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黄龙病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是我国柑橘、柚子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区。田间主要通过柑橘木虱转移吸食、带病苗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传播。苗木和幼树患上黄龙病后,一两年内死亡,成年树发病后三五年内丧失结果能力或者枯死,是柑桔的不治之症。蜜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柑橘种植物,黄龙病在蜜柚上同样易感染发病。现有的黄龙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靠施加农药进行柑橘木虱的灭杀,然而该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且易使柑橘木虱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现有的柑桔种植技术并没有根据柑桔的生物习性和生长周期进行施肥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也仅是单纯地进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施加,导致在柑桔果树的种植周期中抗病能力较弱,使用了大量的肥料,种植成本较高,且长期施加大量肥料易造成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改变,使得土壤劣化,影响后续柑桔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柑桔种植过程中存在黄龙病感染以及长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果后:以主干为中心,以树冠的滴水线为半径挖环状沟,将杂草、茎枝叶填入沟内,往环状沟中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6‑10kg/每株和固态菌剂15‑25kg/亩,施肥后将环状沟填埋,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随灌溉水进行冲施;3‑4月:在环状沟施肥带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随灌溉水进行冲施;15天后,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加水稀释300倍后对树体进行喷洒施加,共喷洒2次,2次喷洒之间间隔15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果后:以主干为中心,以树冠的滴水线为半径挖环状沟,将杂草、茎枝叶填入沟内,往环状沟中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6-10kg/每株和固态菌剂15-25kg/亩,施肥后将环状沟填埋,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随灌溉水进行冲施;3-4月:在环状沟施肥带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随灌溉水进行冲施;15天后,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加水稀释300倍后对树体进行喷洒施加,共喷洒2次,2次喷洒之间间隔15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培养基分散至水中,形成混合菌悬液,将混合菌悬液稀释1000倍后对树体进行喷洒施加,间隔7-10天后,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喷洒混合菌悬液;在后续种植过程中如进行嫁接或出现黄龙病症状,则将混合菌悬液稀释100倍后对树体进行喷洒施加;4-5月:花期前,将1.5-2.5L/亩的液体菌剂和1.5-2.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加水稀释300倍后对树体进行喷洒施加,共喷洒2次,2次喷洒之间间隔15天;5-6月:将10-20kg/亩的土壤改良剂和复合肥1-2kg/株,加水稀释300倍后冲施;15天后,将0.5-1.5L/亩的液体菌剂和0.5-1.5L/亩的液态肥料混合后,加水稀释300倍后对树体进行喷洒施加,共喷洒2次,2次喷洒之间间隔15天;6-7月:将5-10kg/亩的土壤改良剂加水稀释300倍后冲施,15天后,将0.5-1.5L/亩的液体菌剂和0.5-1.5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爱,杨妙贤,刘文,陈媛,黄娟英,叶良妹,曾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和平县维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