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可接受度的判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概率安全分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可接受度的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核设施的风险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研究相继制定一些可接受风险的相关准则或目标值。尤其在核电厂方面,美国核管会(NRC)率先通过大量的二级PSA研究,在2001年的研究报告SECY-01-0009中给出核电厂的概率安全目标,首次提出反应堆的运行安全目标应达到:●每堆年运行的堆芯损坏频率(CDF)小于10-4;●每堆年运行的放射性大量早期释放频率(LERF)小于10-5即将核电厂安全目标分解为两个辅助安全目标(亦称概率安全目标)来执行。堆芯损坏频率(CDF)是核电厂反映核电厂系统严重事故安全性的指标,而大量早期放射性释放频率(LERF)可视为核电厂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的指标,这两个指标是与核电厂纵深防御及事故缓解的安全系统可靠性相一致的。NRC研究报告认为,以CDF和LERF作为反映核电厂安全水平的安全目标指标是合适的。与NRC相似,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同样采用了堆芯损坏频率(CDF)和放射性大规模释放频率(LERF)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可接受度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构建风险矩阵,对各类货包分类制定风险目标,确定相应的风险可接受边界;所述风险矩阵的构成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辐射危害后果和事故发生概率,按照辐射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结合事故发生概率,分类判定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的可接受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可接受度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构建风险矩阵,对各类货包分类制定风险目标,确定相应的风险可接受边界;所述风险矩阵的构成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辐射危害后果和事故发生概率,按照辐射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结合事故发生概率,分类判定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的可接受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可接受度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事故辐射剂量作为辐射危害后果严重程度的划分依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物质运输风险可接受度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危害后果以场外公众所受剂量为指标,当事故辐射剂量H≤3mSv时,为轻微事故后果;当事故辐射剂量3mSv<H≤100mSv时,为中等事故后果;当事故辐射剂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新,李国强,张建岗,汤荣耀,庄大杰,王任泽,孙洪超,孙树堂,孟东原,闫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