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77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锁,包括面板、形成第一方轴孔的第一基座及形成第二方轴孔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位于第二基座的正上方,第二基座上通过第二方轴连接内把手和外把手,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设有联动组件,于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时,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同时转动,带动第二方轴和第一方轴孔内的第一方轴同时转动实现解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进行微调就能适应不同间距的锁体,适应性广,灵活度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纹锁
本技术属于锁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指纹锁。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指纹锁因其安全性能高被广泛使用,出于便利性的考虑,通常会在门内外两侧保留把手,为了给数字输入区留出空间,只能将把手位置下移,占据传统门锁的锁芯位置,无法通过把手同时打开位于上方的第一锁舌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锁舌。为了同时满足人们在室内只需要利用把手小幅度转动打开第一锁舌,人们在室外需要同时解锁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才能打开门的两种需求,势必需要适应现有的锁体、新设计的指纹锁面板开发一种联动开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联动解锁两个锁舌、开锁方便、可适应不同的操作面板的指纹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纹锁,包括面板、形成第一方轴孔的第一基座及形成第二方轴孔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位于第二基座的正上方,第二基座上通过第二方轴连接内把手和外把手,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设有联动组件,于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时,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同时转动,带动第二方轴和第一方轴孔内的第一方轴同时转动实现解锁。本技术通过联动组件将用于安装第一锁舌的第一基座和用于安装第二锁舌的第二基座连接,实现了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同步转动解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有效,可以适应传统市场的不同锁体,适用性广。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柱、设于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柱、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连杆。通过连杆的连接,使得只要通过调整连杆的长度就能适应不同间距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适用性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柱的数量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第一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数量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第二基座的两侧,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两个,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两个连杆呈四边形布设。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位于第一方轴孔的左右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的左连接翼板、右连接翼板,第二基座位于第二方轴孔的左右两侧也形成对称分布的左连接翼板、右连接翼板。翼板的设置增加了基座的横向宽度,增加了力臂,扭矩增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的联动性更佳,反应更加灵敏。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和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之间均设有耐磨环。耐磨环减少了连杆和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之间的磨损,延长指纹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基座的连接座,该连接座上设有上、下两个部分重叠的轴孔。上下两个轴孔设置,使得第一基座相对面板的高度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锁体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上还设有位于第二基座下方的第三基座,该第三基座的截面呈腰形,其中一弧形端部开设有通孔。将端部设有通孔的第三基座旋转180°调整安装方向,就能调整反锁锁体与第二基座之间的间距,操作方便,适用性广,灵活度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进行微调就能适应不同间距的锁体,适应性广,灵活度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三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所示,一种指纹锁,包括带有按键输入区的外面板、与外面板适配的面板3、安装在两个面板之间的第一基座1及位于第一基座1下方的第二基座2,第二基座2通过卡簧24连接在面板3上,卡簧24包括环形本体和端部弯折形成的第一支脚241和第二支脚242,第一支脚241和第二支脚242分别抵接在面板3内侧的两个支撑柱31上。第一基座1上形成用于安装第一方轴的第一方轴孔11,第二基座2位于第一基座1的正下方位置,其形成用于安装第二方轴的第二方轴孔21,内把手4和外把手通过第二方轴相连。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之间安装有联动组件,具体的,第一基座1位于第一方轴孔11的左右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的左连接翼板12、右连接翼板13,左连接翼板12上凸起形成与第一方轴孔11的轴向平行的左第一连接柱121,右连接翼板12上凸起形成与第一方轴孔11的轴向平行的右第一连接柱131;第二基座2位于第二方轴孔21的左右两侧也形成对称分布的左连接翼板22、右连接翼板23,左连接翼板22、右连接翼板23可以与第二基座2一体成型,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二基座2两侧,左连接翼板22上凸起形成与第二方轴孔21的轴向平行的左第二连接柱221,右连接翼板12上凸起形成与第二方轴孔21的轴向平行的右第二连接柱231。当然,上述左第一连接柱121、右第一连接柱131、左第二连接柱221、右第二连接柱231也可以是凹陷于连接翼板的柱形连接槽结构,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是连接柱也可以是连接槽结构。联动组件除了包括左第一连接柱121、右第一连接柱131、左第二连接柱221、右第二连接柱231,还包括左连杆81和右连杆82,左连杆81的两端分别形成供左第一连接柱121和左第二连接柱221插入的通孔,当左连杆81和左第一连接柱121、左第二连接柱221装配连接时,在通孔和左第一连接柱121之间安装耐磨环5,该耐磨环5由铜等耐磨材质制成,在通孔和左第二连接柱221之间也安装有耐磨环;同样的,右连杆82的两端分别形成供右第一连接柱131和右第二连接柱231插入的通孔,当右连杆82和右第一连接柱131、右第二连接柱231装配连接时,在通孔和右第一连接柱131之间安装耐磨环5,在通孔和右第二连接柱231之间也安装有耐磨环。装配完成后,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左连杆81、右连杆82呈四边形结构,当转动内把收4时,带动第二基座2转动,同时带动左连杆81和右连杆82转动,带动第一基座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方轴、第二方轴同时转动实现解锁,解锁完成后通过卡簧24复位。为了适应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之间的不同间距,在面板4内表面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基座1的连接座6,连接座6的部分截面为呈竖向放置的腰形结构,在连接座6内凹陷形成,上下部分重叠的上轴孔61和下轴孔62,即上轴孔61和下轴孔62的截面呈8字形,从而将第一基座1安装在上轴孔61内和将第一基座1安装在下轴孔62内时,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之间的间距大约相处10mm,以适应不同锁体之间的间距。第二基座2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基座7,第三基座7的部分截面为呈竖向放置的腰形结构,第三基座7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供螺丝穿入的安装孔71,第三基座7位于靠近弧形的端部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71,当将该圆形通孔71朝下方放置时,相对于将第三基座7旋转180°,圆形通孔71朝上方放置时,反锁锁体与第二基座2之间的距离增加,以适应不同间距,安装方便。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3)、形成第一方轴孔(11)的第一基座(1)及形成第二方轴孔(21)的第二基座(2),所述第一基座(1)位于第二基座(2)的正上方,第二基座(2)上通过第二方轴连接内把手(4)和外把手,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之间设有联动组件,于转动内把手(4)或外把手时,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同时转动,带动第二方轴和第一方轴孔(11)内的第一方轴同时转动实现解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3)、形成第一方轴孔(11)的第一基座(1)及形成第二方轴孔(21)的第二基座(2),所述第一基座(1)位于第二基座(2)的正上方,第二基座(2)上通过第二方轴连接内把手(4)和外把手,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之间设有联动组件,于转动内把手(4)或外把手时,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同时转动,带动第二方轴和第一方轴孔(11)内的第一方轴同时转动实现解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基座(1)的第一连接部、设于第二基座(2)的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第一基座(1)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第二基座(2)的两侧,所述连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斌郑建富皇甫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超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