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61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和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安装在锁体上,锁体内安装有主控锁芯,操作面板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和用户输入界面,筋脉识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用户输入界面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主控锁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用户信息存储模块固定安装在锁体内,锁体内设有空腔,空腔靠近操作面板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操作面板靠近锁体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操作面板的一侧穿过开口并向空腔内延伸。该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能够解决指纹识别锁识别要求过高,导致打开时不够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
,具体为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
技术介绍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居家环境舒适程度以及安全问题也随之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而智能家居行业以智能为标志,从前几年的萌芽状态,到现在的破竹之势,发展迅速可见一斑。据了解,在欧美等国家,智能锁的普及率为50%,而在韩国,甚至达到了90%,在中国,目前的普及率却只有2%。在智能家居必然普及民众生活的大趋势下,这预示着智能锁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而巨大的商机自然不是对所有的品牌,据调查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品牌意识比较强,对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以及智能化体验,还有材质品质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这对于智能门锁企业来来说,技术和创新都将面临巨大挑战。锁具是门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机械锁的基础上演变出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如具有指纹、密码、机械钥匙、手机蓝牙四种开启方式一体的智能锁,使得开锁方式多样化,解决了传统机械锁一旦没有随时携带钥匙则无法开门的问题;如利用智能识别技术识别到访人员并向其分享秘钥,并对所分享的秘钥进行安全监控,方便到访人员的自助入门;又如具有智能防偷窥功能、智能语音功能、防猫眼开启功能、开锁记录查询功能等。各式各样的智能门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是现有技术中,指纹智能锁对指纹识别界面的要求特别的高,一但识别界面出现灰尘,或者指纹受损,就会导致门锁无法正常开启,十分的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具备可以轻松精准的打开门锁等优点,解决了指纹识别锁要求过高,导致打开时不够便捷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可以轻松精准的打开门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安装在所述锁体上,所述锁体内安装有主控锁芯,所述操作面板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和用户输入界面,所述筋脉识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所述用户输入界面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所述主控锁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所述用户信息存储模块固定安装在锁体内。优选的,所述锁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靠近操作面板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操作面板靠近锁体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操作面板的一侧穿过开口并向空腔内延伸,所述空腔内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固定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一端开口的螺纹套筒,且螺纹杆穿过螺纹套筒的开口端并向螺纹套筒内延伸,所述固定块远离操作面板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螺纹套筒远离开口端的一端穿过空腔的开口并向对应的固定槽内延伸,所述螺纹套筒的剖视面与固定槽的剖视面相匹配,两根所述螺纹套筒靠近对应轴承座一端且相背一侧的筒壁上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空腔内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与T型滑块相匹配的T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T型滑槽中,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贯穿锁体设置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通过第一轴承固定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靠近空腔的一侧向空腔内延伸,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环形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螺纹套筒的内筒壁上对应移动块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与移动块相匹配的移动槽,所述移动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移动槽中。优选的,所述T型滑块远离螺纹套筒的一端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设有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滚动槽槽底的一端穿过滚动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滚动连接在对应T型滑槽的槽底上。优选的,螺纹套筒靠近固定槽槽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片,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铁片远离螺纹套筒的一端与磁铁远离固定槽槽底的一端相吸。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设置在转动孔的孔壁上。优选的,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柄,所述转动柄设置在转动孔内,且转动柄的横截面为六角形。(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通过设置主控锁芯、筋脉识别模块、用户输入界面和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用户在安装智能锁时向用户信息存储模块中输入筋脉识别信息和数字密码,当用户需要解锁时,将筋脉对转筋脉设别模块,通过静脉识别模块进行筋脉识别,筋脉识别模块将识别信息传递到主控锁芯中,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中设置的筋脉识别信息相匹配,当信息相吻合时,主控锁芯控制智能锁打开,若不匹配则不打开智能锁;当筋脉识别模块无法识别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界面输入数字密码,当数字密码与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中设置的数字密码相匹配时,也可以打开智能锁,轻松方便精准的打开门锁。2、该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通过设置固定块、轴承座、螺纹杆、螺纹套筒、固定槽、T型滑块、T型滑槽、第一锥齿轮、转动孔、转动轴和第二锥齿轮,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通过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带动螺纹杆在原地转动,由于螺纹套筒受到T型滑块和T型滑槽的限位,螺纹套筒只能做横向移动,随着螺纹杆朝不同方向进行转动,螺纹套筒发生不同方向的横向移动,将螺纹套筒移动卡接在固定槽中,增加了操控面板在锁体上安装时的紧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的系统示意图。图中:1锁体、2操作面板、3主控锁芯、4筋脉识别模块、5用户输入界面、6用户信息存储模块、7空腔、8固定块、9轴承座、10螺纹杆、11螺纹套筒、12固定槽、13T型滑块、14T型滑槽、15第一锥齿轮、16转动孔、17转动轴、18第二锥齿轮、19凸块、20第二轴承、21移动块、22移动槽、23滚动槽、24滚珠、25铁片、26磁铁、27转动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1和操作面板2,操作面板2安装在锁体1上,锁体1内安装有主控锁芯3,操作面板2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4和用户输入界面5,筋脉识别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3的输入端,用户输入界面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3的输入端,主控锁芯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固定安装在锁体1内,用户在安装智能锁时向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中输入筋脉识别信息和数字密码,当用户需要解锁时,将筋脉对转筋脉设别模块4,通过静脉识别模块4进行筋脉识别,筋脉识别模块4将识别信息传递到主控锁芯3中,与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中设置的筋脉识别信息相匹配,当信息相吻合时,主控锁芯3控制智能锁打开,若不匹配则不打开智能锁;当筋脉识别模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1)和操作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2)安装在所述锁体(1)上,所述锁体(1)内安装有主控锁芯(3),所述操作面板(2)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4)和用户输入界面(5),所述筋脉识别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3)的输入端,所述用户输入界面(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3)的输入端,所述主控锁芯(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所述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固定安装在锁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1)和操作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2)安装在所述锁体(1)上,所述锁体(1)内安装有主控锁芯(3),所述操作面板(2)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4)和用户输入界面(5),所述筋脉识别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3)的输入端,所述用户输入界面(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3)的输入端,所述主控锁芯(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所述用户信息存储模块(6)固定安装在锁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内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靠近操作面板(2)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操作面板(2)靠近锁体(1)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块(8),且固定块(8)远离操作面板(2)的一侧穿过开口并向空腔(7)内延伸,所述空腔(7)内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连接有轴承座(9),所述轴承座(9)内固定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上螺纹连接有一端开口的螺纹套筒(11),且螺纹杆(10)穿过螺纹套筒(11)的开口端并向螺纹套筒(11)内延伸,所述固定块(8)远离操作面板(2)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12),所述螺纹套筒(11)远离开口端的一端穿过空腔(7)的开口并向对应的固定槽(12)内延伸,所述螺纹套筒(11)的剖视面与固定槽(12)的剖视面相匹配,两根所述螺纹套筒(11)靠近对应轴承座(9)一端且相背一侧的筒壁上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13),所述空腔(7)内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与T型滑块(13)相匹配的T型滑槽(14),所述T型滑块(13)滑动连接在对应的T型滑槽(14)中,所述螺纹杆(10)远离螺纹套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空腔(7)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