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卿专利>正文

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969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包括瓶身和瓶盖,瓶身的侧面由两块正对的平面通过圆弧形侧边连接而成,瓶身的底部为圆弧型;瓶身的正对平面的间距为45‑70mm,宽度为100‑200mm,高度为400‑1000mm;瓶盖设有三个瓶盖孔,瓶身内设有分别从瓶盖上的三个孔插入的通气管、排气管及进出料管;进气管底端贴近瓶底并装有气石,进出料管底端贴近瓶底,排气管伸入瓶内不长于3cm。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微藻粘壁,增加光线的穿透,且可以根据需要在瓶身圆弧形侧边设置开口,通过软管对若干个养殖瓶进行连接,避免扩培产品质量不均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用来养殖微藻的密闭型养殖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微藻的养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诸如小球藻、红球藻、杜氏盐藻等诸多微藻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的饵料及保健食品。微藻的养殖通常采用逐级扩培的方法,即在实验室培育种子,再通过逐级放大,最终形成量产。在逐级放大的过程中,有采用开放式的养殖,也有采用封闭式的养殖。采用开放式的养殖存在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因此微藻的养殖通常选用封闭式培养。比较常用的封闭式培养器主要有管道式、罐式或缸式培养器。微藻的养殖需要充足的光照,采用管道式封闭养殖最大的问题是管道内壁容易附着微藻,影响光线穿透。采用罐式或缸式的光反应器都存在藻液浓度过高时,光线穿透不进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可以避免微藻粘壁,增加光线的穿透,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避免扩培后每瓶的质量不均一的问题。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包括瓶身和瓶盖,所述瓶身由两块正对的平面通过圆弧形侧边连接而成,所述瓶身的底部为圆弧型;所述正对平面的间距为45-70mm,宽度为100-200mm,高度为400-1000mm;所述瓶盖设有三个瓶盖孔,所述瓶身内设有分别从三个瓶盖孔插入的进气管、排气管及进出料管。瓶身设计为扁平型,光线从瓶身正对平面的一侧或两侧照射,能有效照射到藻液的内部。瓶子的大小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定制,通过具体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将瓶身尺寸优化在此范围内。作为优选,所述瓶身的瓶壁厚度为0.2-2mm。用料少,材料成本也低,可增加光线的穿透。作为优选,所述瓶身采用玻璃、PET塑料或PC塑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的底端贴近瓶底并装有气石。从气石释放出的气泡能有效的冲刷瓶底,避免藻体在瓶底沉积。作为优选,所述进出料管底端贴近瓶底。可以直接通过进出料管补加藻液或吸出藻液,而不用打开瓶盖,可以有效避免开关瓶盖造成瓶内藻液污染。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伸入瓶内的长度小于3cm,可以有效避免排气管伸入瓶内与藻种及培养液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瓶身的圆弧形侧边在一侧或两侧同等高度设有开口,通过软管将若干个瓶身侧面对应位置的开口相连。软管可以选择硅胶管、橡胶管或者PC管等。由于相邻的两瓶藻液可以扩散和对流,可使这若干瓶藻液质量均一,生长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瓶身正对平面的间距很小,光线从瓶身扁平面一侧或两侧照射,能有效照射到藻液的内部。实际应用中,很多藻液在后期浓度高时,光线只能穿透20-35mm,而现在的管道式或罐式容器如果做到光间距在70mm以内是不经济的。2、瓶身的瓶壁薄,用料少,材料成本也低。可采用材料多,比如PET、PC等,而管道式或缸式培养器只能选用PMMA或特种玻璃。3、瓶身四周及底部均为大圆角,无死角,易于清洁,且藻液在气泡的扰动下不易粘壁,能使光线更好的照入藻液,而管道式和缸式在实际使用中都不可避免的在角落或管道连接处甚至缸壁、管壁沾粘。4、组合使用灵活,特别是作为科研和中试生产,根据扩培倍数,随意组合,避免了扩培产品质量不均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养殖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养殖瓶的瓶身三视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养殖瓶的瓶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圆弧形侧边一侧设有开口的瓶身结构图;图5为圆弧形侧边两侧均设有开口的瓶身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养殖瓶并联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来养殖微藻的密闭型养殖瓶,包括瓶身1、瓶盖2、进气管3、进出料管4、排气管5、及气石6。如图2所示,养殖瓶的瓶身1由两块正对的平面通过圆弧形侧边连接而成,瓶身的底部为圆弧型。如图3所示,瓶盖2上开三个孔7,用来安装进气管3、进出料管4、排气管5。该养殖瓶可用来育种,将所需要培养的藻种及培养液加入养殖瓶中(不宜加满,约2/3—4/5),置于灯架上,按不同藻的养殖工艺,光照对准瓶身1扁平面的两侧或单侧,并接通空气或二氧化碳等其他混合气体,培养结束后可开盖倒出藻液,亦可通过进出料管吸出藻液。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为实施例1的衍生产品,主要用做藻种的逐级扩培。该养殖瓶两侧分布2个或4个开口8,用硅胶管套在侧面的开口8上,可将数个养殖瓶并联。以通常1:5扩培举例,将5个养殖瓶如图6所示并联起来,用一根总的供气管与每瓶的进气管3相连,如果排除的气体需要回收或者集中处理,可将排气管5接到一根总排气管上。将实施例1中的单瓶藻液通过进出料管4加入这5个养殖瓶中,再加入培养液,按养藻工艺进行培养,由于5个养殖瓶并联使用,相邻的两瓶藻液因扩散和对流,使得藻细胞、营养成分、温度、溶解的气体浓度等能在5个瓶中分布均匀,相比实施例1中的单瓶养殖,可以避免每瓶之间的质量差异,减少检测取样数量,同时节约场地空间。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包括瓶身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由两块正对的平面通过圆弧形侧边连接而成,所述瓶身的底部为圆弧型;所述两块正对平面的间距为45‑70mm,宽度为100‑200mm,高度为400‑1000mm;所述瓶盖设有三个孔,所述瓶身内设有分别从三个孔插入的进气管、排气管及进出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密闭养殖瓶,包括瓶身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由两块正对的平面通过圆弧形侧边连接而成,所述瓶身的底部为圆弧型;所述两块正对平面的间距为45-70mm,宽度为100-200mm,高度为400-1000mm;所述瓶盖设有三个孔,所述瓶身内设有分别从三个孔插入的进气管、排气管及进出料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密闭养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采用玻璃、PET塑料或PC塑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卿
申请(专利权)人:徐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