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906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编织蚕丝纤维作为仿生血管的内层,模拟人体血管胶原的结构和性能,通过静电纺丝聚氨酯纤维作为外层以模拟血管弹性蛋白的结构和性能。此外,还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中间层来进一步提高仿生血管的弹性,并同时提高仿生血管的爆破压,防止使用过程中血液的渗透。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模拟人体血管的微观三层结构,而且能够模拟人体血管特殊的非线性机械性能。此外,仿生血管的原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可降解,适用于组织工程中的血管修复和再生。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具有广阔的潜在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血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病人在遭受心脑血管疾病的折磨。组织工程的目的就是为病损的组织或者器官提供再生资源,为各种疾病提供可靠的疗法。血管组织工程的目标是制备出可植入体内的功能性的血管来取代病变的血管,从而帮助新的血管的再生。大直径的合成血管如Dacron公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Gore公司生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已经被成功的用在血液高速流动的主动脉上如胸、腹主动脉。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合成血管并不能满足小直径血管的需求。原因在于,当这些小直径的血管植入体内时,极易形成血栓并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因此,目前亟待制备出功能性的小直径血管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的需求。人体血管结构包含三层结构,即内膜、中膜和外膜。每一层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理想的血管应具有与人体血管相类似的三层微观结构以促进不同细胞在血管上的逐步再生。此外,制备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需要能够仿生人体血管的机械性能以满足血液正常流动的需求和移植手术的需求。人体血管主要包括了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其特征在于,内层为网状结构的蚕丝纤维,中层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外层为聚氨酯纳米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其特征在于,内层为网状结构的蚕丝纤维,中层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外层为聚氨酯纳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包括:S1.用蚕丝纤维在圆管外编织网状的内层环形结构;S2.在步骤S1编织的蚕丝外用空心柱状模具浇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前驱液,交联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前驱液,获得蚕丝纤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管的双层结构;S3.在步骤S2所得双层结构的蚕丝纤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管外,制备聚氨酯纳米纤维外层结构,得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网状内层环形结构内径为2~5mm,厚度为100~200µm;步骤S2所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管径厚为400~600µm;步骤S3中聚氨酯纳米纤维直径为50~100nm,厚度为50~150µ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层结构小口径仿生血管,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前驱液的制备步骤为:用丙烯酰胺与磷酸缓冲液配置成丙烯酰胺溶液,在丙烯酰胺溶液中加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充分搅拌后获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前驱液。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皓阳经鑫刘跃军童立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