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669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湿法脱硫塔,包括支撑主梁和喷淋主管,支撑主梁两根为一组,两根支撑主梁之间设有支撑次梁,喷淋主管与支撑主梁平行设置,喷淋主管上设有浆液喷淋口,喷淋主管通过管箍固定在支撑次梁的下方,管箍的两端均固定在支撑次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支撑主梁之间设置支撑次梁,通过支撑次梁既可以对两根支撑主梁进行固定保证其稳定性,而且可以在支撑次梁下方设置喷淋主管喷出浆液,从而防止烟气从支撑主梁处逃逸,再利用管箍将喷淋主管悬挂在支撑次梁下方,保证喷淋主管长期稳定运行,并且喷出的浆液不会冲刷到支撑主梁和次梁,提高烟气流场的均布性,提高脱硫效率,延长喷淋层的使用寿命,提高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法脱硫塔
本技术涉及湿法脱硫塔。
技术介绍
火电厂燃煤锅炉是烟尘、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发改能源[2014]2093号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制订了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要求东部地区新建燃煤机组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煤轮机排放限值,其中SO2排放浓度要求不大于35mg/Nm3。针对二氧化硫减排,通常是对湿法脱硫装置进行改进,实现脱硫提效,达到排放要求。喷淋管是湿法脱硫塔的核心部件,在湿法脱硫塔上部喷淋吸收区,靠近喷淋管支撑梁的喷嘴喷出的浆液易冲刷自身的支撑梁,当支撑梁设置在喷淋管下方时,支撑梁所处区域无法布置向下喷淋的喷嘴,这样烟气容易从支撑梁处逃逸而无法和喷淋浆液进行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湿法脱硫塔,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湿法脱硫塔内在支撑梁处容易出现烟气逃逸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湿法脱硫塔,包括支撑主梁和喷淋主管,所述支撑主梁两根为一组,两根所述支撑主梁之间设有支撑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支撑主梁平行设置,所述喷淋主管上设有浆液喷淋口,所述喷淋主管通过管箍固定在支撑次梁的下方,所述管箍成U形,所述管箍的两端均固定在支撑次梁上。优选的,所述喷淋主管上设有与支撑主梁垂直的喷淋副管,所述喷淋副管上也设有浆液喷淋口。优选的,所述喷淋副管通过安装壳固定在喷淋主管上,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圆弧形,且圆弧形对应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在喷淋主管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孔与喷淋副管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有通孔与第二安装部相通,所述喷淋副管穿过第二安装部与喷淋主管相接。优选的,所述喷淋副管成对设置,并且关于喷淋主管轴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每根所述喷淋副管上的浆液喷淋口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支撑主梁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喷淋主管沿喷淋浆液流动方向管径逐渐变小。优选的,所述管箍的横截面为L形。优选的,所述浆液喷淋口的喷射角度在80~120度之间。优选的,相邻管箍之间的间距为1.6~2.0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支撑主梁之间设置支撑次梁,通过支撑次梁既可以对两根支撑主梁进行固定保证其稳定性,而且可以在支撑次梁下方设置喷淋主管喷出浆液,从而防止烟气从支撑主梁处逃逸,再利用管箍将喷淋主管悬挂在支撑次梁下方,保证喷淋主管长期稳定运行,并且喷出的浆液不会冲刷到支撑主梁和次梁,提高烟气流场的均布性,提高脱硫效率,延长喷淋层的使用寿命,提高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靠性。所述喷淋主管上设有与支撑主梁垂直的喷淋副管,所述喷淋副管上也设有浆液喷淋口。通过喷淋副管,进一步扩大喷淋区域,防止烟气逃逸。所述喷淋副管通过安装壳固定在喷淋主管上,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圆弧形,且圆弧形对应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在喷淋主管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孔与喷淋副管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有通孔与第二安装部相通,所述喷淋副管穿过第二安装部与喷淋主管相接。由于喷淋副管内也要流通喷淋浆液,为了加强喷淋副管和喷淋主管之间的连接支架了安装壳,安装壳一面增加了与喷淋主管之间的接触面,另一面也增加了与喷淋副管之间的接触面,保证喷淋副管的稳定性。所述喷淋副管成对设置,并且关于喷淋主管轴线对称分布。对喷淋主管两侧进行均匀的喷洒,避免形成死角,同时节约喷淋浆液。每根所述喷淋副管上的浆液喷淋口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支撑主梁的正下方。保证烟气不会从支撑主梁正下方逃逸。所述喷淋主管沿喷淋浆液流动方向管径逐渐变小。根据喷淋浆液流动方向逐步缩小管径保持管内压力。所述管箍的横截面为L形。这样管箍即扩大了与喷淋主管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对喷淋主管表面划伤,又扩大了与支撑次梁的接触面积,便于管箍与支撑次梁固定。所述浆液喷淋口的喷射角度在80~120度之间。形成最好的喷淋角度,角度过小覆盖面太小,角度过大喷淋浆液形成雾滴过于稀疏。相邻管箍之间的间距为1.6~2.0米。具体太短会造成管箍浪费,距离太大对单个管箍的承重要求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湿法脱硫塔的横截面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参阅图1、图2为本技术湿法脱硫塔的实施例,湿法脱硫塔,包括支撑主梁1和喷淋主管2,所述支撑主梁1两根为一组,两根所述支撑主梁1之间设有支撑次梁3,所述喷淋主管2与支撑主梁1平行设置,所述喷淋主管2上设有浆液喷淋口4,所述喷淋主管2通过管箍5固定在支撑次梁3的下方,所述管箍5成U形,所述管箍5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次梁上,为了增加强度,每端可以通过两组螺栓固定。在支撑主梁1之间设置支撑次梁3,通过支撑次梁3既可以对两根支撑主梁1进行固定保证其稳定性,而且可以在支撑次梁3下方设置喷淋主管2喷出浆液,从而防止烟气从支撑主梁1处逃逸,再利用管箍5将喷淋主管2悬挂在支撑次梁3下方,保证喷淋主管2长期稳定运行,并且喷出的浆液不会冲刷到支撑主梁1和次梁,提高烟气流场的均布性,提高脱硫效率,延长喷淋层的使用寿命,提高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靠性。进一步,可以在所述喷淋主管2上设有与支撑主梁1垂直的喷淋副管6,所述喷淋副管6上也设有浆液喷淋口4,以扩大喷淋覆盖范围,防止烟气逃逸。由于喷淋副管6重量也较重,而喷淋副管6只与喷淋主管2固定,为了保证喷淋副管6的稳定性,喷淋副管6通过安装壳7固定在喷淋主管2上,所述安装壳7包括第一安装部71和第二安装部72,所述第一安装部71为圆弧形,且圆弧形对应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第一安装部71固定在喷淋主管2外圆周壁上,增大和喷淋主管2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安装部72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安装部72的内孔与喷淋副管6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安装部71上开有通孔与第二安装部72相通,所述喷淋副管6穿过第二安装部72与喷淋主管2相接,通过安装壳7增加了与喷淋主管2和喷淋副管6之间的连接,提供了足够的强度支撑,保证了喷淋副管6位置的稳定。同时还可以将喷淋副管6成对设置,并且关于喷淋主管2轴线对称分布,且每根所述喷淋副管6上的浆液喷淋口4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湿法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梁和喷淋主管,所述支撑主梁两根为一组,两根所述支撑主梁之间设有支撑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支撑主梁平行设置,所述喷淋主管上设有浆液喷淋口,所述喷淋主管通过管箍固定在支撑次梁的下方,所述管箍成U形,所述管箍的两端均固定在喷淋次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湿法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梁和喷淋主管,所述支撑主梁两根为一组,两根所述支撑主梁之间设有支撑次梁,所述喷淋主管与支撑主梁平行设置,所述喷淋主管上设有浆液喷淋口,所述喷淋主管通过管箍固定在支撑次梁的下方,所述管箍成U形,所述管箍的两端均固定在喷淋次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主管上设有与支撑主梁垂直的喷淋副管,所述喷淋副管上也设有浆液喷淋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法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副管通过安装壳固定在喷淋主管上,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圆弧形,且圆弧形对应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在喷淋主管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善勇李洪涛马金刚尤冲王懿沈振彬陈良珍黄均林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浙江菲达菱立高性能烟气净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