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889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基块和上盖板,所述基块轴向上开有结构相同的A光纤穿插槽和B光纤穿插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设置透明的上盖板和凸透镜可以观测出放大状态的两裸纤端面虚像,用户在对接时能更精准的实现两光纤对接,提高了对接的可靠性,提高了光纤对接过程的可观测性,实现了光纤对接过程可视化的效果,横条的设计使得两光纤更加易于受力,同时减少了光纤穿插槽侧壁对光纤接触造成的光纤损耗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光纤应用的增加,光纤连接器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室内光纤成端领域,现阶段的光纤连接器大多采用V槽加上压接装置,但由于压接装置均采用非透明装置,导致光纤在对接时存在偶然性对接,其结果必然会出现无法完整对接,现有的技术情况都是无法看见光纤对接状态的,使得对接状态存在未知性,在无法观测对接状态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外加检测的方法验证对接的可靠性。中国专利申请为CN103698861B公开了一种光纤对接板,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供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滑行的滑槽;多个设置在所述滑槽底部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贯穿所述光纤对接板,用于固定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的尾纤;设置在所述滑槽两端的预留樽口,所述预留樽口用于安装所述链接器,该装置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然没有解决光纤对接时存在偶然性错误对接的缺陷,使得对接状态存在未知性,为设备埋下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包括基块和上盖板,所述基块轴向上开有结构相同的A光纤穿插槽和B光纤穿插槽,所述A光纤穿插槽和B光纤穿插槽贯通组成光纤穿插槽,所述上盖板由PEI材质构成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凸条,所述凸条底端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凸条垂直的横条,所述上盖板还设有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位于横条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A光纤穿插槽和B光纤穿插槽均为V形槽,且其轴线与基块的轴线平行。优选的,所述横条底端置于光纤穿插槽内,所述凸条的宽度大于光纤穿插槽端面的最大宽度。优选的,所述凸透镜固定连接于上盖板内,形成一体式盖板,所述凸透镜为半椭球形状。优选的,所述凸透镜与上盖板为两件装置,所述凸透镜为半椭球形状。优选的,所述凸透镜沿上盖板高度的位置距离光纤对接位置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设置透明的上盖板和凸透镜可以观测出放大状态的两裸纤端面虚像,用户在对接时能更精准的实现两光纤对接,提高了对接的可靠性,提高了光纤对接过程的可观测性,实现了光纤对接过程可视化的效果,横条的设计使得两光纤更加易于受力,同时减少了光纤穿插槽侧壁对光纤接触造成的光纤损耗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上盖板与基块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其中,1-基块,2-上盖板,3-A光纤穿插槽,4-B光纤穿插槽,5-光纤穿插槽,6-凸条,7-横条,8-凸透镜,9-一体式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包括基块1和上盖板2,所述基块1轴向上开有结构相同的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贯通组成光纤穿插槽5,所述上盖板2由PEI材质构成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凸条6,所述凸条6底端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凸条6垂直的横条7,所述上盖板2还设有凸透镜8,所述凸透镜8位于横条7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均为V形槽,且其轴线与基块1的轴线平行,所述横条7底端置于光纤穿插槽5内,所述凸条6的宽度大于光纤穿插槽5端面的最大宽度,所述凸透镜8固定连接于上盖板2内,形成一体式盖板9,所述凸透镜8为半椭球形状,所述凸透镜8沿上盖板2高度的位置距离光纤对接位置小于凸透镜8一倍焦距。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包括基块1和上盖板2,所述基块1轴向上开有结构相同的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贯通组成光纤穿插槽5,所述上盖板2由PEI材质构成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凸条6,所述凸条6底端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凸条6垂直的横条7,所述上盖板2还设有凸透镜8,所述凸透镜8位于横条7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均为V形槽,且其轴线与基块1的轴线平行,所述横条7底端置于光纤穿插槽5内,所述凸条6的宽度大于光纤穿插槽5端面的最大宽度,所述凸透镜8与上盖板2为两件装置,所述凸透镜8为半椭球形状,所述凸透镜8沿上盖板2高度的位置距离光纤对接位置小于凸透镜8一倍焦距。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凸透镜8与上盖板2为两件装置。工作过程及原理: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将A、B两种光纤分别放置于A光纤穿插槽3、B光纤穿插槽4中,通过凸透镜8,在横条7处对接,当凸透镜8沿上盖板2高度的位置距离光纤对接位置小于凸透镜8的一倍焦距时开始对接,通过透明的上盖板2和凸透镜8可以观测出放大状态的两裸纤端面虚像,用户在对接时能更精准的实现两光纤对接,使对接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根据实际需要,将上盖板2与凸透镜8设为一体式盖板9或以单独装置装配都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实用性高,横条7的设计使得两光纤更加易于受力,同时减少了光纤穿插槽5侧壁对光纤接触造成的光纤损耗的影响。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设置透明的上盖板2和凸透镜8可以观测出放大状态的两裸纤端面虚像,用户在对接时能更精准的实现两光纤对接,提高了对接的可靠性,提高了光纤对接过程的可观测性,实现了光纤对接过程可视化的效果,横条7的设计使得两光纤更加易于受力,同时减少了光纤穿插槽5侧壁对光纤接触造成的光纤损耗的影响。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块(1)和上盖板(2),所述基块(1)轴向上开有结构相同的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贯通组成光纤穿插槽(5),所述上盖板(2)由PEI材质构成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凸条(6),所述凸条(6)底端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凸条(6)垂直的横条(7),所述上盖板(2)还设有凸透镜(8),所述凸透镜(8)位于横条(7)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块(1)和上盖板(2),所述基块(1)轴向上开有结构相同的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贯通组成光纤穿插槽(5),所述上盖板(2)由PEI材质构成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凸条(6),所述凸条(6)底端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凸条(6)垂直的横条(7),所述上盖板(2)还设有凸透镜(8),所述凸透镜(8)位于横条(7)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光纤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光纤穿插槽(3)和B光纤穿插槽(4)均为V形槽,且其轴线与基块(1)的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立建谈习文刘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科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