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外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326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外排系统,属于油田设备领域。该系统包括:液位计、第一输水管、输水泵、第二输水管、控制单元、回注管线。液位计用于监控污水池内的水位。第一输水管、输水泵、第二输水管顺次连接,且第一输水管与污水池连通。控制单元同时与液位计和输水泵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液位计测得的水位信息,并根据水位信息发出指令控制输水泵的运行;回注管线一端与污水池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输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污水池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排放阈值时,输水泵在控制单元的调控下自动运行进行污水排放,避免污水在污水池内蓄积影响后续污水的流入。且通过设置回注管线,可以在无需外排污水时定期运行污水外排系统,有利于各部件的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外排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外排系统。
技术介绍
油气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来自地层的污水。为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各油气井产生的污水集中运输至污水池中进行降污处理。污水池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需要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以便后续污水的流入。现有技术通过人工监控污水池内的水位,在水位达到预设高度时,工作人员利用水泵抽水进行污水排放。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污水排放过程手动进行,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外排系统,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污水外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液位计、第一输水管、输水泵、第二输水管、控制单元、回注管线;所述液位计用于监控污水池内的水位;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输水泵、所述第二输水管顺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水管与所述污水池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控制单元同时与所述液位计和所述输水泵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液位计测得的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水位信息发出指令控制所述输水泵的运行;所述回注管线一端与所述污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水管连接,且,所述回注管线与所述第二输水管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阀门的上游;所述回注管线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均为电控阀门,且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输水管上设置有除垢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流量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上均设置有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位计为雷达液位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水泵为离心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外排系统能够在污水池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排放阈值时,输水泵在控制单元的调控下自动运行进行污水排放,避免污水在污水池内蓄积影响后续污水的流入。污水排放过程自动进行,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通过设置回注管线,可以在无需外排污水时定期运行污水外排系统,有利于各部件的保养。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的启闭,能够对污水流动路径进行控制,且便于对各部件进行分段检修和更换等,并能在污水外排过程结束后,避免杂物入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外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液位计,2-第一输水管,201-第一阀门3-输水泵,4-第二输水管,401-第二阀门,5-控制单元,6-回注管线,601-第三阀门,7-除垢设备,8-液位计,9-压力变送器,X-污水池。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外排系统,如附图1所示,包括:液位计1、第一输水管2、输水泵3、第二输水管4、控制单元5、回注管线6;液位计1用于监控污水池X内的水位;第一输水管2、输水泵3、第二输水管4顺次连接,且第一输水管2与污水池X连通;第一输水管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01,第二输水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01;控制单元5同时与液位计1和输水泵3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液位计1测得的水位信息,并根据水位信息发出指令控制输水泵3的运行;回注管线6一端与污水池X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输水管4连接,且回注管线6与第二输水管4的连接点位于第二阀门401的上游;回注管线6上设置有第三阀门601。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外排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应用时,通过液位计1检测污水池X内的水位,并将水位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对接收到的水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当水位信息达到预设排放阈值时,控制单元5发出指令控制输水泵3运行。输水泵3根据控制单元5的指令运行,为污水输送提供动力。进行污水外排时,打开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401,关闭第三阀门601。污水池X内的污水顺次通过第一输水管2、输水泵3、第二输水管4排出。污水池X内的水位降低到预设值时,控制单元5发出指令使输水泵3停止运行,停止排放污水。污水池X内的水位没有达到预设排放阈值时,为了使污水外排系统定期运行以进行各部件的保养,可以打开第一阀门201、第三阀门601,关闭第二阀门401进行污水内循环。此时,污水池X内的污水顺次经第一输水管2、输水泵3流入第二输水管4后,经回注管线6回流至污水池X中,不对外排放污水。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外排系统能够在污水池X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排放阈值时,输水泵3在控制单元5的调控下自动运行进行污水排放,避免污水在污水池X内蓄积影响后续污水的流入。污水排放过程自动进行,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通过设置回注管线6,可以在无需外排污水时定期运行污水外排系统,有利于各部件的保养。通过控制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401、第三阀门601的启闭,能够对污水流动路径进行控制,且便于对各部件进行分段检修和更换等,并能在污水外排过程结束后,避免杂物入侵。其中,回注管线6与第二输水管4的连接点位于第二阀门401的上游是以污水流动方向为基准,即污水流动时,先经过回注管线6与第二输水管4的连接点,后经过第二阀门401。回注管线6可以连接在污水池X的上部,避免污水压力影响污水的回注。第一输水管2可以连接在污水池X的下部,以便污水通过第一输水管2排出。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外排系统的各部件及其作用分别给予阐述:液位计1用于监测污水池X内的水位,并将水位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5,作为一种示例,液位计1为雷达液位计。雷达液位计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波进行液位测量。应用时无需与污水接触,避免污水对液位计1的侵蚀,使用寿命较长。雷达液位计为本领域常见的,举例来说,杭州联测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并销售的SIN-RD608雷达液位计可以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应用时,可以将雷达液位计设置在污水池X的上方,雷达液位计发出雷达波信号,接收被液面反射的雷达波信号,根据发出信号及接收到反射信号时长,可以得到雷达液位计与液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获知水位信息。可以理解的是,雷达液位计与控制单元5电性连接,以将液位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5。输水泵3用于提供输水动力,作为一种示例,输水泵3可以为离心泵。离心泵通过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应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能够为污水外排提供动力。离心泵为本领域常见的,举例来说,靖江市奥化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FSJB无泄漏化工离心泵可以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401、第三阀门601的启闭能够对污水排放过程进行调控,示例地,第一阀门201、第二阀门401、第三阀门601均为电控阀门,且与控制单元5电性连接。通过将第一阀门20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液位计(1)、第一输水管(2)、输水泵(3)、第二输水管(4)、控制单元(5)、回注管线(6);所述液位计(1)用于监控污水池(X)内的水位;所述第一输水管(2)、所述输水泵(3)、所述第二输水管(4)顺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水管(2)与所述污水池(X)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01),所述第二输水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01);所述控制单元(5)同时与所述液位计(1)和所述输水泵(3)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液位计(1)测得的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水位信息发出指令控制所述输水泵(3)的运行;所述回注管线(6)一端与所述污水池(X)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水管(4)连接,且,所述回注管线(6)与所述第二输水管(4)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阀门(401)的上游;所述回注管线(6)上设置有第三阀门(6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液位计(1)、第一输水管(2)、输水泵(3)、第二输水管(4)、控制单元(5)、回注管线(6);所述液位计(1)用于监控污水池(X)内的水位;所述第一输水管(2)、所述输水泵(3)、所述第二输水管(4)顺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水管(2)与所述污水池(X)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01),所述第二输水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01);所述控制单元(5)同时与所述液位计(1)和所述输水泵(3)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液位计(1)测得的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水位信息发出指令控制所述输水泵(3)的运行;所述回注管线(6)一端与所述污水池(X)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水管(4)连接,且,所述回注管线(6)与所述第二输水管(4)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阀门(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韬唐唐张爱华罗迪李弢季晓靖凡田友聂权吴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