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污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15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截污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截污透水砖,相邻砖体在第一预设方向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多个相邻第一通槽共同形成过水通道,相邻砖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通过卡接槽以及卡接件连接;砖体依次平铺即可形成透水路面;砖体端面开设有连通第一通槽的透水孔;设置透水孔,可增强砖体的透水性。设置截污件可对污水进行过滤,避免污水中的杂质进入透水孔,进而堵塞透水孔。同时,砖体采用污泥、砂、钢渣、粉煤灰制成,其中污泥可以采用市政污泥、工业污泥;钢渣、粉煤灰均为工业废弃物,废物利用,进而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污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截污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年来备受关注的城市内涝问题,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理念中雨水主要是通过排水设施排走,路面上积水无法渗透到地下,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目前我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修建蓄水池等,而这些措施不仅普遍存在投资大、占用空间大等诸多缺点,而且施工时间长、效率低。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更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透水砖得到大量使用,但是,现有的透水砖无法快速透水,也无法解决电磁波辐射的问题,另外,现有的透水砖的韧性、抗折性能不足,导致透水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不够耐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污透水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截污透水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截污透水砖,其包括至少两个砖体,所述砖体具备有第一端以及与之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连接件,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砖体的底面开设有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通槽;多个相邻所述第一通槽共同形成过水通道;所述砖体相对外侧壁设置有卡接槽以及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件;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通过所述卡接槽以及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槽的透水孔;用于过滤污水中杂质的截污件,所述截污件设置于所述砖体端面覆盖于所述透水孔;其中,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包括污泥、砂、钢渣、粉煤灰以及吸波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截污透水砖,在使用过程中,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一预设方向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多个相邻所述第一通槽共同形成所述过水通道,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通过所述卡接槽以及所述卡接件连接;砖体依次平铺即可形成透水路面;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槽的透水孔;设置透水孔,可增强砖体的透水性。设置截污件可对污水进行过滤,避免污水中的杂质进入透水孔,进而堵塞透水孔。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包括污泥、砂、钢渣、粉煤灰以及吸波材料。同时,砖体采用污泥、砂、钢渣、粉煤灰制成,其中污泥可以采用市政污泥、工业污泥;钢渣、粉煤灰均为工业废弃物,废物利用,进而节约资源;在砖体材料中添加吸波材料可增强透水砖吸收电磁波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截污透水砖具备有透水性良好,废物利用,减少废物排放,节约资源以及可吸收电磁波辐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截污件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无纺布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外侧的格栅层,所述无纺布层覆盖所述透水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层远离所述无纺布层一侧设置有有机絮凝剂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絮凝剂层远离所述格栅层一侧设置有覆盖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透水孔的一侧设置有下沉槽,所述截污件设置于所述下沉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还包括免烧陶粒,水玻璃,脱硫石膏,棕榈纤维、珍珠岩以及生石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的比例为20~25份,砂10~13份,钢渣5~8份,粉煤灰3~5份,免烧陶粒5~8份,水玻璃6~9份,脱硫石膏5~7份,吸波材料5~7份,棕榈纤维2~4份,珍珠岩3~4份、生石灰1~2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波材料为铁氧体、碳化硅以及碳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一种用于制备所述的截污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将吸波材料与污泥、砂、钢渣、粉煤灰混合搅拌成泥料;制坯,将泥料干压成型制成砖坯,然后将进行干燥;成型,将砖坯烧结,得到透水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备料工序加入免烧陶粒,水玻璃,脱硫石膏,棕榈纤维以及生石灰材料,并按照污泥20~25份,砂10~13份,钢渣5~8份,粉煤灰3~5份,免烧陶粒5~8份,水玻璃6~9份,脱硫石膏5~7份,吸波材料5~7份,棕榈纤维2~4份,珍珠岩3~4份,生石灰1~2份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成泥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截污透水砖,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一预设方向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多个相邻所述第一通槽共同形成所述过水通道,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通过所述卡接槽以及所述卡接件连接;砖体依次平铺即可形成透水路面;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槽的透水孔;设置透水孔,可增强砖体的透水性。设置截污件可对污水进行过滤,避免污水中的杂质进入透水孔,进而堵塞透水孔。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包括污泥、砂、钢渣、粉煤灰以及吸波材料。同时,砖体采用污泥、砂、钢渣、粉煤灰制成,其中污泥可以采用市政污泥、工业污泥;钢渣、粉煤灰均为工业废弃物,废物利用,进而节约资源;在砖体材料中添加吸波材料可增强透水砖吸收电磁波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截污透水砖具备有透水性良好,废物利用,减少废物排放,节约资源以及可吸收电磁波辐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截污透水砖,因此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组装的截污透水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截污透水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截污透水砖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截污透水砖的1去掉截污件的剖视图。图标:10-截污透水砖;100-砖体;110-第一端;112-第一连接件;120-第二端;122-第二连接件;130-第一通槽;140-过水通道;170-透水孔;180-截污件;182-过滤层;182a-无纺布层;182b-格栅层;182c-有机絮凝剂层;182d-覆盖层;190-下沉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污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透水砖包括:至少两个砖体,所述砖体具备有第一端以及与之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连接件,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砖体的底面开设有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通槽;多个相邻所述第一通槽共同形成过水通道;所述砖体相对外侧壁设置有卡接槽以及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件;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通过所述卡接槽以及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槽的透水孔;用于过滤污水中杂质的截污件,所述截污件设置于所述砖体端面覆盖于所述透水孔;其中,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包括污泥、砂、钢渣、粉煤灰以及吸波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污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透水砖包括:至少两个砖体,所述砖体具备有第一端以及与之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连接件,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砖体的底面开设有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通槽;多个相邻所述第一通槽共同形成过水通道;所述砖体相对外侧壁设置有卡接槽以及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件;相邻所述砖体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通过所述卡接槽以及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槽的透水孔;用于过滤污水中杂质的截污件,所述截污件设置于所述砖体端面覆盖于所述透水孔;其中,制成所述砖体的材料包括污泥、砂、钢渣、粉煤灰以及吸波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件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无纺布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外侧的格栅层,所述无纺布层覆盖所述透水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污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层远离所述无纺布层一侧设置有有机絮凝剂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截污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絮凝剂层远离所述格栅层一侧设置有覆盖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端面开设有透水孔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姝文阳重阳王文静周文栋杨炜雯李锐敬许嘉辉黄家辉黄煜冯金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