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符震球专利>正文

一种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79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硅酸盐水泥,细骨料、水以及防水剂为主组成的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它的砌块主壳体的组成物中,按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入0.5-1.0kg的段状玻璃纤维,6%重量份的防水剂;同时在主壳体形成的内腔中充填由10-30%重量份硅酸盐水泥,70-90%重量份海泡石粘土及适量发泡剂构成的泡沫砼;并且要求该泡沫砼充填空间的孔隙率至少应在30%以上;此外要求该砌块的上下及左右四个块面上至少有三个面是向同一方向凸出的弧面,即上下两个面向上拱,左右两个面同时向一侧拱出。按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保温隔热墙体砌块,既能摒弃粘土的使用,同时又能防裂纹、抗渗透、且又自重较轻,是框架建筑物理想的墙体用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属建筑材料类,尤其是指适用于框架型建筑物中的内外墙体构筑体。随着建筑科技中设计及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的主体构架采用框架结构,但在这种框架型建筑物中,无论是在内部分隔空间,还是在外围封闭中,仍然在大量使用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的粘土砖,其中既包括国家已明令限止使用的实心粘土砖,也包括以粘土为基本材料的空心砖以及类似砌块。因此,为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切实贯彻国家禁止粘土砖生产和使用,用非粘土类材料生产空心砖已成为建筑行业墙体用材改革中唯一出路。几年来,国内众多的专利技术人及生产厂家推出了不少用于墙体构建的非粘土空心砖及砌块类建材。据专利技术人对市场上已有的这类建材的跟踪调查,这些已问世的砌块类建材虽各具特色,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外墙易产生裂纹、渗水,有的在强度或保温隔热性能上不太理想,给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寿命。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寻求一种非粘土、既能起到保温隔热,又能防裂纹、抗渗透且自重又轻的适用砌块,已是建筑砌块生产厂家及使用单位的一种期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非粘土砌块,不仅希望其克服现有一些砌块有裂纹、抗渗性差的缺陷,同时又能在满足构造所需强度及其它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保温、隔热及自重较轻的优点。这种以硅酸盐水泥、细骨料、水及防水剂为主组成的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 A、在所述主壳体(1)的组成物中按每立方米0.5-1kg的量掺入玻璃纤维及6%重量份的防水剂;B、在所述主壳体(1)形成的内腔充填着由10-30%重量份的硅酸盐水泥、70-90%重量份的海泡石粘土及适量引气剂和水制成的泡沫砼。所述砌块至少有三个面呈凹凸弧形面,即砌块的上、下两面分别为同一曲率的上拱形;其左右两面至少有一面是向外凸起的拱形。所述砌块内腔空间充填的泡沫砼的孔隙率不小于30%。所述的玻璃纤维也可用尼龙纤维、丙纶纤维或其它有机合成纤维。根据以上技术方案设计的这种保温隔热墙体砌块,与现有各类同功能砌块相比,其优点是1、砌块完全采用非粘土用材,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有利于国土资源保护;2、不仅具有足够强度,而且具有十分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和较轻的自重;3、采用弧形结构面,不仅使施工后的墙体浆砌结构面更加牢固,而且能有效防止砌缝产生的渗水现象。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3为本专利技术砌块的两种不同壳体水平剖面俯视图。图中1.砌块主壳体 2.泡沫砼。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的这种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它是对目前常见非粘土材料砌块的一创造性改进,这种改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该砌块主壳体(1)采用P.O.32.5~42.5硅酸盐水泥,砂石骨料和防水剂、防裂纤维组成,其掺入的防裂纤维是段状玻璃纤维,也可以是其它有机化工纤维,如尼龙纤维、丙纶纤维等。其掺入量是按砌块主壳体所用混凝土量计,即按每立方米混凝土掺0.5-1kg的量掺入;并同时应加6%重量份的防水剂;其所用的砂石骨料以细骨料为主;在实际制作中可以按国家建筑行业用细骨料的混凝土配比来确定水灰比,并同时参考添加适量防水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防水剂必须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474-1999》要求的一种专用于砂浆、混凝土防水剂,它是一类能降低砂浆、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这些防水剂多般以丙烯酸脂类、有机硅、硅烷等有机化合物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一种已知砂浆、混凝土防水剂,亦是目前建材、建筑行业较为普遍使用的水泥构件外加剂。其二、所述主壳体(1)形成的内腔充填着由硅酸盐水泥、海泡石粘土及适量引气剂组成的加气泡沫砼,其中采用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为总充填量的10-30%;海泡石粘土用量为总充填量的70-90%,所述的引气剂是采用以松香热聚物、松香皂为代表的松香树脂类材料来作发泡用引气剂。其硅酸盐水泥为P.O.32.5~42.5,它与海泡石粘土可以按重量比搭配,即硅酸盐水泥用10%,则海泡石粘土用90%;而当采用20%硅酸盐水泥时,则配80%海泡石粘土;当然也可以采用30%的硅酸盐水泥和70%的海泡石粘土来作为配对。所述引气剂可以按发泡以后加气泡沫砼想要达到的泡沫砼孔隙的要求来进行调剂。其三、所述砌块主壳体(1)的外形结构采用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外形结构,即让其充填在内腔的泡沫砼呈上拱形凸起,而其横断面下部则向内凹,同时考虑到该砌块在组合成墙体时所外位置的不同需要,该砌块应该由两种基本外形组成一是处于建筑物框架贴边时的(如图2),这时的砌块应该是三面呈拱形,即砌块上、下两个面为同一曲率的拱形面,砌块上部为上凸拱形、砌块下部则为内凹上拱形,而水平向的砌块边部只有一边是向外(或向内)拱形;二是指砌于墙体中间部位的任一块砌块(如图3),这时的砌块应该是四边都呈拱形,即砌块上、下两个面为同一曲率的拱形面,砌块上部为上凸拱形,砌块下部则为内凹上拱形,而此时水平面的该砌块两侧边也为同曲率拱形面——即砌块左边为外拱形(或内凹拱形)、而砌块右边则为内凹拱形(或外凸拱形)。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本砌块的几何尺寸不受限制,其主壳体作为上下左右支撑的主骨架,其厚度也无需作特别的限制,可以按照工程的特殊要求以及间隔空间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使这种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完全达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专利技术目的——既有适当的强度,又具有防裂纹、抗渗漏优点,同时又有较轻的自重及隔热、保温、功能和隔音效果。本专利技术之所以能达到上述技术性能,其原理如下1、由于在以硅酸盐水泥、细骨料及防水剂、水为主组成的主壳体(1)内掺入了适量的段状纤维,使这些纤维无规则地分布在主壳体内,强化了掺杂在硅酸水泥中细骨料之间的结合力,因此使其块体的抗裂纹性能增强;同时由于掺入了一定量的防水剂,由于这些具有增强性能的抗渗剂已广泛应用于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制品中,是增强防渗的已知有效技术,因而使主壳体(1)的防渗性大大提高。2、本专利技术采用硅酸盐水泥、海泡石粘土以及适量有发泡功能的引气剂制成泡沫砼来充填主壳体内腔,由于硅酸盐水泥既作为泡沫砼成型的主胶结料,同时又是主要增强剂,而所采用的海泡石粘土,它是一种富含海泡石的粘土矿物,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又有良好的流变性、亲和性,尤其是该粘土类矿物中富含的微细针状矿物,对以硅酸盐水泥为胶粘剂的混合物的发泡成泡作用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因此,不仅使发泡效果达到30%以上的理想程度,而且也使整个泡体的强度也得到充分体现,其最终使整个块体的自重减轻得到可靠保证,也使砌块墙体的隔热效果得以充分体现。3、由于在砌块本身的设计中采用上拱下凹、左拱右凹(或左凹右拱)的咬合形状,因此不仅使浆砌过程中上下块体之间的结合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强上下和左右块体之间的结合力,而且这种内外拱形的结合面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水体沿结合面的渗透,对于保护墙体防渗能力有积极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以硅酸盐水泥、细骨料以及防水剂为主组成的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砌块主壳体(1)的组成物中,按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入0.5-1kg重量份的玻璃纤维,6%重量份的减水剂;B、在所述主壳体(1)形成的内腔中充填着由10-30%重量份的硅酸盐水泥,70-90%重量份的海泡石粘土及适量具发泡功能的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硅酸盐水泥、细骨料以及防水剂为主组成的保温隔热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砌块主壳体(1)的组成物中,按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入0.5-1kg重量份的玻璃纤维,6%重量份的减水剂;B、在所述主壳体(1)形成的内腔中充填着由10- 30%重量份的硅酸盐水泥,70-90%重量份的海泡石粘土及适量具发泡功能的引气剂构成的泡沫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震球
申请(专利权)人:符震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