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荣易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883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包括泵体,轴承端盖,转子,驱动箱盖,驱动主动轴,驱动从动轴,齿轮箱盖,第一非驱动轴,第二非驱动轴,非驱动延伸轴,摆线泵和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冷却油作为吸热介质,且在驱动主动轴、驱动从动轴、第一非驱动轴、第二非驱动轴、转子、轴承端盖、泵体、齿轮箱和驱动箱中均设置了相连通的冷却油通道,通过摆线泵进行驱动,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能够从内部对发热部件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罗茨泵内部,尤其是泵腔内气体压缩热,转子的散热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罗茨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
技术介绍
目前罗茨真空泵和罗茨风机在运行的时候存在最大故障隐患是过热卡死,其原因是罗茨真空泵和罗茨风机需要对进气口进来的气体进行压缩后再排出,而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在泵壳内部,气体在压缩时产生的热量会立刻传导在罗茨真空泵、罗茨风机的泵壳内壁,转子以及端盖内侧上。当端盖内侧和泵壳内壁收到热量后,会升温与端盖外侧和泵壳外壁形成温度差,从而把热量传递到了端盖外侧和泵壳外侧,而当端盖外侧和泵壳外侧与外界产生的温度差,则发生散热。由于罗茨真空泵和罗茨风机的泵壳外壁和端盖外侧是属于自然空气传热,所以起初的温差很小的时候,散热非常小,而泵壳内的气体压缩产生的热量是恒定的,因此热量不平衡,在泵壳内侧,端盖内侧开始累积,不断的提高了泵壳内侧和端盖内侧的温度。泵壳外侧和端盖外侧的温度因为温度差也逐步升高,此时对外界的温度差也越来越大,自然辐射散的热量也相应变大,当外壁自然传热的散热量和泵腔内气体压缩时产生的热量达到平衡时,则内外温度就达到了平衡。由于转子在泵壳内侧,无法散热,只能被动的接受气体压缩热,因此在达到平衡后,转子的金属温度是所有泵体内最高的。由于转子的直径远远超出泵壳的壁厚,一般是20倍以上比值,因此在垂直于泵壳内壁面的热膨胀位移量比转子径向于直径端面的热膨胀量是泵壳的20倍以上。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是L=L0-20*△T*ξ,其中L0是转子和泵壳内壁在常温下留有的间隙距离,△T是转子实际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差值,ξ是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当△T增大到一定数值后,L无限接近于0时,转子就会和泵壳内壁碰擦到,就出现了卡死现象。当然除了温度以外,转子在高速旋转时,在转子的当中,即两轴承的中部会产生离心偏移量,轴承距离越长,转子直径越大,则离心偏移量也就越大,L1=λ*D/2*(U)2,L1就是离心偏移量,λ是金属的离心偏移系数,D是两端轴承的长度,U是转子直径外端的线速度。可见当一个罗茨真空泵和罗茨风机产品出来后,它的故障点就是实运行时的间隙L。而这个间隙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金属的温度。现在罗茨真空泵无法直接排大气和罗茨风机用于真空应用时必然过热卡死,也就是因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进气口和排气口的气体压缩比过大,气体被压缩总热量Q=Mv*Cp*(T0*(P1/P2)^(r-1)/r-273.15)-T0)-Qe,其中Mv是实际质量流量,Cp气体的比热容,P1/P2是气体压缩比,r是绝热系数,空气是1.4,T0是原始进气温度,Qe是气体排出携带的热量=Me*Cpe*△T。因此当气体质量流量不低(非高真空),压缩比过大时,加载在泵壳内侧,端盖内侧,转子的金属上的热量就会非常大,若是该金属的散热不及时就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也是最后导致过热卡死的主要原因。除了过热卡死隐患,金属高温对罗茨真空泵和罗茨风机也产生了其他的安全隐患。例如轴承一般可以承受的温度最大在120°,真空油可以承受的温度在80°,密封件,唇形密封,机械密封等可以承受的最大极限温度都在160°,长期在高温运行,会加速这些部件老化,大幅的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从能源转换可以发现,罗茨风机或真空泵在运行时,主要是动能大部分转换成了热能,该热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体压缩后升温,即热焓增加。二是金属的热传递对外散热。如果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热能,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效益。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上述提到了由于罗茨转子是封闭在泵腔内,在吸收气体压缩热后无法有效散热,必须通过泵腔的温度差来转移热量。而因此转子的温度是局部最高的。如何有效的大幅提高转子的散热是当今所有罗茨风机或真空泵的难题。传统的降低温度有几种,增加泵壳外侧的散热面积,也就是很多罗茨真空泵和罗茨风机在泵壳外侧增加了很多散热筋条,不仅加固泵体,同时还增加散热效果。但是增加的散热面积依然还是属于自然空气传热,传热系数只有5-25(w/m2.k)。因此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气冷式罗茨真空泵就是把压缩后的气体进过冷却后再次回送到泵腔内,用于降低气体温度,利用已经被冷却后的低温循环气流再次进入泵腔,根据绝热,该气体无论是否再被压缩都不会再增加新的热量的原理,从而它可以带走部分新增气体的压缩热量。虽然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循环的气流不可能过大比例,否则会大幅降低了泵的效率。而我们知道,气体的比热容非常小,尤其是真空环境下的气体质量流量非常小,在没有相变的情况下,热量的移除是十分有限的。还有的就是在泵的排气口增加一个冷却盘管深进泵腔内,对压缩气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移除,不过在气体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压缩热量使得气体温升后是会迅速传导给泵壳内侧,端盖内侧和转子上,而盘管只能在泵的排气口侧,无法深入,且不直接与泵壳接触,因此只能少量移走气体压缩热,而对于泵壳、端盖,转子上存量的热量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增加的排气口阻力和面积减少,还会进一步增加气体压缩热量的积累。采用了泵体外壳夹套水冷的方式可以大幅提高泵腔散热,降低泵腔内转子的温度。但随着罗茨风机或真空泵抽气能力的增加或者压缩比大幅提高,其气体压缩总热量的增幅远远超过夹套水冷面积,而转子的散热是通过温差的辐射,因此转子的温度与泵腔的温度差会越来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可以有效实现对罗茨转子的散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包括泵体,轴承端盖,转子,驱动箱盖,驱动主动轴,驱动从动轴,齿轮箱盖,第一非驱动轴,第二非驱动轴,非驱动延伸轴,摆线泵和换热器;所述轴承端盖包括驱动端轴承端盖和齿轮端轴承端盖,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和齿轮端轴承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泵体的两侧,所述泵体中具有泵体冷却油通道,所述轴承端盖中具有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其中,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的上侧连接有轴承端盖进油口,齿轮端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的上侧连接有轴承端盖出油口,且所述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与所述泵体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箱盖连接在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的外侧,所述齿轮箱盖连接在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的外侧;所述转子容纳在所述泵体和轴承端盖围成的腔体中,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所述驱动主动轴贯穿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转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箱盖上且与装置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从动轴与所述驱动主动轴平行,且其贯穿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一端连接在所述从动转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箱盖上;所述第一非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转子上,另一端与所述非驱动延伸轴相连,所述第二非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从动转子上,另一端与所述摆线泵相连;其中,所述转子中具有转子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主动轴中具有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从动轴中具有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第一非驱动轴中具有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第二非驱动轴中具有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和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主动转子的转子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和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从动转子的转子冷却油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的末端具有第二非驱动轴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轴承端盖,转子,驱动箱盖,驱动主动轴,驱动从动轴,齿轮箱盖,第一非驱动轴,第二非驱动轴,非驱动延伸轴,摆线泵和换热器;所述轴承端盖包括驱动端轴承端盖和齿轮端轴承端盖,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和齿轮端轴承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泵体的两侧,所述泵体中具有泵体冷却油通道,所述轴承端盖中具有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其中,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的上侧连接有轴承端盖进油口,齿轮端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的上侧连接有轴承端盖出油口,且所述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与所述泵体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箱盖连接在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的外侧,所述齿轮箱盖连接在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的外侧;所述转子容纳在所述泵体和轴承端盖围成的腔体中,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所述驱动主动轴贯穿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转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箱盖上且与装置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从动轴与所述驱动主动轴平行,且其贯穿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一端连接在所述从动转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箱盖上;所述第一非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转子上,另一端与所述非驱动延伸轴相连,所述第二非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从动转子上,另一端与所述摆线泵相连;其中,所述转子中具有转子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主动轴中具有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从动轴中具有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第一非驱动轴中具有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第二非驱动轴中具有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和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主动转子的转子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和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从动转子的转子冷却油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的末端具有第二非驱动轴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二非驱动轴出油口与所述齿轮箱盖的齿轮箱盖冷却油腔相连通;所述非驱动延伸轴中具有非驱动延伸轴冷却油通道,且所述非驱动延伸轴穿出所述齿轮箱盖设置有非驱动延伸轴进油口,所述驱动延伸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箱盖中具有驱动箱盖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箱盖冷却油通道将所述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和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齿轮箱盖的外侧设置有齿轮箱盖出油口,所述摆线泵具有摆线泵进油口和摆线泵出油口,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器进油口,换热器出油口;其中,所述摆线泵出油口与所述换热器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换热器出油口与所述轴承端盖进油口相连通,所述轴承端盖出油口与所述非驱动延伸轴进油口相连通,所述齿轮箱盖出油口与所述摆线泵进油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轴承端盖,转子,驱动箱盖,驱动主动轴,驱动从动轴,齿轮箱盖,第一非驱动轴,第二非驱动轴,非驱动延伸轴,摆线泵和换热器;所述轴承端盖包括驱动端轴承端盖和齿轮端轴承端盖,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和齿轮端轴承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泵体的两侧,所述泵体中具有泵体冷却油通道,所述轴承端盖中具有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其中,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的上侧连接有轴承端盖进油口,齿轮端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的上侧连接有轴承端盖出油口,且所述轴承端盖冷却油通道与所述泵体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箱盖连接在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的外侧,所述齿轮箱盖连接在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的外侧;所述转子容纳在所述泵体和轴承端盖围成的腔体中,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所述驱动主动轴贯穿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转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箱盖上且与装置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从动轴与所述驱动主动轴平行,且其贯穿所述驱动端轴承端盖,一端连接在所述从动转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箱盖上;所述第一非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主动转子上,另一端与所述非驱动延伸轴相连,所述第二非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端轴承端盖,其一端连接在所述从动转子上,另一端与所述摆线泵相连;其中,所述转子中具有转子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主动轴中具有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从动轴中具有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第一非驱动轴中具有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第二非驱动轴中具有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所述驱动主动轴冷却油通道和第一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主动转子的转子冷却油通道相连通,所述驱动从动轴冷却油通道和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与所述从动转子的转子冷却油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非驱动轴冷却油通道的末端具有第二非驱动轴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二非驱动轴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易
申请(专利权)人:荣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