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62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料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位于上箱体的一侧,且电机座与上箱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电机座的上方,且驱动电机与电机座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减速机相连接,且减速机的另一端与主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轮位于上箱体的一侧,且传动轮与主动轮通过驱动链条相连接;所述传动轴设置在上箱体的内部,且从动轮设置在传动轴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具有能够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刮渣效果好、刮渣及沉淀工序相结合、减少浪费、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特指一种具有自动刮渣捞渣功能的澄油箱,属于油料加工

技术介绍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油料作物榨油一般有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对于高含油作物,如果直接浸出,高含油率会增加浸出器负荷,一般采用先压榨后浸出工艺,对于压榨油渣的处理,一般是用沉淀池沉淀后捞起,然后用压滤机滤出残余油脂。但是,如上所述的加工工艺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该加工工艺需要长时间沉淀,无法实现连续加工,生产效率较低,且在捞渣过程中会顺带走一部分食用油,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该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具有能够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刮渣效果好、刮渣及沉淀工序相结合、减少浪费、实用性强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电机座、主动轮、驱动链条、传动轮、上箱体、顶盖、出渣口、出油口、下箱体、底座、从动轮、油渣刮板、从动链条、滤油网、集渣器、轴承、传动轴;所述电机座位于上箱体的一侧,且电机座与上箱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电机座的上方,且驱动电机与电机座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减速机相连接,且减速机的另一端与主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轮位于上箱体的一侧,且传动轮与主动轮通过驱动链条相连接;所述传动轴设置在上箱体的内部,且从动轮设置在传动轴的两端;所述轴承设置在上箱体的内壁上,且轴承与上箱体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贯穿方式与轴承相连接;所述从动链条设置在从动轮的外部,且从动链条与从动轮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油渣刮板设置在从动链条的上部,且油渣刮板与从动链条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滤油网位于油渣刮板的下方;所述集渣器设置在滤油网的一侧;所述出渣口设置在上箱体的另一侧,且出渣口与上箱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顶盖位于出渣口的上方,且顶盖与出渣口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下箱体位于上箱体的下方,且下箱体与上箱体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出油口设置在下箱体的下部;所述底座位于下箱体的底部,且底座与下箱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所述出渣口的横截面呈梯形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所述油渣刮板的横截面呈C形状,且油渣刮板在从动链条的上部呈线性阵列状分布。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所述集渣器为网兜式结构,且集渣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所述传动轴共设置有四根,且传动轴在装置的内部呈矩形阵列状分布。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具有能够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刮渣效果好、刮渣及沉淀工序相结合、减少浪费、实用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驱动电机1、减速机2、电机座3、主动轮4、驱动链条5、传动轮6、上箱体7、顶盖8、出渣口9、出油口10、下箱体11、底座12、从动轮13、油渣刮板14、从动链条15、滤油网16、集渣器17、轴承18、传动轴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和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电机座3、主动轮4、驱动链条5、传动轮6、上箱体7、顶盖8、出渣口9、出油口10、下箱体11、底座12、从动轮13、油渣刮板14、从动链条15、滤油网16、集渣器17、轴承18、传动轴19;电机座3位于上箱体7的一侧,且电机座3与上箱体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驱动电机1位于电机座3的上方,且驱动电机1与电机座3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驱动电机1的一端与减速机2相连接,且减速机2的另一端与主动轮4相连接;传动轮6位于上箱体7的一侧,且传动轮6与主动轮4通过驱动链条5相连接;传动轴19设置在上箱体7的内部,且从动轮13设置在传动轴19的两端;轴承18设置在上箱体7的内壁上,且轴承18与上箱体7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传动轴19通过贯穿方式与轴承18相连接;从动链条15设置在从动轮13的外部,且从动链条15与从动轮13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油渣刮板14设置在从动链条15的上部,且油渣刮板14与从动链条15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滤油网16位于油渣刮板14的下方;集渣器17设置在滤油网16的一侧;出渣口9设置在上箱体7的另一侧,且出渣口9与上箱体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顶盖8位于出渣口9的上方,且顶盖8与出渣口9通过转轴相连接;下箱体11位于上箱体7的下方,且下箱体11与上箱体7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出油口10设置在下箱体11的下部;底座12位于下箱体11的底部,且底座12与下箱体1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出渣口9的横截面呈梯形状;油渣刮板14的横截面呈C形状,且油渣刮板14在从动链条15的上部呈线性阵列状分布;集渣器17为网兜式结构,且集渣器17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传动轴19共设置有四根,且传动轴19在装置的内部呈矩形阵列状分布。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压榨后的食用油料通过上箱体7上部的进油口(图中未标出)进入到澄油箱的内部,驱动电机1通过主动轮4、驱动链条5及传动轮6带动顶部的传动轴19转动,传动轴19通过从动链条15带动装置内部的另外三根传动轴19顺时针转动,油渣刮板14在从动链条15的带动下转动,油渣刮板14的横截面呈C形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将食用油料中的渣滓收集,并随转动输送到滤油网16的表层,油渣在滤油网16上进行初步过滤,将表面附着的食用油透过滤油网16输送到底部的澄油箱中,再随油渣刮板14的转动及自身惯性的作用下传送到集渣器17内,集渣器17为网兜式结构,能够对油渣进行第二次过滤,油渣表面附着的食用油透过集渣器17顺出渣口9的底部重新回流到澄油箱中,大大减少了刮渣过程中造成的浪费,且提高了加工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电机座(3)、主动轮(4)、驱动链条(5)、传动轮(6)、上箱体(7)、顶盖(8)、出渣口(9)、出油口(10)、下箱体(11)、底座(12)、从动轮(13)、油渣刮板(14)、从动链条(15)、滤油网(16)、集渣器(17)、轴承(18)、传动轴(19);所述电机座(3)位于上箱体(7)的一侧,且电机座(3)与上箱体(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位于电机座(3)的上方,且驱动电机(1)与电机座(3)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的一端与减速机(2)相连接,且减速机(2)的另一端与主动轮(4)相连接;所述传动轮(6)位于上箱体(7)的一侧,且传动轮(6)与主动轮(4)通过驱动链条(5)相连接;所述传动轴(19)设置在上箱体(7)的内部,且从动轮(13)设置在传动轴(19)的两端;所述轴承(18)设置在上箱体(7)的内壁上,且轴承(18)与上箱体(7)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轴(19)通过贯穿方式与轴承(18)相连接;所述从动链条(15)设置在从动轮(13)的外部,且从动链条(15)与从动轮(13)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油渣刮板(14)设置在从动链条(15)的上部,且油渣刮板(14)与从动链条(15)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滤油网(16)位于油渣刮板(14)的下方;所述集渣器(17)设置在滤油网(16)的一侧;所述出渣口(9)设置在上箱体(7)的另一侧,且出渣口(9)与上箱体(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顶盖(8)位于出渣口(9)的上方,且顶盖(8)与出渣口(9)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下箱体(11)位于上箱体(7)的下方,且下箱体(11)与上箱体(7)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出油口(10)设置在下箱体(11)的下部;所述底座(12)位于下箱体(11)的底部,且底座(12)与下箱体(1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渣口(9)的横截面呈梯形状;所述油渣刮板(14)的横截面呈C形状,且油渣刮板(14)在从动链条(15)的上部呈线性阵列状分布;所述集渣器(17)为网兜式结构,且集渣器(17)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传动轴(19)共设置有四根,且传动轴(19)在装置的内部呈矩形阵列状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油料自动刮渣捞渣式澄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电机座(3)、主动轮(4)、驱动链条(5)、传动轮(6)、上箱体(7)、顶盖(8)、出渣口(9)、出油口(10)、下箱体(11)、底座(12)、从动轮(13)、油渣刮板(14)、从动链条(15)、滤油网(16)、集渣器(17)、轴承(18)、传动轴(19);所述电机座(3)位于上箱体(7)的一侧,且电机座(3)与上箱体(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位于电机座(3)的上方,且驱动电机(1)与电机座(3)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的一端与减速机(2)相连接,且减速机(2)的另一端与主动轮(4)相连接;所述传动轮(6)位于上箱体(7)的一侧,且传动轮(6)与主动轮(4)通过驱动链条(5)相连接;所述传动轴(19)设置在上箱体(7)的内部,且从动轮(13)设置在传动轴(19)的两端;所述轴承(18)设置在上箱体(7)的内壁上,且轴承(18)与上箱体(7)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轴(19)通过贯穿方式与轴承(18)相连接;所述从动链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长乐致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