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286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置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前置库上游的截污管和拦截网以及位于前置库下游的湿地床;所述的拦截网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组成,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之间设有湿生植物带;湿地床由上至下由湿生植物层、土壤层、第一砂砾层、生物炭层、第二砂砾层、碎石层组成,碎石层中设有出水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多重有效处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处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技术介绍
湿地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与森林、海洋共同组成了三大生态系统。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湿地总面积大约只占地球表面积的6%,但其在水源保护、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缓解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天然水库”等。湿地生态系统中,在维护多物种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全球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湿地每年为人类贡献的大约为33.3亿美元,占到生态系统所有贡献总值的14.7%。虽有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严重,湿地也遭到巨大的威胁,比如湿地生态机构不断遭到破坏,功能不断衰退,导致生物多样性及物产生产日益下降,近几年来,我国的湿地总面积在不断减少。湿地系统也会受到污染,由于湿地地势较为低洼,污水流入湿地,破坏了湿地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置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前置库上游的截污管和拦截网以及位于前置库下游的湿地床;所述的拦截网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组成,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之间设有湿生植物带;湿地床由上至下由湿生植物层、土壤层、第一砂砾层、生物炭层、第二砂砾层、碎石层组成,碎石层中设有出水口。前置库的四周设有湿生植物带;前置库与拦截网之间设有第一堤坝,第一出水管穿过第一堤坝并连通前置库与前置库上游,第一堤坝连接前置库且不连接拦截网,第一堤坝由土壤组成。所述的生物炭层搭载有固定化微生物;所述的湿生植物层根植于土壤层中。所述的前置库与湿地床之间设有第二堤坝,第二出水管穿过第二堤坝并连通前置库和湿地床,第二出水管具有位于湿地床上方的纵向出水部,所述的纵向出水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水缝隙,所述的出水缝隙对准土壤层;第二堤坝由土壤组成。所述的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的两端均固定于固定桩,而固定桩固定于土壤内。截污管和拦截网位于整个湿地系统的上游进水处;截污管位于拦截网的上游且与污水处理厂连通。所述的湿生植物带和湿生植物层,湿生植物包括芦苇、两栖蓼、垂柳、花叶杞柳、荻、千屈菜、旱伞草、水芋、铜钱草、苦草、伊乐藻、香蒲。所述的第一砂砾层和第二砂砾层,砂砾颗粒为1-2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污水经过截污管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再排放,拦截网和在拦截网之间的湿生植物带用于拦截漂浮于水的污物,通过前置库进行水中污物的进一步沉淀,再通过湿地床对污物进一步处理,最终从出水口流出的几乎无污染的水排入自然湿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截污管;2、第一拦截网;3、第二拦截网;4、湿生植物带;5、固定桩;6、第一堤坝;7、第二堤坝;8、土壤层;9、第一砂砾层;10、生物炭层;11、第二砂砾层;12、出水口;13、碎石层;14、第二出水管;14a、纵向出水部;15、出水缝隙;16、第一出水管;17、前置库;18、湿地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图1,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置库17,还包括位于前置库上游的截污管1和拦截网以及位于前置库下游的湿地床18;所述的拦截网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拦截网2和第二拦截网3组成,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之间设有湿生植物带4(即种植湿生植物);湿地床由上至下由湿生植物层(即种植湿生植物)、土壤层8、第一砂砾层9、生物炭层10、第二砂砾层11、碎石层13组成,碎石层中设有出水口12。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湿地床结构仅占湿地的一小部分,而湿地的其它部分均为自然湿地。污水经过截污管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再排放,拦截网和在拦截网之间的湿生植物带用于拦截漂浮于水的污物,通过前置库进行水中污物的进一步沉淀,再通过湿地床对污物进一步处理,最终从出水口流出的几乎无污染的水排入自然湿地。前置库的四周设有湿生植物带;前置库与拦截网之间设有第一堤坝6,第一出水管16穿过第一堤坝并连通前置库与前置库上游(第一出水管的入水口设置于第二拦截网与第一堤坝之间且在第一堤坝上游,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前置库内),第一堤坝连接前置库且不连接拦截网,第一堤坝由土壤组成。所述的生物炭层搭载有固定化微生物;所述的湿生植物层根植于土壤层中。生物炭层中内铺设导气管,通过导气管对生物炭层导入空气,生物炭层实现对污物的生物降解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所述的前置库与湿地床18之间设有第二堤坝7,第二出水管14穿过第二堤坝并连通前置库和湿地床,第二出水管具有位于湿地床上方的纵向出水部14a(第二出水管的入水口位于前置库内且位于前置库的后端同时不位于前置库底部,防止底部沉淀带入湿地床内;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对准湿地床的土壤层),所述的纵向出水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水缝隙15,所述的出水缝隙对准土壤层;第二堤坝由土壤组成。所述的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的两端均固定于固定桩5,而固定桩固定于土壤内。截污管和拦截网位于整个湿地系统的上游进水处,即前置库上游的进水处(污水流入的位置);截污管位于拦截网的上游且与污水处理厂连通。所述的湿生植物带和湿生植物层,湿生植物包括芦苇、两栖蓼、垂柳、花叶杞柳、荻、千屈菜、旱伞草、水芋、铜钱草、苦草、伊乐藻、香蒲。所述的第一砂砾层和第二砂砾层,砂砾颗粒为1-2mm。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置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前置库上游的截污管和拦截网以及位于前置库下游的湿地床;所述的拦截网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组成,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之间设有湿生植物带;湿地床由上至下由湿生植物层、土壤层、第一砂砾层、生物炭层、第二砂砾层、碎石层组成,碎石层中设有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前置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前置库上游的截污管和拦截网以及位于前置库下游的湿地床;所述的拦截网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组成,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之间设有湿生植物带;湿地床由上至下由湿生植物层、土壤层、第一砂砾层、生物炭层、第二砂砾层、碎石层组成,碎石层中设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置库的四周设有湿生植物带;前置库与拦截网之间设有第一堤坝,第一出水管穿过第一堤坝并连通前置库与前置库上游,第一堤坝连接前置库且不连接拦截网,第一堤坝由土壤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炭层搭载有固定化微生物;所述的湿生植物层根植于土壤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华周艳英何伟何亮刘洋关昌峰王亮吕杰柯亮
申请(专利权)人: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