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83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包括操作板,操作板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烘焙槽,三个烘焙槽的内底部均嵌设有与烘焙槽相匹配的平底锅,操作板的底部安装有与平底锅相对应的加热装置,三个平底锅的底部,三个烘焙槽之间均开设有开口,两个开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隔离机构,隔离机构包括隔板,开口的内部开设有滑槽,隔板与滑槽的内壁滑动相连,且隔板的底部与开口的内底部滑动相连,隔板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开口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极性相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三个平行的烘焙槽和电磁炉的设置来实现使烘焙操作方便且容易掌握温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也成为人们生活需求中补充营养元素,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主要保健饮品来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广大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的绿茶由于色泽暗淡,香味低淡,成茶率低等原因,已满足不了人们对高品质绿茶的要求。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毛峰茶,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现代社会中多为机器制茶,制茶师制出的手工茶跟机器制作出的茶叶,同样最后都制成了成品干茶,供人们饮用,但是手工茶和机制茶却存在着差别,目前毛峰茶的手工制茶烘焙过程中,揉捻过的茶放在很多层的烘箱内中温烘焙,以烘顶温度为准,顺次从90℃—80℃—70℃左右,边烘边翻,每次翻叶间隔时间视每烘贴烘面的茶叶干燥度而定,待烘叶含水率约15%左右时烘胚结束,然后进行打干堆烘烤,将烘胚过的干茶放在一层的烘箱大量烘烤,温度掌握在50℃左右,在烘焙过程中关键是掌握温度,现有的烘箱分为很多层,翻炒茶叶和更换烘箱很麻烦,且大多数采用柴火或炭火进行加热,温度不好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烘焙操作麻烦且温度不好掌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包括操作板,所述操作板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烘焙槽,三个所述烘焙槽的内底部均嵌设有与烘焙槽相匹配的平底锅,所述操作板的底部安装有与平底锅相对应的加热装置,三个所述平底锅的底部,三个所述烘焙槽之间均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隔板,所述开口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隔板与滑槽的内壁滑动相连,且隔板的底部与开口的内底部滑动相连,所述隔板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开口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极性相反设置,所述操作板的一端通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翻门,所述翻门远离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缺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块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底端依次贯穿操作板和连接块,所述操作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所述调节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截为T型的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上方均设置有调节块,两个所述调节块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连接件相对应的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的内壁转动相连,两个所述调节块的顶部均通过转轴与操作板的底部转动相连,且两个调节块分别位于操作板的底部两端,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炉,所述操作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电磁炉相匹配的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平底锅相对应的控制旋钮。优选的,所述隔板的顶部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地脚螺栓。优选的,所述连接槽贯穿操作板的侧壁。优选的,三个所述烘焙槽均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平底锅为铁材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摘,清明前采摘,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新鲜、完整、匀净,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病虫害叶;S2:摊放,经验收合格的鲜叶装于特制的竹盘中,放在阴凉透风处;S3:杀青,杀青步骤保证纯手工操作,以双手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开,使茶叶接触锅面受热均匀一致,而又不使闷气,不焦,达到炒匀炒透;S4:揉捻,在经消毒的篾盘中进行,待杀青叶在盘中充分冷却后,将茶叶收扰,两手将茶叶合捧在盘中,手心向下,使茶叶置于两手手心下,朝顺时针方向带动手心下的茶叶转动,边揉边抖散,反复交错进行;S5:烘干,手工将茶叶在烘焙装置中烘干,分初烘和足烘,以手捻茶叶成粉末,含水率在6%以下为适度,烘干时翻叶要勤,手势要轻,足干的茶叶下机时要清扫干净;S6:贮躲,干燥后的茶叶放在装有生石灰的大罐中,密封贮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通过烘焙槽的设置,三个烘焙槽事先预热,已经分别调节到适合的温度,将茶叶放入其中一个烘焙槽中,进行烘焙翻炒,在此温度下达到合适湿度时,打开隔板,将茶叶拨入下个相邻的烘焙槽中,继续进行烘焙翻炒,最后打开翻门,将制备好的茶叶经此取出保存,完成整个茶叶的制备工艺,由于该装置通过电磁炉加热,使温度能保持恒定,并且由于三个烘焙槽在一个平面,避免了频繁更换烘箱,从而使烘焙操作方便且容易掌握温度。2、该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通过丝杆的设置,旋转丝杆可调节操作板的高度,并且将不同的丝杆调节到不同的高度还能调节操作板的斜度,从而使手工烘焙翻炒的工人能够将该装置调到舒服的角度和高度进行工作。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利用三个平行的烘焙槽和电磁炉的设置来实现使烘焙操作方便且容易掌握温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翻门、2烘焙槽、3隔板、4平底锅、5控制旋钮、6控制台、7操作板、8调节块、9丝杆、10安装板、11支撑腿、12固定板、13第一磁铁、14连接块、15插销、16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包括操作板7,操作板7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烘焙槽2,三个烘焙槽2的内底部均嵌设有与烘焙槽2相匹配的平底锅4,操作板7的底部安装有与平底锅4相对应的加热装置,三个平底锅4的底部,三个烘焙槽2之间均开设有开口,两个开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隔离机构,隔离机构包括隔板3,开口的内部开设有滑槽,隔板3与滑槽的内壁滑动相连,且隔板3的底部与开口的内底部滑动相连,隔板3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3,开口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13相对应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包括操作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7)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烘焙槽(2),三个所述烘焙槽(2)的内底部均嵌设有与烘焙槽(2)相匹配的平底锅(4),所述操作板(7)的底部安装有与平底锅(4)相对应的加热装置,三个所述平底锅(4)的底部,三个所述烘焙槽(2)之间均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隔板(3),所述开口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隔板(3)与滑槽的内壁滑动相连,且隔板(3)的底部与开口的内底部滑动相连,所述隔板(3)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3),所述开口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13)相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13)极性相反设置,所述操作板(7)的一端通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翻门(1),所述翻门(1)远离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缺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块(14)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14)的上方设置有插销(15),所述插销(15)的底端依次贯穿操作板(7)和连接块(14),所述操作板(7)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所述调节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9),两个所述丝杆(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截为T型的连接件(16),两个所述连接件(16)的上方均设置有调节块(8),两个所述调节块(8)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连接件(16)相对应的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件(16)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的内壁转动相连,两个所述调节块(8)的顶部均通过转轴与操作板(7)的底部转动相连,且两个调节块(8)分别位于操作板(7)的底部两端,所述安装板(10)的底部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毛峰茶制备方法,包括操作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7)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烘焙槽(2),三个所述烘焙槽(2)的内底部均嵌设有与烘焙槽(2)相匹配的平底锅(4),所述操作板(7)的底部安装有与平底锅(4)相对应的加热装置,三个所述平底锅(4)的底部,三个所述烘焙槽(2)之间均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隔板(3),所述开口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隔板(3)与滑槽的内壁滑动相连,且隔板(3)的底部与开口的内底部滑动相连,所述隔板(3)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3),所述开口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13)相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13)极性相反设置,所述操作板(7)的一端通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翻门(1),所述翻门(1)远离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缺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块(14)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14)的上方设置有插销(15),所述插销(15)的底端依次贯穿操作板(7)和连接块(14),所述操作板(7)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所述调节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9),两个所述丝杆(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截为T型的连接件(16),两个所述连接件(16)的上方均设置有调节块(8),两个所述调节块(8)的底部均开设有与连接件(16)相对应的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件(16)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的内壁转动相连,两个所述调节块(8)的顶部均通过转轴与操作板(7)的底部转动相连,且两个调节块(8)分别位于操作板(7)的底部两端,所述安装板(10)的底部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竟波黄革文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春兰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