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9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填料塔,包括有填料塔体,填料塔体内设有填料和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塔体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填料塔体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料管,通孔和进料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形成出气口,进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底部封口的内倒漏斗,内倒漏斗外套装有底部封口的外倒漏斗,内倒漏斗的环形锥部以及外倒漏斗的底部均开有若干出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进料管液体分配不均匀的难题,具有出料分配均匀、不受进液流速影响的突出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吃气口和进液口设置在同一位置,将填料塔顶的空间也合理利用,增强了其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料塔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填料塔。
技术介绍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已有技术中填料塔的出气口位于塔体顶部,进料口位于上部侧壁,在进料口和出气口之间有一段距离处于空置状态,空间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此外,所述进料管存在液体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影响气液交换效率,原因是载压液体进入进料管后的流速发生变化,进料管进料端的流速高于后端,使得靠近进料端一侧的液体分配孔形成负压而影响其出液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的填料塔。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填料塔,包括有填料塔体,填料塔体内设有填料和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塔体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体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料管,通孔和进料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形成出气口,进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底部封口的内倒漏斗,内倒漏斗外套装有底部封口的外倒漏斗,内倒漏斗的环形锥部以及外倒漏斗的底部均开有若干出液孔。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和通孔的环形内壁之间连接有环形支撑架。填料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内还安装有液体再分布器。本技术将进液口移到顶部,利用到了以前的顶部空间,并且其位置与出气口相同,节约了填料塔体的制造成本。进料管进料后进入到内倒漏斗中,当内倒漏斗充满液体后液体从其上部的出液孔出液落入到外倒漏斗中,再从外倒漏斗上的出液孔分散后落下。内倒漏斗的作用是使进入进料管的具有动能的液体经其出液孔进入外倒漏斗后完全转变为位能或静压力,消除了进液流速对外倒漏斗出液量的影响。当液体从外倒漏斗底部的出液孔流出时,其液量的多少只取决于其出液孔孔径的大小和位能的高低,因此只要外倒漏斗底部保持水平,它们的出液量都是相等的,并且随着进料量的变化而变化。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进料管液体分配不均匀的难题,具有出料分配均匀、不受进液流速影响的突出优点。本技术将吃气口和进液口设置在同一位置,将填料塔顶的空间也合理利用,增强了其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填料塔,包括有填料塔体1,填料塔体1内设有填料2和填料支撑装置3,填料塔体1底部设有进气口4和出液口5,填料塔体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料管6,通孔和进料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形成出气口7,进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底部封口的内倒漏斗8,内倒漏斗8外套装有底部封口的外倒漏斗9,内倒漏斗的环形锥部以及外倒漏斗的底部均开有若干出液孔10。进料管和通孔的环形内壁之间连接有环形支撑架11。填料塔内还安装有液体再分布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填料塔,包括有填料塔体,填料塔体内设有填料和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塔体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体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料管,通孔和进料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形成出气口,进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底部封口的内倒漏斗,内倒漏斗外套装有底部封口的外倒漏斗,内倒漏斗的环形锥部以及外倒漏斗的底部均开有若干出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填料塔,包括有填料塔体,填料塔体内设有填料和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塔体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体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料管,通孔和进料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形成出气口,进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底部封口的内倒漏斗,内倒漏斗外套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彩民许梦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笃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