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11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排列的多条副栅线,正面电极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互相间隔排列的多条细栅线,细栅线与副栅线电性连接;其中,每一细栅线上细栅线与副栅线相交处间隔设置多个用于连接的焊接触点;其中,副栅线之间两两垂直连接有细栅线段,且细栅线段处于相邻的两条细栅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使用细栅线替代主栅线,降低栅线遮光面积,有效增加电池片对光线的吸收,增大电池的功率;细栅线与副栅线的交接处设计焊接触点,增加焊接的接触面积,降低虚焊风险;使用分段的副栅线段垂直副栅线连接,增加电流收集作用,降低隐裂或裂片对发电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
技术介绍
高效率低成本是光伏发电的必经之路,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一些新型结构的太阳电池也应运而生,但如何利用最简单的工艺步骤、最低的制造成本开发出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光伏技术进步和革新的关键。现有正面电极结构中,通常设置80~100根宽度为0.04mm的副栅线,再通过3条宽度为1.5mm左右的主栅线与副栅线进行电连接,3条主栅线汇集副栅线收集的电流,但是较宽的主栅线虽然保证了正面电极与电池的焊带可以良好的焊接,但是该过程中主栅线遮光面积较大,减小了电池的有效受光面积,影响电池效率。为减少栅线对电池表面的遮挡,无主栅电池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今的无主栅电池是去除太阳电池正面的三根主栅线,使用极细的焊带直接与副栅线进行连接的技术。但在焊带与副栅线的连接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点过小、过低导致焊接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解决焊接接触点过小导致的焊接异常的问题,同时增强电流的收集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排列的多条副栅线(1),所述正面电极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互相间隔排列的多条细栅线(2),所述细栅线(2)与所述副栅线(1)电性连接;其中,每一细栅线(2)上所述细栅线(2)与所述副栅线(1)相交处间隔设置多个用于连接的焊接触点(3);其中,所述副栅线(1)之间两两垂直连接有细栅线段(4),且所述细栅线段(4)处于相邻的两条细栅线(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排列的多条副栅线(1),所述正面电极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互相间隔排列的多条细栅线(2),所述细栅线(2)与所述副栅线(1)电性连接;其中,每一细栅线(2)上所述细栅线(2)与所述副栅线(1)相交处间隔设置多个用于连接的焊接触点(3);其中,所述副栅线(1)之间两两垂直连接有细栅线段(4),且所述细栅线段(4)处于相邻的两条细栅线(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段(4)处于相邻两条细栅线(2)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多条副栅线(1)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使得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细栅线段(4)的间距与相邻两条副栅线(1)之间的间距相等;多条细栅线(2)沿第二方向等间距排列,使得第二方向上两个相邻细栅线段(4)的间距与相邻两条细栅线(2)之间的间距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凤琴钱俊郑璐杨振英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光伏产业技术分公司黄河水电光伏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