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322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坝体内的冷却水管、供水管和栈桥,还包括设置在栈桥上的通水柜,所述的通水柜连接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或/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通水柜中设置有连接通道,供水管与冷却水管通过连接通道彼此连通,所述的连接通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的连接通道外侧设置有控温单元,供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流量控制单元、控温单元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设置在通水柜外侧的电路控制器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水柜,并在其中设置可拆卸的连接通道,实现对进入坝体的冷却水水温和流速的监测和控制,使坝体混凝土降温至封拱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库大坝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大坝混凝土浇筑块中埋设水管,通水冷却混凝土的温度,是温度控制中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达到要求的温度后灌浆封缝。大坝冷却通水分为8~10℃和14~16℃两种水温,需配置四根供水管,其中两根为进水管,另外两根为回水管。在长期实践中,如果由施工人员单独控制每根冷却水管的水温,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工程技术人员为解决这个问题,不断尝试,提出新的技术方案,采用智能通水降温方式却混凝土的温度,以使坝体混凝土按照既定的温度变化曲线,均衡、缓慢降温至封拱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坝体内的冷却水管、供水管和栈桥,所述的栈桥上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的出口端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水管的出水口与供水管的入口端连通,供水管与冷却水管形成闭合的水路,还包括设置在栈桥上的通水柜,所述的通水柜连接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或/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通水柜中设置有连接通道,供水管与冷却水管通过连接通道彼此连通,所述的连接通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的连接通道外侧设置有控温单元,供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流量控制单元、控温单元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设置在通水柜外侧的电路控制器件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管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相邻2根供水管的出口端通过三通与通水柜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与相邻2根供水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的供水管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相邻2根供水管的出口端通过三通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与通水柜连通。所述的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口端。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坝体外侧面上,所述的栈桥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的连接通道可拆卸地连接在通水柜上。所述的电路控制器件包括电源模块、微处理机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流量控制单元、控温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水管与转接管连接处的温度,并在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发出相应输出信号;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通道内的水压,并在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发出相应输出信号;所述的微处理机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向控温单元发出工作信号,微处理机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向流量控制单元发出工作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供水管与冷却水管形成闭合的水路,循环使用的水资源有利于节约开支,没有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2、本技术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或/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了通水柜,所述的通水柜中设置有连接通道,供水管与冷却水管通过连接通道彼此连通,所述的连接通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单元,在连接通道外侧设置控温单元,在供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流量控制单元、控温单元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设置在通水柜外侧的电路控制器件相连接,这样的设置使施工人员对冷却水管的水温和压力监测与控制方便、准确。3、本技术设置的供水管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供水管分进水管和回水管,2根进水管和2根回水管为一组;大坝冷却通水分为8~10℃和14~16℃两种水温,相应地两根进水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8~10℃和14~16℃两种,相应地两根回水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8~10℃和14~16℃两种。4、本技术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处设置通水柜,相邻2根供水管的出口端通过三通与通水柜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与相邻2根供水管的入口端连通。5、本技术在冷却水管的出水口设置通水柜,相邻2根供水管的出口端通过三通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与通水柜连通。6、本技术在所述的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口端,为冷却水管提供了多个进水端口。7、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连接通道,可以方便维护、维修连接通道中的压力传感器、流量控制单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通水柜与供水管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流程图,图中:1-冷却水管,2-供水管,3-栈桥,4-冷却水管的进水口,5-冷却水管的出水口,6-通水柜,7-连接通道,8-压力传感器,9-流量控制单元,10-控温单元,11-温度传感器,12-电路控制器件,13-三通,14-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实施例1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坝体内的冷却水管1、供水管2和栈桥3,所述的栈桥3上设置有供水管2,供水管2的出口端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连通,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与供水管2的入口端连通,供水管2与冷却水管1形成闭合的水路,还包括设置在栈桥3上的通水柜6,所述的通水柜6连接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或/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处,通水柜6中设置有连接通道7,供水管2与冷却水管1通过连接通道7彼此连通,所述的连接通道7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和流量控制单元9,所述的连接通道7外侧设置有控温单元10,供水管2的出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流量控制单元9、控温单元10和温度传感器11分别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设置在通水柜6外侧的电路控制器件12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管2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本实施例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处设置通水柜6,相邻2根供水管2的出口端通过三通13与通水柜6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通过三通13与相邻2根供水管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的供水管2上设置有多个出口端。还包括支撑架14,所述的支撑架14设置在坝体外侧面上,所述的栈桥3设置在支撑架14上。所述的连接通道7可拆卸地连接在通水柜6上。所述的电路控制器件12包括电源模块、微处理机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流量控制单元9、控温单元10和温度传感器11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供水管2与转接管连接处的温度,并在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发出相应输出信号;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用于监测连接通道7内的水压,并在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发出相应输出信号;所述的微处理机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11的输出信号,向控温单元10发出工作信号,微处理机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8的输出信号,向流量控制单元9发出工作信号。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设置了通水柜6。相邻2根供水管2的出口端通过三通13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通过三通13与通水柜6连通。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都设置了通水柜6,相邻2根供水管2的出口端通过三通13与通水柜6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通过三通13与另一个通水柜6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坝体内的冷却水管(1)、供水管(2)和栈桥(3),所述的栈桥(3)上设置有供水管(2),供水管(2)的出口端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连通,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与供水管(2)的入口端连通,供水管(2)与冷却水管(1)形成闭合的水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栈桥(3)上的通水柜(6),所述的通水柜(6)连接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或/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处,通水柜(6)中设置有连接通道(7),供水管(2)与冷却水管(1)通过连接通道(7)彼此连通,所述的连接通道(7)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和流量控制单元(9),所述的连接通道(7)外侧设置有控温单元(10),供水管(2)的出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流量控制单元(9)、控温单元(10)和温度传感器(11)分别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设置在通水柜(6)外侧的电路控制器件(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坝体内的冷却水管(1)、供水管(2)和栈桥(3),所述的栈桥(3)上设置有供水管(2),供水管(2)的出口端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连通,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与供水管(2)的入口端连通,供水管(2)与冷却水管(1)形成闭合的水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栈桥(3)上的通水柜(6),所述的通水柜(6)连接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4)或/和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处,通水柜(6)中设置有连接通道(7),供水管(2)与冷却水管(1)通过连接通道(7)彼此连通,所述的连接通道(7)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和流量控制单元(9),所述的连接通道(7)外侧设置有控温单元(10),供水管(2)的出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8)、流量控制单元(9)、控温单元(10)和温度传感器(11)分别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设置在通水柜(6)外侧的电路控制器件(12)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管(2)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相邻2根供水管(2)的出口端通过三通(13)与通水柜(6)连通,所述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5)通过三通(13)与相邻2根供水管(2)的入口端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体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管(2)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华雄张俊宏郭建福鲁明贵卢维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