加入第一混合物、羟基硬脂酸和氨基硅烷偶联剂,搅拌20~30min,出料,得所述粘合剂。进一步的,所述谷类醇溶蛋白为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或燕麦醇溶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中空颗粒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步骤a:将1.0~1.2重量份的平均分子量为3000~4000的聚丙烯酸与10重量份的体积浓度为30~40%的氨水混合后加入200~250重量份的无水乙醇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粘合剂100份、中空颗粒5~10份、过硫酸钾0.1~0.5份、稳定剂0.5~1.5份、石蜡1.0~1.5份、甘油0.5~1.0份、海藻酸钠1~3份、1mol/L的醋酸0.5~1.5份及溶剂20~50份;其中,所述中空颗粒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所述中空颗粒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所述粘合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组成: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10%、乙酸乙酯32%、丙烯酸乙酯20%、谷类醇溶蛋白18%、丙烯酸甲酯12%、甲基丙烯酸5%、氨基硅烷偶联剂2%、羟基硬脂酸0.5%、过氧化苯甲酰0.3%及十二烷基硫醇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粘合剂100份、中空颗粒5~10份、过硫酸钾0.1~0.5份、稳定剂0.5~1.5份、石蜡1.0~1.5份、甘油0.5~1.0份、海藻酸钠1~3份、1mol/L的醋酸0.5~1.5份及溶剂20~50份;其中,所述中空颗粒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90%的中空部分的孔隙率,所述中空颗粒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且所述羟基基团的密度为1.5~1.8%;所述粘合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组成: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10%、乙酸乙酯32%、丙烯酸乙酯20%、谷类醇溶蛋白18%、丙烯酸甲酯12%、甲基丙烯酸5%、氨基硅烷偶联剂2%、羟基硬脂酸0.5%、过氧化苯甲酰0.3%及十二烷基硫醇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汽车贴膜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颗粒的粒径为210~25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颗粒的外形为球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体积浓度为92~95%的乙醇。5.一种防眩光汽车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00重量份的粘合剂、5~10重量份的中空颗粒、0.1~0.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5~1.5重量份的稳定剂、1.0~1.5重量份的石蜡、0.5~1.0重量份的甘油、1~3重量份的海藻酸钠、0.5~1.5重量份1mol/L的醋酸及20~50重量份的溶剂混合,然后利用分散机以转速1500~2000r/minn连续分散15~20min,静置脱泡45~60min,得涂料;步骤2:对玻璃基材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通过旋涂机将步骤1制备的涂料涂覆在等离子处理后的玻璃基材的表面,接着将涂覆有涂料的玻璃基材于60~70℃下减压干燥8~12h,得到防眩光汽车贴膜;其中,所述中空颗粒具有50~80nm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及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长乐区三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