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茯苓的栽培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茯苓又名茯灵、白茯苓,是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最新发现的功效,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茯苓的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培养基:按照重量份,将木屑90‑93份、石灰0.3‑0.5份、玉米粉10‑20份、香菇粉5‑10份、小麦粉10‑20份、鸡蛋壳5‑10份、牛奶1‑3份、石膏粉10‑20份、白酒酒糟0.5‑2份、水40‑50份混合,进行消毒处理;(2)培养茯苓原菌:将步骤(1)的培养基消毒杀菌后,将茯苓母菌接种到步骤(1)的培养基上,在无菌环境下,在10‑15℃下恒温培养13‑18天,然后再至于25‑30℃下恒温5‑12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茯苓原菌;(3)配置代料:按照重量份,将石膏粉10‑18份、玉米秸秆35‑4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茯苓的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培养基:按照重量份,将木屑90-93份、石灰0.3-0.5份、玉米粉10-20份、香菇粉5-10份、小麦粉10-20份、鸡蛋壳5-10份、牛奶1-3份、石膏粉10-20份、白酒酒糟0.5-2份、水40-50份混合,进行消毒处理;(2)培养茯苓原菌:将步骤(1)的培养基消毒杀菌后,将茯苓母菌接种到步骤(1)的培养基上,在无菌环境下,在10-15℃下恒温培养13-18天,然后再至于25-30℃下恒温5-12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茯苓原菌;(3)配置代料:按照重量份,将石膏粉10-18份、玉米秸秆35-45份、水6-10份、大豆粉5-10份混合,进行消毒处理;(4)培养茯苓栽培菌:将步骤(1)的培养基和步骤(3)的代料按照质量比1:0.3混合,放入培养袋中,混合,消毒杀菌后,将步骤(2)得到的茯苓原菌接种到所述培养袋的培养基和代料的混合物中,将培养袋扎紧,置于无菌环境中,先在10-15℃中恒温培养4-10天,然后在20-30℃中恒温培养18-23天,至培养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得到茯苓栽培菌;(5)树木段接种:将经过风干处理完保留有65-70%水分的树木段装入培养袋中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在无菌环境下,将步骤(4)培养的茯苓栽培菌接种到树木段的端头上,接着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最后将所述树木段置于无菌的空间内,堆叠成堆状,在15-30℃的温度下培养繁殖20-30天;所述树木段直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