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分采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783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分采管柱,其包括柱体,柱体内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与柱体外相联通,分层后的气油、气水、油水从柱体外进入第一腔体,在第一腔体内进行分层分采,控制低密度油的产出;一通道,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一浮体,浮体设于第一腔体内,且浮体的密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种流体,大于预设的第二种流体,且浮体在浮力作用下保持于通道的通道口处时遮挡部分通道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层分采管柱结构简单、下入方便、可靠性高,在采油泵下沿布设,无需找水即可长期自动控制出水液量,可长期自动适量控制出水段液量,达到阻水稳油,有效降低油井产液含水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分采管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矿床工业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分采管柱。
技术介绍
对于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等油气生产井和其他类矿床开发中均存在密度分异,往往需要控制低密度流体产出的生产井,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由于重力作用油气田存在气油、气水、油水密度分层,需要控制低密度油的产出。以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为例,其中油气田控水是油气开采过程中一项重要措施。其中心内容是为了防止油井过早见水或高含水,控制产水量,增加产油量,调整投产段的产液分布,改善产液剖面的均衡情况。常用的方法有:(1)机械堵水;先找水,找到出水点,然后用封隔器卡封堵水。(2)化学堵水就是将化学堵剂注入出水层位,利用堵剂的化学性质或化学反应物在地层中变化生成的物质达到封堵地层出水孔道,降低油井综合含水。(3)工具控水。目前现有的控水方法只能解决很少部分高含水的老井出水问题,而且工艺复杂,影响井下测量、作业有效期短。国内很多产油井是多层混采油井,高渗层一水窜,相对低渗的油气层油气启动压力更高,需要的生产压差达不到产出的启动压力,因为注水压力高别的油气层就不产出油气,持续生产增加了无效注水量和污水处理量,大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内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且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柱体(1)外相联通;一通道(2),所述通道(2)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一浮体(3),所述浮体(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且所述浮体(3)的密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种流体,大于预设的第二种流体,且所述浮体(3)在浮力作用下保持于通道(2)的通道口(20)处时遮挡部分所述通道口(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内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且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柱体(1)外相联通;一通道(2),所述通道(2)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一浮体(3),所述浮体(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且所述浮体(3)的密度小于预设的第一种流体,大于预设的第二种流体,且所述浮体(3)在浮力作用下保持于通道(2)的通道口(20)处时遮挡部分所述通道口(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流体为水,所述第二种流体为原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3)的密度范围为:0.95~1.05g/cm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内壁设有多个凸出部(21),多个所述凸出部(21)共同形成所述通道(2),相邻的凸出部(21)之间形成间隙(22),当所述浮体(3)在浮力作用下保持于通道(2)的通道口(20)处时,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轶凡向宇赵训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博汇油田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