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106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属于铁路交通工程设施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隧道照明系统,以解决电能浪费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若干隧道照明控制器、若干隧道照明灯,所有隧道照明灯对称分布在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风能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电连接有疏散指示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隧道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交通工程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已向山区延伸,各省区的铁路相继贯通,隧道里程也快速增长,解决隧道的照明已经成为铁路主管部门和设计施工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现有的铁路隧道中,需要大量使用照明灯,24小时保持隧道内灯光明亮,以利于车辆安全行驶。公开号为CN10754819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隧道照明系统,包括若干隧道照明控制器、若干LED照明灯、若干照度计,将隧道划分成入口段、隧道中段、出口段,分别在所述成入口段、隧道中段、出口段分别设置有LED照明灯、照度计以及至少一个隧道照明控制器。通过对隧道不同段分别检测亮度并进行控制,从而消除“黑洞”现象,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还包括设置在隧道中段的排风机以及烟雾传感器,当烟雾传感器检测达到烟雾阈值时,隧道中段的隧道照明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到排风机,控制排风机工作来降低烟雾对照明的影响。上述的专利技术通过对隧道不同段分别检测亮度并进行控制,消除“黑洞”现象,并通过排风机降低烟雾对照明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方式需要为照明系统各电子器件始终供电,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并且在通电线路出现故障时,隧道照明系统瘫痪,隧道内将呈漆黑状态,不利于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具有节约电能、提高行车安全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包括若干隧道照明控制器、若干隧道照明灯,所有所述隧道照明灯对称分布在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风能发电装置,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电连接有疏散指示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自然风以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来的车流风,在隧道内形成隧道风,通过风能发电装置,运用该隧道风能够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疏散指示灯与风能发电装置连接,从而在隧道照明系统出现供电问题时,疏散指示灯能够为隧道实现疏散指示功能,提高了隧道行车的安全性。这样的方式实现了风能的有效利用,不需额外为疏散指示灯供电,节约了资源,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固定座外设置有与发电机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疏散指示灯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穿出固定座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驱动单元拼接构成,所述驱动单元上设置有迎风叶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的设置对发电机起到保护作用,隧道风作用于迎风叶片,迎风叶片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发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发电机实现发电功能;驱动轴由若干个驱动单元拼接而成,实现了驱动轴的拆装方便,通过拼装不同数量的驱动单元,能够是实现对风能发电装置受风面积的调节作用,从而能够适应于不同大小的隧道风,在风能较小地域的隧道内,可以通过增加驱动单元的数量,提高隧道风对风能发电装置的作用力,进而提高风能转化电能的转换率。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柱形基体,所述柱形基体顶壁中心开设有螺接孔,所述柱形基体底壁中心一体成型有与螺接孔适配的螺柱;所述柱形基体顶壁外沿圆周阵列有若干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平行于柱形基体顶壁的一侧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安装轴,所述迎风叶片转动连接在安装轴上;所述柱形基体底壁开设有与安装轴适配的环槽,相邻两个所述柱形基体的底壁和顶壁螺接抵触时,所述安装轴远离安装缺口的一端与环槽底壁相抵触;位于所述驱动轴两端的两个柱形基体的一端与相邻柱形基体螺接,另一端呈光滑的平面,靠近所述发电机一端的柱形基体与发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柱形基体的外壁通过固定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端呈光滑平面的柱形基体同轴固定连接在发电机的输出轴上,在该柱形基体的插孔内插接安装轴并在安装轴上套接迎风叶片;在柱形基体远离发电机的一端螺接另一块柱形基体,此时安装轴被卡接在插孔和环槽内,从而实现对迎风叶片的固定;相互螺接的两块锥形基体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实现止退功能;依次安装柱形基体、安装轴和迎风叶片,直至达到驱动轴的所需长度,最后一段柱形基体为端面水平的连接段,从而实现驱动轴的整齐美观。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迎风叶片的可拆卸,方便对迎风叶片的安装和维护,同时实现了对驱动轴长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迎风叶片数量的调节,适应不同地域隧道内不同大小的隧道风,提高了风能发电组件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轴的轴向与驱动轴的轴向偏角为-15°至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轴的倾斜角度与迎风叶片的倾斜角度相对应,-15°至15°的倾斜角度,使得迎风叶片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在驱动轴安装时,可选择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插孔的驱动单元,从而使得驱动轴上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迎风叶片,当隧道风发生一定范围的改变时,迎风叶片始终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实现了对驱动轴的有效驱动,从而提高了风能发电机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固定片,所述固定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柱形基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相邻两个柱形基体相互脱离的可能,提高了驱动单元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风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的飞轮盘,靠近所述发电机的柱形基体通过螺栓同轴固定在飞轮盘上;所述固定件为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贯穿所有所述柱形基体并与飞轮盘中部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飞轮盘与驱动轴连接,方便快捷;通过锁紧螺杆实现了所有柱形基体的共同锁定,减少了相邻柱形基体相互脱离的可能。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照明灯外沿环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中空的管道交接而成,所述固定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指向隧道照明灯的喷嘴;所述隧道侧壁嵌设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蓄电池之间通过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固定框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空气压缩机间歇式工作,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速气流经过固定框并沿喷嘴喷射在隧道照明灯上,实现了对隧道照明灯的降温作用,延长了隧道照明灯的寿命;同时高速气流喷吹在隧道照明灯的表面,能够将隧道照明灯表面的积尘吹落,减少积尘对隧道照明灯的遮蔽,从而提高隧道照明灯的通透性。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照明灯包括灯体和固定灯体的灯座,所述灯座外壁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翅片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隧道照明灯的散热性,有效提高了隧道照明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隧道包括入口段、隧道中段、出口段,所述隧道中段顶壁设置有排风机、排风机控制器、与排风机控制器电连接的烟雾传感器,所述排风机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雾传感器对隧道中段起到监测作用,烟雾传感器输出信号到排风机控制器,当烟雾传感器检测达到烟雾阈值时,排风机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到排风机,排风机开始工作,从而降低了烟雾对照明的影响;而通过蓄电池为排风机供电,并仅仅在烟雾传感器检测达到烟雾阈值时,排风机才会开始工作,从而不需要额外为排风机供电,节能环保。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了排风机,从而具有减少烟雾对隧道照明灯影响的效果;2.采用了空气压缩机,从而产生提高隧道照明灯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包括若干隧道照明控制器、若干隧道照明灯(1),其特征是:所有所述隧道照明灯(1)对称分布在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风能发电装置(3),所述风能发电装置(3)电连接有疏散指示灯(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包括若干隧道照明控制器、若干隧道照明灯(1),其特征是:所有所述隧道照明灯(1)对称分布在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风能发电装置(3),所述风能发电装置(3)电连接有疏散指示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风能发电装置(3)包括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311),所述固定座(31)内设置有发电机(32),所述固定座(31)外设置有与发电机(32)电连接的蓄电池(33),所述疏散指示灯(2)与蓄电池(33)电连接;所述发电机(32)的输出轴穿出固定座(3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由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驱动单元(41)拼接构成,所述驱动单元(41)上设置有迎风叶片(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单元(41)包括柱形基体(411),所述柱形基体(411)顶壁中心开设有螺接孔(412),所述柱形基体(411)底壁中心一体成型有与螺接孔(412)适配的螺柱(413);所述柱形基体(411)顶壁外沿圆周阵列有若干安装缺口(414),所述安装缺口(414)平行于柱形基体(411)顶壁的一侧开设有插孔(415),所述插孔(415)内插接有安装轴(416),所述迎风叶片(5)转动连接在安装轴(416)上;所述柱形基体(411)底壁开设有与安装轴(416)适配的环槽(417),相邻两个所述柱形基体(411)的底壁和顶壁螺接抵触时,所述安装轴(416)远离安装缺口(414)的一端与环槽(417)底壁相抵触;位于所述驱动轴(4)两端的两个柱形基体(411)的一端与相邻柱形基体(411)螺接,另一端呈光滑的平面,靠近所述发电机(32)一端的柱形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红太周同亮刘品胡关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