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则有专利>正文

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65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包括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2),凹坑(2)内有至少一根钢筋(3),凹坑(2)周边有连接砼浇注管(4)用的连孔件(5)。这样,在预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凹坑内有至少一根钢筋,凹坑周边有连接砼浇注管用的连孔件,可以在凹坑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构件,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在连孔处设置的砼浇注管,通过浇注混凝土,可以形成拉接下底板的浇筑用加强件,固定上、下板之间及与周围侧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整体受力性能,并且易于搬运,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板、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使用,特别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砼预制板
技术介绍
目前,模壳构件一般由上板、侧板及底板围合形成空腔构件,模壳构件的上板、侧板及下底采用拼合方式形成整体的模壳构件。如申请号为200410100982.8、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密肋,楼板由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拼装在密肋上组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分为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框或支撑块,顶板和底板支撑、固定在密肋上,形成拼装楼板。由于预制顶板和底板是平面板,比空心构件制作简便、成本低、体积小;运输、吊装容易。但是,这种拼装楼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顶板和底板在拼装施工应用过程中,顶板和底板及支撑框或支撑块之间容易错位移动,导致现浇结构不均匀,难以保证楼板的质量,同时施工复杂;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钢筋砼预制板已为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具有结构简单、拼装方便、连接固定稳固可靠、强度高、刚度大、不易破损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预制板,其特征在于预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凹坑内有至少一根钢筋,凹坑周边有连接砼浇注管用的连孔件。这样,在预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凹坑内有至少一根钢筋,凹坑周边有连接砼浇注管用的连孔件,可以在凹坑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构件,方便拼装、施工应用,安装准确迅速,有利于提高效率,特别是当这种预制板用于拼装模壳构件时,可以十分方便的拼合组装;还可以用于封闭开口朝下的盆状模壳形成封闭式模壳,或者用于框形构件的下底板,而且,可以设置相应的加强构件或者设置通孔管件形成拉接下底板的浇筑用加强件,固定上、下板之间及与周围侧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整体受力性能,并且易于搬运,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板、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使用,特别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使用。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这样,预制板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在施工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形状的预制板,方便施工。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设置在预制板的中部。这样,凹坑设置在预制板的中部,可以方便施工。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上设置的凹坑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者四个以上。这样,在预制板上设置的凹坑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者四个以上,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凹坑,方便施工应用。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凸筋,或者至少一条加强凸筋与凹坑相交。这样,在板上设置有加强凸筋后,大幅度提高了板的抗压、抗拉、拉剪及荷载能力,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损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要求,而且,也使应用这种板状构件的模壳构件形成了可承力构件。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加强凸筋相交,至少一条相交的加强凸筋在相交处包裹凹坑。这样,加强凸筋相交,大幅度提高了板的抗压、抗拉、拉剪及荷载能力,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损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要求;至少一条相交的加强凸筋在相交处包裹凹坑,增强凹坑周边的强度,不易破损,提高预制板及其施工应用后的质量和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周边设置有环孔加强凸筋。这样,环孔加强凸筋增强了凹坑周边的强度,在凹坑中设置构件时预制板不易破损,能够提高预制板及其施工应用后的质量和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环孔设置的加强凸筋与其他加强凸筋相连成整体。这样,环孔设置的加强凸筋与其他加强凸筋相连成整体,能够提高加强凸筋的整体性,提高预制板的整体受力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加强凸筋为十字形、井字形、X形或者米字形凸筋。这样,加强凸筋为十字形、井字形、X形或者米字形凸筋这些不同形状的凸筋,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预制板的局部受力性能,能够更好的施工应用,增强整体受力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加强凸筋有口凸筋包围并相连。这样,当加强凸筋有口凸筋包围并相连,这种用环状凸筋包围并连接分散的单条凸筋的结构,使预制板整体受力性能提高,能够更好的受力传力。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内设置有交叉的钢筋穿过凹坑。这样,当凹坑内设置有交叉的钢筋穿过凹坑时,作为浇筑用凹坑时,能够有效提高浇筑砼的强度,并且可作为吊挂构件使用,可使轻质胎体吊运更方便,在吊运过程中,容易保持平衡,有利于降低轻质胎体的损耗率。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内设置有二层钢筋穿过凹坑。这样,当凹坑内设置有二层钢筋穿过凹坑时,能够增加凹坑周边的强度,并且可以充当吊挂作用,二层钢筋使预制板不易损坏,大幅度降低了预制板内部受力差异性。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内设置有二层交叉的钢筋穿过凹坑。这样,当凹坑内设置有二层交叉的钢筋穿过凹坑时,稳定性更好,使凹坑周边的壁强度更高,不易损坏,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预制板内部受力差异性。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内设置的二层钢筋为二层正交的钢筋分别平行设置。这样,当凹坑内设置的二层钢筋为二层正交的钢筋分别平行设置时,这样可以增加凹坑周边的强度,并且正交设置,能够弥补材质不均匀的缺陷,有效提高整体强度。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加强凸筋内设置有水平钢筋,且与预制板内的钢筋平行。这样,当加强凸筋内设置有水平钢筋,且与预制板内的钢筋平行时,能够很高的提高整体强度,提高传力受力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的周边露出有钢筋。这样,当预制板的周边有外露钢筋时,外露钢筋能够很好的连接其他构件,起到增强的作用,并且外露钢筋与其他构件浇筑为一体,还能够增加浇筑后的构件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的侧壁有露出有钢筋。这样,当预制板的侧壁有外露钢筋时,外露钢筋能够很好的连接其他构件,起到增强的作用,并且预制板之间可以通过外露钢筋连接整体大预制板。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周边或侧壁外露钢筋的筋间间距为100-300mm。这样,当预制板周边或侧壁外露钢筋的筋间间距为100-300mm时,可有效的防止开裂,并且最大限度的增加强度。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内设置有吊钩或吊环。这样,当凹坑内设置有吊钩或吊环时,使得轻质胎体在搬运、安装过程中,可十分方便地勾住吊吊钩或吊环运输,运输速度快,操作简单,降低了搬运难度,减少了损耗,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内或其周边伸出有拉杆或缆索。这样,当凹坑内或其周边伸出有拉杆或缆索时,能够很好的连接其它构件,方便预制板的安装拆卸,提高安装后的整体性。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周边或侧壁上设置有凹坑、凹槽、凸筋或凸台。这样,这样,当预制板周边或侧壁上设置有凹坑、凹槽、凸筋或凸台时,板边与板边拼合方便,而且,拼合间隙小,提高了预制板的外形精度。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凹坑、凹槽、凸筋或凸台设置有钢筋伸出。这样,当钢筋从凹坑、凹槽、凸筋或凸台伸出时,方便预制板与其它构配件连接组合,增加连接后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周边有水平台阶。这样,当预制板周边有水平台阶时,方便预制板与预制板或者其它构配件连接组合,增加连接后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预制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这样,当预制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时,能够方便调节预制板的高度,施工应用时,也方便预制板的拼装。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所述的模板为活动模板。这样,当模板为活动模板时,使制作成与预制板一体成型的L型板、槽型板或者开口模壳更简单更方便,并且活动模板还可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包括方形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方形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2),凹坑(2)内有至少一根钢筋(3),凹坑(2)周边有连接砼浇注管(4)用的连孔件(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则有
申请(专利权)人:邱则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