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海林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润动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112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润动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分如下:乙二醇醚类、二甘醇甲醚、三乙醇胺、硅油、癸二酸酯、钼酸钠、亚硝酸钠、抗氧剂、防锈剂和pH调节剂。制备方法:向乙二醇醚类中依次加入二甘醇甲醚、三乙醇胺、硅油和癸二酸酯,混合搅拌均匀,测定水分含量,若水分含量大于0.1%,则真空脱水,直至水分小于等于0.1%,冷却至70~80℃,加入防锈剂搅拌保温,继续降温至50℃以下,依次加入钼酸钠、亚硝酸钠、抗氧剂和pH调节剂,搅拌后过滤、包装,即得车用润动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用润动液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动车辆,制动更灵敏、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润动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润动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车用润动液是汽车液压制动传动压力的工作介质,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车用润动液的质量性能有严格的要求(GB12981~91),主要涉及到润动液的高温抗气阻性、低温流动性、与金属及橡胶材料的配伍性能、抗腐蚀性、稳定性等。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使用的车用润动液有国产和进口两类,就国产的车用润动液而言,主要的问题是制动系统锈蚀严重,锈蚀情况不一致时,造成制动时汽车跑偏,制动不安全,对橡胶有溶胀性,因此造成汽车修理频繁、维修费用增加等。另一方面在寒冷季节使用时,汽车制动有减弱现象,而在炎热的季节使用,制动不到一天就感觉到制动无力。进口的车用润动液虽比国产的车用润动液稍好,但其高温抗气阻性和低温流动性仍不理想,即使最好的进口产品,其高温只能达到230℃,低温为~40℃。由于润动液的高温抗气阻性和低温流动性不能同时满足使用要求,往往在使用受到气候条件、季节的限制,在寒冷冬天使用的,在炎热夏天不能使用,而在炎热夏天使用的,在寒冷冬天不能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车辆的增多、车速的提高,要求汽车的制动性能要绝对的可靠、灵敏。因此,研究开发性能更可靠的高级车用润动液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润动液及其制备方法,这种高级汽车润动液除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能、抗腐蚀性、稳定性等以外,还应同时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气阻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能,其制备工艺应当简单,所用原料易得,便于实现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润动液,按重量份数计,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乙二醇醚类30~60份、二甘醇甲醚4~9份、三乙醇胺1~6份、硅油3~9份、癸二酸酯1~3份、钼酸钠0.01~0.3份、亚硝酸钠0.01~0.2份、抗氧剂0.1~1.0份、防锈剂1.5~7.0份,和pH调节剂0.5~1.5份。优选的:乙二醇醚类35~55份、二甘醇甲醚5~7份、三乙醇胺2~5份、硅油4~7份、癸二酸酯1.5~2.5份、钼酸钠0.05~0.2份、亚硝酸钠0.05~0.1份、抗氧剂0.4~0.8份、防锈剂2.0~6.0份,和pH调节剂0.8~1.2份。更优选的:乙二醇醚类50份、二甘醇甲醚6份、三乙醇胺4份、硅油5份、癸二酸酯2.0份、钼酸钠0.1份、亚硝酸钠0.05份、抗氧剂0.5份、防锈剂3.0份,和pH调节剂1.0份。进一步地限定,所述乙二醇醚类为二乙二醇甲醚、二乙二醇乙醚及二乙二醇丙醚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抗氧剂是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抗氧剂1135、双酚A、或抗氧剂1010。进一步地限定,所述防锈剂是三乙醇胺、动植物油酸及葵二酸中的两种的任意比混合物。进一步地限定,所述pH调节剂是三正丁胺或二乙醇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润动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向乙二醇醚类中依次加入二甘醇甲醚、三乙醇胺、硅油和癸二酸酯,混合搅拌均匀,测定水分含量,若水分含量大于0.1%,则在140~150℃、-0.098~-0.093Mpa条件下真空脱水,直至水分小于等于0.1%,真空脱水完毕后冷却至70~80℃,加入防锈剂搅拌保温1.5~2h,继续降温至50℃以下,依次加入钼酸钠、亚硝酸钠、抗氧剂和pH调节剂,搅拌1~2h后过滤、包装,即得车用润动液。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用润动液均能达到国际、国内质量标准。本专利技术的车用润动液稳定性能优异,温度适应范围宽,沸点高,低温流动性和润滑性能好,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气阻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能在高达280℃的温度下(比国外的高温提高了50℃)正常工作,不产生气阻,制动可靠,在~50℃的低温下仍能正常工作,制动灵敏;对多种金属腐蚀性小,防腐、防锈、抗氧化能力强;与橡胶的配伍性好,皮碗溶胀小密封严;产品的PH值为中性,抗水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车用润动液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动车辆,制动更灵敏、更可靠。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气阻性能和低温流动性,在使用时完全不受气候、季节条件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车用润动液还可完全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约外汇,而且还可以出口创汇,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用的各种原料均为普通的化工产品,方法操作简单,生产过程一步完成,简化了生产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实施例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均可通过商业渠道和现有方法中获得。实施例1:按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中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二乙二醇乙醚50份、二甘醇甲醚6份、三乙醇胺4份、硅油5份、癸二酸酯2.0份、钼酸钠0.1份、亚硝酸钠0.05份、抗氧剂10100.5份、防锈剂3.0份,和二乙醇胺1.0份。所述防锈剂为三乙醇胺和葵二酸的混合物,三乙醇胺和葵二酸的质量比为1:2。具体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向二乙二醇乙醚中依次加入二甘醇甲醚、三乙醇胺、硅油和癸二酸酯,混合搅拌均匀,测定水分含量,其水分含量为0.5%(质量),则在145℃、-0.098Mpa条件下真空脱水,直至水分小于等于0.1%,真空脱水完毕后冷却至70~80℃,加入防锈剂搅拌保温1.5~2h,继续降温至50℃以下,依次加入钼酸钠、亚硝酸钠、抗氧剂和pH调节剂,搅拌1~2h后过滤、包装,即得车用润动液。实施例2:按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中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二乙二醇乙醚60份、二甘醇甲醚4份、三乙醇胺1份、硅油9份、癸二酸酯1.0份、钼酸钠0.01份、亚硝酸钠0.01份、抗氧剂10100.1份、防锈剂0.5份,和二乙醇胺1.5份,所述防锈剂为三乙醇胺和葵二酸的混合物,三乙醇胺和葵二酸的质量比为1:2;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实施例2:按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中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二乙二醇乙醚30份、二甘醇甲醚9份、三乙醇胺4份、硅油3份、癸二酸酯3.0份、钼酸钠0.3份、亚硝酸钠0.2份、抗氧剂10100.0份、防锈剂7.0份,和二乙醇胺0.5份,所述防锈剂为三乙醇胺和葵二酸的混合物,三乙醇胺和葵二酸的质量比为1:2;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取制备的车用润动液进行技术指标测试,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复合质量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润动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乙二醇醚类30~60份、二甘醇甲醚4~9份、三乙醇胺1~6份、硅油3~9份、癸二酸酯1~3份、钼酸钠0.01~0.3份、亚硝酸钠0.01~0.2份、抗氧剂0.1~1.0份、防锈剂1.5~7.0份,和pH调节剂0.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润动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乙二醇醚类30~60份、二甘醇甲醚4~9份、三乙醇胺1~6份、硅油3~9份、癸二酸酯1~3份、钼酸钠0.01~0.3份、亚硝酸钠0.01~0.2份、抗氧剂0.1~1.0份、防锈剂1.5~7.0份,和pH调节剂0.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润动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乙二醇醚类35~55份、二甘醇甲醚5~7份、三乙醇胺2~5份、硅油4~7份、癸二酸酯1.5~2.5份、钼酸钠0.05~0.2份、亚硝酸钠0.05~0.1份、抗氧剂0.4~0.8份、防锈剂2.0~6.0份,和pH调节剂0.8~1.2份。3.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润动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车用润动液的成分如下:乙二醇醚类50份、二甘醇甲醚6份、三乙醇胺4份、硅油5份、癸二酸酯2.0份、钼酸钠0.1份、亚硝酸钠0.05份、抗氧剂0.5份、防锈剂3.0份,和pH调节剂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润动液,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林张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程海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