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33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包括:基层;铺设于基层上的隔汽层;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每组所述子保温层组至少包括一块子保温层,所述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沿着第一方向排布在所述隔汽层上;子底层防水层,所述子底层防水层将相邻所述子保温层组隔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保温层进行分区防水,将相邻的子保温层组通过子底层防水层隔开,在防水层破坏后,只需要更换部分保温功能丧失的保温层,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
本技术涉及屋面系统的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屋面系统均会铺设保温层和防水层,起到屋内进行保温和防水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屋面系统布置方式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其中,正置式布置为基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隔汽层、水泥砂浆层、保温层、水泥砂浆层、防水层。由于防水层与保温层之间无法相容粘结,因此,一般会在此之间设置水泥砂浆层,用于找坡、保护、隔离和过度的作用,但是,由于保温层一般采用吸水性较好的保温材料制成,若吸收水泥砂浆层的水份,则会由于水的导热性能较好,从而导致保温层自身的保温性能不佳,于是,现有技术中将该结构改为在保温层上直接铺设防水层,并根据保温层采用的材料选择合适的防水层,使其粘结在一起。但是,防水层长时间使用后,防水层可能出现开裂或者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外部空气中的雨水或者水汽会从防水层的破坏处渗入保温层中,从而导致保温层将水吸收并储存在保温层内,无法实现保温功能时,一旦防水层发生破坏,就需要整块更换保温层,导致维修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在防水层破坏后,只需要更换部分保温功能丧失的保温层,降低维修成本。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包括:基层;铺设于基层上的隔汽层;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每组所述子保温层组至少包括一块子保温层,所述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沿着第一方向排布在所述隔汽层上;子底层防水层,所述子底层防水层将相邻所述子保温层组隔开。上述结构中,通过采用子底层防水层将子保温层组隔开,避免子保温层组之间相互传递水分,当长时间使用后,子底层防水层破坏,水会通过破坏处流入子保温层组内,从而导致该处的子保温层组的保温能力降低,进而导致更换或者维修该处的子保温层组内的子保温层,然而流入该处子保温层组内的水由于设置有子底层防水层隔开而不易流入临近的其他子保温层组内,从而减少对临近的子保温层组进行更换,且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抢修时间,避免大面积更换子保温层,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整块保温层进行更换,减少更换的保温层的面积,实现分区域维修更换保温层,经济性好。优选地,所述子底层防水层为倒L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子保温层组的上端面,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隔汽层连接。将子底层防水层设置成倒L型,其中第一部分能够对其覆盖的子保温层组起到防水作用,其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一端与隔汽层连接,将相邻的子保温层组隔开,保证相邻的子保温层组内的水份不易相互影响。优选地,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二部分朝向相邻的子保温层组延伸形成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隔汽层连接。优选地,所述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还包括:面层防水层,所述面层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上;所述面层防水层的上端面设有板岩层。通过在子底层防水层上加设一层面层防水层,实现屋面结构的双层防水结构,从而进一步加强屋面防水的效果,延长屋面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减少由于防水层破坏导致子保温层组进水而需要维修的情况发生。通过在面层防水层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层板岩层,由于板岩层对紫外线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保护子底层防水层与面层防水层在长时间的日照后不被紫外线损伤,大大延长了面层防水层和子底层防水层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采用正置式的屋面结构,保证子保温层不易进水,从而到达兼具保温性能好,寿命长,一般面层防水层和子底层防水层的寿命可达10~15年。优选地,所述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还包括:女儿墙本体,所述隔汽层靠近所述女儿墙本体的一端延伸至女儿墙本体的顶端并铺设在所述女儿墙本体上;女儿墙底层防水层,所述女儿墙底层防水层的第一端铺设在所述隔汽层上,所述女儿墙底层防水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连接;所述面层防水层铺设在所述女儿墙底层防水层上;靠近女儿墙本体的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一部分的其中一部分与铺设在所述女儿墙本体上的隔汽层连接;在女儿墙本体与所述子保温层的连接处,所述子底层防水层与女儿墙底层防水层之间设有保温倒角结构;所述隔汽层与女儿墙底层防水层之间还设有铺设女儿墙保温层以及欧松板,所述欧松板设置在位于所述女儿墙本体顶部的女儿墙保温层上。上述结构中,在女儿墙本体与子保温层的连接处设置保温倒角结构,该保温倒角结构为采用保温材料制成的倒角,能够分散位于女儿墙本体处的子底层防水层和女儿墙底层防水层的应力,避免上述两者由于应力集中而撕裂。优选地,每组所述子保温层组均只包括一个所述子保温层,若干组所述子保温层组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在所述隔汽层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优选地,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若干组所述子保温层组交错设置。上述结构中,由于沿着第一方向排布的子保温层组交错设置,因此在其中一组子保温层组进水且水沿着子底层防水层流向相邻的子保温层组时,会被相邻的子保温层组上的子底层防水层挡住,增加水侵入相邻的子保温层的时间和路径长度,有利于为维修人员争取时间对该失去保温能力的子保温层组进行替换。优选地,所述子保温层组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一一对应设置。上述结构中,通过将每一块子保温层都采用子底层防水层铺设,当其中一块子底层防水层破裂漏水时,使得进水的子保温层的数量尽可能少,将更换子保温层的维修成本尽量降低,而且由于其他大部分子保温层未进水,因此,整体屋面的保温效果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优选地,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一部分延伸至相邻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一部分处并两者连接。优选地,所述隔汽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有基层处理剂;和/或所述隔汽层与所述子保温层之间设有粘结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保温层分割为若干组子保温层组,并采用子底层防水层将相邻的子保温层组分隔开,当长时间使用后,若子底层防水层破坏导致该处子保温层组内的子保温层进水,进而导致该处子保温层的保温能力降低,但是水由于被子底层防水层挡住而不易漏入相邻的子保温层组处,从而保护了相邻的子保温层组,因此,只需要对进水的子保温层组内的子保温层进行更换,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对整块保温层进行更换,减少更换的保温层的面积,实现分区域维修更换保温层,经济性好。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子保温层为一层时的排列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子保温层为两层时的排列示意图;图4是女儿墙本体与子保温层的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图5是女儿墙本体与子保温层的连接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基层,2-隔汽层,3-子保温层,4-子底层防水层,4a-第一部分,4b-第二部分,4c-第三部分,5-基层处理剂,6-粘结层,7-女儿墙本体,8-面层防水层,9-女儿墙底层防水层,10-保温倒角结构,11-女儿墙保温层,12-欧松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铺设于基层上的隔汽层;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每组所述子保温层组至少包括一块子保温层,所述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沿着第一方向排布在所述隔汽层上;子底层防水层,所述子底层防水层将相邻所述子保温层组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铺设于基层上的隔汽层;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每组所述子保温层组至少包括一块子保温层,所述若干组子保温层组沿着第一方向排布在所述隔汽层上;子底层防水层,所述子底层防水层将相邻所述子保温层组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为倒L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子保温层组的上端面,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隔汽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的第二部分朝向相邻的子保温层组延伸形成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隔汽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层防水层,所述面层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上;所述面层防水层的上端面设有板岩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保温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女儿墙本体,所述隔汽层靠近所述女儿墙本体的一端延伸至女儿墙本体的顶端并铺设在所述女儿墙本体上;女儿墙底层防水层,所述女儿墙底层防水层的第一端铺设在所述隔汽层上,所述女儿墙底层防水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子底层防水层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伶爱德华沃克·郝福杨广林
申请(专利权)人:德尉达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威达吉润扬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