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细胞记录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58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细胞记录槽,其包括:槽体及与槽体配合的恒温皿,所述槽体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一灌流槽,灌流槽为沉槽,该灌流槽的其中一端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端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槽于两端之间开设有一细胞槽,灌流槽还设有一与细胞槽深度一致的参比电极孔,参比电极孔通过一隧道与细胞槽的槽底连通,细胞槽的底面、参比电极孔的底面及隧道的底面结合一载玻片,所述恒温皿具有一水浴槽,水浴槽的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所述槽体设置在水浴槽内,且槽体的底面及载玻片的底面与水浴槽的槽底呈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细胞记录槽
本技术涉及医疗仪器设备的
,特别是指一种膜片钳细胞记录槽。
技术介绍
膜片钳用特制的微波管电极吸附于细胞表面,对该膜片实行电压钳位,可测量单个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pA量级的电流。通过观测单个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电流变化,可直接得到各种离子通道开放的电流幅值分布、开放几率、开放寿命分布等功能参量,并分析它们与膜电位、离子浓度等之间的关系,还可把微波管电极吸附的膜片从细胞膜上分离出来,以膜的外侧向外或膜的内侧向外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这种技术对小细胞的电压钳位、改变膜内外溶液成分以及施加药物都很方便。在膜片钳实验中,需要将细胞放置在实验操作台上的细胞记录槽内,细胞记录槽内盛有孵育液体即营养液或者灌流液,在一些细胞实验中,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现有的恒温装置大多是在记录槽的底部连接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现有的细胞记录槽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细胞记录槽材质为金属易导电,但通电后的细胞记录槽易对实验造成干扰,影响实验方波的形状;2、现有细胞记录槽的灌流口低,几乎与细胞液处于同一平面,灌流液导入该细胞记录槽时容易冲走细胞;3、出液平面低,抽吸灌流液时,不易把握进出灌流液的平衡,易使细胞外液被抽干,细胞丢失;4、参比电极放置口太大,移动载玻台时,易使参比电极晃动,影响实验的方波形状;5、带加热装置或加热芯片的细胞记录槽价格昂贵且容易干烧。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细胞记录槽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可靠的细胞记录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恒温细胞记录槽,其包括:槽体及与槽体配合的恒温皿,所述槽体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一灌流槽,灌流槽为沉槽,该灌流槽的其中一端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端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槽于两端之间开设有一细胞槽,灌流槽还设有一与细胞槽深度一致的参比电极孔,参比电极孔通过一隧道与细胞槽的槽底连通,细胞槽的底面、参比电极孔的底面及隧道的底面结合一载玻片,所述恒温皿具有一水浴槽,水浴槽的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所述槽体设置在水浴槽内,且槽体的底面及载玻片的底面与水浴槽的槽底呈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灌流槽包括两纵槽及连通两纵槽的一横槽,使该灌流槽形成类似“工”字型结构,所述细胞槽开设在灌流槽的横槽内。进一步,所述灌流槽的两纵槽的纵向相对端分别为弧形结构,其中一纵槽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纵槽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液导出口的纵槽大于灌流液导入口的纵槽,所述参比电极孔设置在灌流液导出口的纵槽内。进一步,所述细胞槽的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进一步,所述槽体为长方体亚克力板。进一步,所述细胞槽、隧道及参比电极孔贯通槽体的底面,所述载玻片粘合在槽体的底面,且封住细胞槽、隧道及参比电极孔。进一步,所述隧道为L型。进一步,所述水浴槽内或者槽体的底面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支撑柱,使槽体的底面与水浴槽的槽底之间存在供水流动的间隙。进一步,所述恒温皿为圆柱形箱体,该恒温皿的内部为水浴槽,恒温皿的壁面上设有供槽体的四个角搭靠的凹槽,所述槽体的各个角与凹槽配合。进一步,所述水浴槽的出水口的设置在低于槽体顶端,且高于槽体底面的位置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恒温细胞记录槽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恒温皿的水浴槽与槽体的配合,在可在细胞实验过程中通过循环恒温水的水浴方式保证实验过程中细胞及试剂温度的稳定性,无需导电,不会干扰实验方波的形态,使得实验的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可靠,同时也确保低气温条件下实验的开展。本技术的细胞槽是设置在灌流槽中,使灌流槽于细胞槽不在同一平面上,灌流时,灌流液会先从灌流槽中缓冲后在流入细胞槽内,使细胞槽内的细胞不容易被冲走,同样,在灌流液流出时,由于出水平面高,抽吸时容易把握进出液的平衡,细胞外液不易被抽干,细胞基本不会丢失,同样可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参比电极放置口大小适中,直径约4mm,保证移动载玻台时参比电极的稳定性,不影响实验的方波形状,使得实验的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恒温细胞记录槽,其包括:槽体10及与槽体10配合的恒温皿20。所述槽体10本实施例中为长方体亚力克板,当然槽体10的形状及材质并不以此为限,槽体10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一灌流槽11,灌流槽11为沉槽,如图所示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灌流槽11包括两纵槽111及连通两纵槽111、112的一横槽113,使该灌流槽11形成类似“工”字型的结构,灌流槽11的两纵槽111、112的纵向相对端分别为弧形结构,其中一纵槽111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纵槽112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液导出口的纵槽112纵向长度大于灌流液导入口的纵槽111,在该灌流液导出口的纵槽112上设置有参比电极孔12。在该灌流槽11的横槽113中开设有一细胞槽13,本实施例中,细胞槽13的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该细胞槽13贯穿槽体10的底面,所述参比电极孔12与细胞槽13的深度一致,同样贯穿槽体10的底面,该参比电极孔12与细胞槽13的槽底之间形成一隧道14,以将参比电极孔12及细胞槽13连通,该隧道14为L型,即细胞槽13与参比电极孔12不在同一横向位置上,隧道14的底部同样贯穿槽体10的底面。在该槽体10的底面设有一可将参比电极孔12、细胞槽13及隧道14的底面封住的载玻片30。所述恒温皿20具有一水浴槽21,水浴槽21的一端设置进水口22,另一端设置出水口23,所述槽体10设置在水浴槽21内,且槽体10的底面及载玻片30的底面与水浴槽21的槽底呈间隔设置。该槽体10与水浴槽21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图1及图2为该恒温皿20与槽体10的其中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所述恒温皿20为圆柱形箱体,该恒温皿20的内部为水浴槽21,恒温皿20的壁面上设有供长方体的槽体10的四个角搭靠的凹槽24,所述槽体10的各个角搭靠在凹槽24上,使槽体10的底部悬空设置在水浴槽21内。该水浴槽21的出水口23设置在低于槽体10顶端,且高于槽体10底面的位置处。如图3及图4所示,为恒温皿20与槽体10结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中,恒温皿20同样可谓圆柱形箱体,以高为15mm,直径为90mm为例,该恒温皿20采用透光性及保温性能良好的塑料材质,中央设置一所述水浴槽21,水浴槽21的四侧壁顶端与恒温皿顶部相连,底部悬空与恒温皿底部保持一定间隔,水浴槽21的大小为65×35mm,深5mm,侧壁开设有多个透水窗25(图中所示为10个),水浴槽21底部设有多个透水孔26(图中所示为6个),在水浴槽21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槽柱27,水浴槽21的顶部四周还可设有挡水圈28,恒温皿20的顶部四周也可设置挡水圈,槽体10是放置在水浴槽21的槽柱27上,当恒温皿20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时,水可从透水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细胞记录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及与槽体配合的恒温皿,所述槽体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一灌流槽,灌流槽为沉槽,该灌流槽的其中一端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端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槽于两端之间开设有一细胞槽,灌流槽还设有一与细胞槽深度一致的参比电极孔,参比电极孔通过一隧道与细胞槽的槽底连通,细胞槽的底面、参比电极孔的底面及隧道的底面结合一载玻片,所述恒温皿具有一水浴槽,水浴槽的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所述槽体设置在水浴槽内,且槽体的底面及载玻片的底面与水浴槽的槽底呈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细胞记录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及与槽体配合的恒温皿,所述槽体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一灌流槽,灌流槽为沉槽,该灌流槽的其中一端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端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槽于两端之间开设有一细胞槽,灌流槽还设有一与细胞槽深度一致的参比电极孔,参比电极孔通过一隧道与细胞槽的槽底连通,细胞槽的底面、参比电极孔的底面及隧道的底面结合一载玻片,所述恒温皿具有一水浴槽,水浴槽的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所述槽体设置在水浴槽内,且槽体的底面及载玻片的底面与水浴槽的槽底呈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细胞记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流槽包括两纵槽及连通两纵槽的一横槽,使该灌流槽形成类似“工”字型结构,所述细胞槽开设在灌流槽的横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细胞记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流槽的两纵槽的纵向相对端分别为弧形结构,其中一纵槽为灌流液导入口,另一纵槽为灌流液导出口,灌流液导出口的纵槽大于灌流液导入口的纵槽,所述参比电极孔设置在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浪张银芬付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红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