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化雷专利>正文

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116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应用于公路,包括设置在公路两侧的支撑装置,连接公路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支撑装置的横梁,连接公路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的纵梁,铺设在横梁和/或纵梁上的太阳能发电板,以及铺设在横梁和/或支撑装置上供轨道车辆通行的轨道。公路两侧的支撑装置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并沿公路的延伸方向分布,各个支撑装置均包括相对靠近公路中央的第一支撑柱和相对远离公路中央的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有供车辆停放的可升降平台。如此设置,充分利用公路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太阳能发电,增加了车位数量、缓解了车位紧张,同时在公路上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使城市交通立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幅员辽阔,每年的用电消耗量是极大的,而建成一所太阳能发电站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平均至少拥有一辆汽车,为了方便人们大多自驾出行,越来越多的车辆也使得公路两旁的车位相当紧张,供不应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如云轨等的发展也成为城市交通变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公路现有空间实现太阳能发电、缓解车位紧张及使公共交通立体化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实现充分利用公路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太阳能发电,缓解车位紧张,以及使公共交通立体化。本技术提供的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应用于公路,包括: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公路的两侧,所述公路的两侧的支撑装置均为多个,每侧的所述支撑装置均沿所述公路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公路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各个所述支撑装置均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公路中央的第一支撑柱和相对远离所述公路中央的第二支撑柱;横梁,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应用于公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公路的两侧,所述公路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装置均为多个,每侧的所述支撑装置均沿所述公路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公路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各个所述支撑装置均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公路中央的第一支撑柱(1)和相对远离所述公路中央的第二支撑柱(2);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公路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连接;纵梁,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公路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连接;太阳能发电板(3),铺设在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上;供轨道车辆(4)通行的轨道,所述轨道铺设在所述横梁和/或所述支撑装置上;各个所述支撑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柱(1...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应用于公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公路的两侧,所述公路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装置均为多个,每侧的所述支撑装置均沿所述公路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公路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各个所述支撑装置均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公路中央的第一支撑柱(1)和相对远离所述公路中央的第二支撑柱(2);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公路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连接;纵梁,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公路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连接;太阳能发电板(3),铺设在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上;供轨道车辆(4)通行的轨道,所述轨道铺设在所述横梁和/或所述支撑装置上;各个所述支撑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供车辆停放的平台(5),且所述平台(5)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7),所述第一横梁(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7)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公路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第一横梁(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7)的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化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公路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雷
申请(专利权)人:李化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