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413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若干挡杆,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上立柱与所述下立柱之间通过调节螺母紧固连接;挡杆包括上挡杆和下挡杆;上挡杆的下端插接在下挡杆内,上挡杆的上端与第一横杆固定连接,下挡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固定连接;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右横杆和连接件;左横杆和右横杆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上立柱上均设置有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在夜间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便于人们了解到护栏的存在,避免人员掉入到基坑内,左横杆与右横杆之间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有效的解决了基坑拐角处围设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
技术介绍
国内房地产市场火热,每年有大量的房屋被建造,房屋建造时需要开挖建筑基坑。为了安全,建筑基坑被开挖后通常要设置安全护栏,现有的安全护栏结构及功能非常单一,通常是固定设置的,无法升降、折叠或起到夜间警示作用。具体而言,现有的护栏在使用时由于无法进行弯折调节,因此在对基坑拐角进行围设时,只能将两个护栏绑在一起,使得两个护栏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这样方式不仅不方便,而且安全系数较差。现有护栏高度是一定的,对于一些场合就会出现护栏过低的情况。若使用较高的护栏,虽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较高的护栏在不使用时,不方便收藏,而且占地空间较大。基坑处围设护栏,主要是为了起警示作用,防止人员或车辆掉入,但是在夜间,有些人或车辆就不会察觉到前方存在护栏,这种情况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度调节、在不使用时方便收藏、占地空间小、便于基坑拐角处的围设、夜间便于识别的护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1)、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1)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挡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上立柱(101)和下立柱(102);所述上立柱(1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立柱(102)内,所述上立柱(101)与所述下立柱(10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103)紧固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螺母(103)相配合的调节孔(104);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上立柱(101)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下立柱(102)相对应连接;所述挡杆(2)包括上挡杆(201)和下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1)、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1)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挡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上立柱(101)和下立柱(102);所述上立柱(1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立柱(102)内,所述上立柱(101)与所述下立柱(10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103)紧固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螺母(103)相配合的调节孔(104);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上立柱(101)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下立柱(102)相对应连接;所述挡杆(2)包括上挡杆(201)和下挡杆(202);所述上挡杆(2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挡杆(202)内,所述上挡杆(2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3)、右横杆(4)和连接件(5);所述左横杆(3)和右横杆(4)通过连接件(5)相连接;所述上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宋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