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呼吸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27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1:24
一种氢气呼吸鼻塞,其主体外形为倒置的葫芦状,轴向中心通孔,其上部大头为鼻塞头,在下部小头的端部延伸一对接输气管的插管;在鼻塞主体束腰处开有与内通孔贯通的侧孔;主体内部设置有单向气门装置。鼻塞头略大于人体鼻孔,使塞入人体鼻孔后的鼻塞头通过鼻子肌肉的弹性作用被套住,使鼻塞不会轻易脱落,从而使吸入的气体经由中心通孔和侧孔再汇集到鼻塞头的内孔进入人体鼻腔,起到两道气流自然混合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混气效果恰到好处,节约资源,容易清洗和更换,可反复使用等优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气呼吸鼻塞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氢气呼吸鼻塞。
技术介绍
氢分子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应用较早源于日本,我国学者的研究始于2007年,在过去的十年间,国内有大量的学者和院校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一千多篇,氢分子的生物医学效应得到了充分地肯定。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人体是由细胞所组成的,所以人的疾病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细胞受损,人的衰老也是由于细胞老化或坏死所造成的,而造成细胞受损或者老化的主要元凶就是人体内过剩的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是人体在新陈代谢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进入人体的氧气有2%左右会被转化为自由基,所以,人体内的自由基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不断损伤体内正常细胞,最终使人得病或加速人体机能的衰老,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研究发现,氢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抗氧化和消炎,医学界认为氢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好的抗氧化剂,氢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而且有选择性地中和羟基自由基、亚硝酸阴离子等,也就是说,氢原子进入人体后会与活性氧结合还原成水再被排出体外,使人体的细胞得以正常地代谢活动而恢复健康体质,这是奠定氢分子生物医学效应研究的基础。经过近些年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进一步发现,由于氢分子极小(只有人体细胞平均大小的10—15万分之一),可以轻易通过一般营养物质不易通过的血脑屏障。氢分子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饮用富氢水或呼吸氢气以及皮肤来吸收扩散。于是,呼吸氢气不仅被人们用于日常保健,还被采纳到临床试验和应用。当下,呼吸氢气都是效仿呼吸氧气的方式,即用输气管直接通入鼻腔或用吸氧面罩。前者每次使用都需要用胶布固定,使用极其不方便,这种方法通常是针对急救病人;后者由于要罩住整个鼻子,舒适性较差,且容易脏又不好清洗,存在卫生问题,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还影响美观,造价又高,而且两者使用时都是一半出一半进,即输气是不间断的,在吸气时可以把气体全部吸入鼻腔,而在呼气时则会把气体吹散,造成很大的浪费。再说,临床或保健人体对氢气和氧气的吸入量有很大的区别,输氧的要求已经比较规范,且多用于救急,而输氢时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比要求比较严格,研究分析认为被人体吸入的氢气与空气的最佳混比是2-3%,国际规定的氢气使用安全标准是不得超过4%(超过4%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主要是从安全考虑),所以呼吸氢气与呼吸氧气不能混为一谈。研究还发现,一个人连续吸氢不如间断吸氢的效果好,原因可能是一个人对氢的需要量不是很大,一旦饱和或会造成倦怠感,与暂短的不足所产生的饥饿感相比或许缺少了些许活力,虽然氢对人体无害,但也难免会显得浪费和费事。所以,吸氢无需连续性,给吸氢者带来随意性和方便性。随着对氢分子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肯定的是,吸氢对人的亚健康和许多疾病的康复是十分积极和明显的,于是,吸氢将成为人们今后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新时尚,同时,在氢气医疗治病方面也将凸显其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简单且具有针对性的氢气呼吸鼻塞。一种氢气呼吸鼻塞,其主体外形为倒置的葫芦状,即把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球连接并将两球边缘圆弧束腰过渡成外形线条流畅的葫芦状,轴向中心通孔,其上部大头为鼻塞头,其通孔略大于小头内的通孔,在下部小头的端部延伸一对接输气管的插管;在鼻塞主体束腰处开有与中心通孔贯通的侧孔,上部鼻塞头略大于人体鼻孔,使塞入人体鼻孔后的鼻塞头通过鼻子肌肉的弹性作用被套住,使鼻塞不会轻易脱落,从而使吸入的气体经由中心通孔和侧孔再汇集到鼻塞头的内孔进入人体鼻腔,起到两道气流自然混合的作用。进一步地,为了节约气源,在上述鼻塞主体的内腔设置单向气门装置,即:把鼻塞主体以束腰侧孔下沿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把下部分的通孔设计成上大下小的两段通孔,并在上段孔腔设计三个或四个定位直肋,在定位直肋的向心之间放置一玻璃珠,该玻璃珠略大于下段通孔口径,使玻璃珠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堵住下段通孔口,起到气流止回的作用;鼻塞主体的上下部分之间用螺纹对接;为了防止玻璃珠往上口倒出,在鼻塞主体上部分的连接端通孔口设计挡凸。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双鼻同时使用鼻塞头,在保留上述设置有单向气门装置的鼻塞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在上下部分之间增加一个一分为二的气管分叉接头,分叉接头与鼻塞主体的上下部分之间螺纹对接,从而组合成并排双鼻塞头的鼻塞主体。这样,使用时,将鼻塞头塞入鼻孔,鼻腔通过自身的弹性将鼻塞头无隙地套住不致轻易脱落,鼻塞尾部的延伸插管与供气管连接,当吸气时,供气管的气流与鼻塞侧孔的气流自然混合后再进入到鼻腔,当呼气时,气流通过鼻塞侧孔排出,同时,在单向气门装置的玻璃珠的重力和呼气冲击力的作用下暂时堵住供气管的气流,在接下来的吸气时玻璃珠自动弹开供气,如此呼吸循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型小巧,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混气效果恰到好处,节约资源,容易清洗和更换,可反复使用等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本型的外观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本型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外观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外观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外观仰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吸气状态气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A向截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B向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气门装置的实施例组件装配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鼻塞头实施例的外观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鼻塞头实施例的组件装配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鼻塞主体;1.1——插管;1.2——侧孔;1.3——中心通孔;1.4——定位直肋;1.5——挡凸;2——玻璃珠;3——分叉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和2,一种氢气呼吸鼻塞,鼻塞主体1外形为倒置的葫芦状,即把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球连接并将两球边缘圆弧束腰过渡成外形线条流畅的葫芦状,轴向中心通孔1.3,上部大头为鼻塞头,其通孔略大于小头通孔,在下部小头的端部延伸一对接输气管的插管1.1;在鼻塞主体1的束腰处开有四个与中心通孔1.3贯通的侧孔1.2,从而使吸入的气体经由鼻塞主体1的下段内通孔和侧孔1.2再汇集到鼻塞头的内孔进入人体鼻腔。参阅附图3至10,进一步地,为了节约气源,在上述鼻塞主体1的内腔设置单向气门装置,即:把鼻塞主体1以束腰侧孔下沿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把下部分的通孔设计成上大下小两段通孔,并在上段孔腔设计四个定位直肋1.4,在定位直肋1.4的向心之间放置一玻璃珠2,该玻璃珠2略大于下段通孔口径,使玻璃珠2在重力的作用下刚好堵住下段通孔口,起到气流止回的作用;鼻塞主体1的上下部分之间用螺纹对接;为了防止玻璃珠2往上口倒出,在鼻塞主体1上部分的连接端通孔口设计对称的四个挡凸1.5。参阅附图11和12,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双鼻同时使用鼻塞头,在保留上述设置有单向气门装置的鼻塞主体1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在其上下部分之间增加一个一分为二的气管分叉接头3,从而组合成并排双鼻塞头的鼻塞主体。参阅附图13,鼻塞头略大于人体鼻孔,使塞入人体鼻孔后的鼻塞头通过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气呼吸鼻塞,其特征在于:鼻塞主体外形为倒置的葫芦状,即把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球连接并将两球边缘圆弧束腰过渡成外形线条流畅的葫芦状,轴向中心通孔,上部大头通孔略大于下部小头通孔,在下部小头的端部延伸一对接输气管的插管;在鼻塞主体的束腰处开有与内通孔贯通的侧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气呼吸鼻塞,其特征在于:鼻塞主体外形为倒置的葫芦状,即把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球连接并将两球边缘圆弧束腰过渡成外形线条流畅的葫芦状,轴向中心通孔,上部大头通孔略大于下部小头通孔,在下部小头的端部延伸一对接输气管的插管;在鼻塞主体的束腰处开有与内通孔贯通的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气呼吸鼻塞,其特征在于:在鼻塞主体的内腔设置单向气门装置,即:把鼻塞主体以束腰侧孔下沿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把下部分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庆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上杭县爱养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