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外,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适宜老年行走困难者行走与康复的器械,如有双拐、轮椅、带有扶手支架的助行器等。中国专利号为CN93200886.0的“康复助行器”,它是一种有助于行走困难的患者行走与康复的器械,它是以中心保险框为连接框架,有带轮的前管装置和带柱脚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1)、折叠支杆(2)、手扶杆(3)、座板(4)、伸缩杆(5)和把手(6),所述主体支架(1)呈“凵”型,所述折叠支杆(2)有两个,且两折叠支杆(2)对称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后侧,其中,折叠支杆(2)的上端与主体支架(1)的上端转动连接,下端设有防滑垫(36),所述手扶杆(3)呈倒“凵”型,且手扶杆(3)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前侧上方,并与主体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座板(4)水平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上端,且座板(4)底部设有辅助支杆(7),所述伸缩杆(5)设置在主体支架(1)和折叠支杆(2)之间,且伸缩杆(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1)、折叠支杆(2)、手扶杆(3)、座板(4)、伸缩杆(5)和把手(6),所述主体支架(1)呈“凵”型,所述折叠支杆(2)有两个,且两折叠支杆(2)对称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后侧,其中,折叠支杆(2)的上端与主体支架(1)的上端转动连接,下端设有防滑垫(36),所述手扶杆(3)呈倒“凵”型,且手扶杆(3)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前侧上方,并与主体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座板(4)水平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上端,且座板(4)底部设有辅助支杆(7),所述伸缩杆(5)设置在主体支架(1)和折叠支杆(2)之间,且伸缩杆(5)的两端分别与主体支架(1)和折叠支杆(2)转动连接,所述把手(6)有两个,且两把手(6)通过调节组件与主体支架(1)的两端顶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8)和升降柱(9),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与把手(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柱(9)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柱(9)呈圆柱状结构,升降柱(9)的外侧周向方向上均布有卡凸组(10),升降柱(9)的下端设置在主体支架(1)端部内,所述卡凸组(10)包括沿升降柱(9)轴向方向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的凸起(101),所述主体支架(1)的端部内侧周向方向上均布有与卡凸组(10)一一对应的条形滑槽(11),所述条形滑槽(11)的上端与主体支架(1)的顶端连通,条形滑槽(11)沿主体支架(1)端部内侧圆周面逆时针方向的一侧上设有与凸起(101)一一对应凹槽(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组(10)中的凸起(101)沿升降柱(9)外侧圆周面的逆时针方向倾斜向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移动装置,所述万向移动装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两端底部,所述万向移动装置包括转向柱(12)、水平支架(13)、支撑杆(14)、滚轮(15)和刹车装置,所述转向柱(12)的上端与主体支架(1)底部连接,所述水平支架(13)的顶面中部与转向柱(12)连接,所述支撑杆(14)竖直对称设置在水平支架(13)的底部,所述滚轮(15)可转动的设置在两支撑杆(14)的下段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刹车按钮(16)、夹头、推套(17)、传动套(18)、压板(19)、气缸(20)和设置在气缸(20)内的活塞(21),所述夹头包括固定柱(22)和对称设置在固定柱(22)下端的两个夹紧板(23),固定柱(22)的轴线与转向柱(12)的轴线共线,所述夹紧板(23)从上往下向外倾斜设置,且夹紧板(23)的下端设有刹车板(24),两刹车板(24)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