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分离的电解装置的座体结构及带该座体的电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284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氢氧分离的电解装置的座体结构及带该座体的电解装置,所述座体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槽和电解电极,电极槽内容纳有液体吸附物,液体吸附物吸附有供电解电极初步电解使用的水;电极槽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电解电极包括阴极片、阳极片以及紧贴设置在阴极片和阳极片之间的气/水隔离膜,气/水隔离膜卡设在电极槽上方的壳体内壁上,气/水隔离膜具有电解电极电解时过水不通气以及电解电极非电解时不过水不通气的特性;阳极片紧贴液体吸附物设置,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电解电极的阳极片侧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分离后分别排至壳体外部的气水分离排出装置。该装置能够充分保证结构或者装置的气密性,并且能够自动控制装置内部气压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氧分离的电解装置的座体结构及带该座体的电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富氢水杯
,尤其涉及一种氢氧分离的电解装置的座体结构及带该座体的电解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水的过程实际是将液态物质转换为气态物质的过程,得到的产物有氢、氧、臭氧、氯气等。目前,电解水制氢主要有氢氧混合体制氢结构以及氢氧分离体制氢结构。采用氢氧混合体制氢结构由于阳极副产物成分如臭氧、高价氯化合物、氯气等对人体有害,因此不可用于直接饮用水的设计方案;氢氧分离体制氢结构能将阴极室的产物(氢气)、阳极室的产物(高价氯化合物、臭氧、氧化产物气体、氯气)分开,因此可用于直接饮用水的设计方案中。采用电解制氢装置必须考虑装置的气密性、防漏水和气体稳压等方面的因素。现有技术中,氢氧混合体制氢结构一般是在顶部设置气体泄压装置,能解决容器内部气压增大问题,但在泄压的同时存在密封性能降低问题,如泄压阀处漏水、溢水等。采用氢氧分离体制氢结构,必须考虑阴极室、阳极室如何同时确保气密性和防止气压激增问题,采用一般的泄压阀存在气、水混合后,在泄压的同时又排出水的问题,因此,气密性就大大降低。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6820863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氢氧分离的电解装置的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槽(112)和电解电极(4),电极槽(112)内容纳有液体吸附物(113),液体吸附物(113)吸附有供电解电极(4)初步电解使用的水;电极槽(112)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电解废水的开口,电解电极(4)包括阴极片(42)、阳极片(43)以及紧贴设置在阴极片(42)和阳极片(43)之间的气/水隔离膜(44),气/水隔离膜(44)卡设在电极槽(112)上方的壳体内壁上,气/水隔离膜(44)具有电解电极(4)电解时过水不通气以及电解电极(4)非电解时不过水不通气的特性;阳极片(43)紧贴液体吸附物(113)设置,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

【技术特征摘要】
1.氢氧分离的电解装置的座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槽(112)和电解电极(4),电极槽(112)内容纳有液体吸附物(113),液体吸附物(113)吸附有供电解电极(4)初步电解使用的水;电极槽(112)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电解废水的开口,电解电极(4)包括阴极片(42)、阳极片(43)以及紧贴设置在阴极片(42)和阳极片(43)之间的气/水隔离膜(44),气/水隔离膜(44)卡设在电极槽(112)上方的壳体内壁上,气/水隔离膜(44)具有电解电极(4)电解时过水不通气以及电解电极(4)非电解时不过水不通气的特性;阳极片(43)紧贴液体吸附物(113)设置,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电解电极(4)的阳极片(43)侧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分离后分别排至壳体外部的气水分离排出装置;所述气水分离排出装置包括下气压安全阀(13)和废水塞(14),下气压安全阀(13)设置在壳体底部一向上凸起的凸部(121)的下通道(1211)中,下通道(1211)连通壳体内部和壳体外部,下气压安全阀(13)依靠座体自身的重力与放置面的支撑力的相互作用处于打开的状态,废水塞(14)设置在壳体底部一连通壳体内部和壳体外部的废水口上;下气压安全阀(13)包括带下密封头(1311)的下密封件(131),下密封件(131)穿过下通道(1211)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下限位件(132)固定连接,下密封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陈兴蔡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品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