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康复锻炼器材,包括底架、T型支腿、第一支撑板、第一垫板和第一软垫,所述底架顶部一侧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三组T型支腿,且T型支腿的上方设有三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设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软垫,所述第一垫板顶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垫板靠近第一软垫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垫板,且第二垫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软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二垫板及第二软垫可以升起和降下,恢复人员可以背靠第二软垫随着升起和降下对腰部进行舒缓的锻炼,腰部不需承受过大压力,避免腰部受损,促进腰部恢复,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腿部肌肉做恢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锻炼器材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康复锻炼器材。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中,针对一些伤筋动骨或者肌肉僵硬的病症,通常需要辅助康复锻炼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由于一些病人无法独立完成相应的康复锻炼,这时就需要用到康复锻炼器材,现有的康复锻炼器材对腰部进行锻炼的时候,需要人体自我发力,过于剧烈的动作对腰部压力过大,甚至会造成损伤,现有的康复锻炼器材不能对腿部做相应的拉伸锻炼,不能对手腕、手臂做相应的灵活锻炼,功能单一,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康复锻炼器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康复锻炼器材,该康复锻炼器材可以通过气压缸推动第二垫板及第二软垫升起和降下,恢复人员可以背靠第二软垫随着升起和降下对腰部进行舒缓的锻炼,腰部不需承受过大压力,避免腰部受损,促进腰部恢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康复锻炼器材,包括底架、T型支腿、第一支撑板、第一垫板和第一软垫,所述底架顶部一侧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三组T型支腿,且T型支腿的上方设有三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设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软垫,所述第一垫板顶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垫板靠近第一软垫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垫板,且第二垫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软垫,所述第二垫板两端远离第一垫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底架顶部远离T型支腿一侧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座,且铰接座的上方均安装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铰接,所述底架底部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减震垫。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软垫顶部的一侧设有多组按摩凸起。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轨上设有滚轮,且滚轮的内侧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侧设有转轴,且转轴的侧壁上的两端均设有脚踏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软垫顶部远离第一软垫的一侧设有头枕,且第二软垫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颈部限位枕。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T型支腿与气压缸之间的底架顶部均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上方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方设有按摩纹路和推动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通过气压缸推动第二垫板及第二软垫升起和降下,恢复人员可以背靠第二软垫随着升起和降下对腰部进行舒缓的锻炼,腰部不需承受过大压力,避免腰部受损,促进腰部恢复,且本技术设置有滚轮,恢复人员可以坐在第一软垫上,脚踩脚踏板,推动滚轮,对腿部肌肉做恢复运动,同时,恢复人员可以用手推动转盘旋转,来对手腕、手臂进行锻炼,另外,本技术可以通过头枕和颈部限位枕保护恢复人员的头部和颈部,可以通过按摩凸起对恢复人员的腰部按摩,避免锻炼时受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架,2-T型支腿,3-第一支撑板,4-第一垫板,5-第一软垫,6-滑槽,7-滑轨,8-第二垫板,9-第二软垫,10-第二支撑板,11-铰接座,12-气压缸,13-减震垫,14-按摩凸起,15-滚轮,16-轴承,17-转轴,18-脚踏板,19-头枕,20-颈部限位枕,21-固定杆,22-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锻炼器材,包括底架1、T型支腿2、第一支撑板3、第一垫板4和第一软垫5,所述底架1顶部一侧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三组T型支腿2,且T型支腿2的上方设有三组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第一垫板4,所述第一垫板4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软垫5,所述第一垫板4顶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部的底部设有滑轨7,所述第一垫板4靠近第一软垫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垫板8,且第二垫板8的顶部设有第二软垫9,所述第二垫板8两端远离第一垫板4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板10,所述底架1顶部远离T型支腿2一侧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座11,且铰接座11的上方均安装有气压缸12,所述气压缸12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板10的底部铰接,所述底架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减震垫13,所述第二软垫9顶部的一侧设有多组按摩凸起14,所述滑轨7上设有滚轮15,且滚轮15的内侧设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的内侧设有转轴17,且转轴17的侧壁上的两端均设有脚踏板18,所述第二软垫9顶部远离第一软垫5的一侧设有头枕19,且第二软垫9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颈部限位枕20,所述T型支腿2与气压缸12之间的底架1顶部均设有固定杆21,且固定杆21上方设有转盘22,所述转盘22上方设有按摩纹路和推动凸起。该康复锻炼器材可以通过气压缸12推动第二垫板8及第二软垫9升起和降下,恢复人员可以背靠第二软垫9随着升起和降下对腰部进行舒缓的锻炼,腰部不需承受过大压力,避免腰部受损,促进腰部恢复,且该康复锻炼器材设置有滚轮15,恢复人员可以坐在第一软垫5上,脚踩脚踏板18,推动滚轮15,对腿部肌肉做恢复运动,同时,恢复人员可以用手推动转盘22旋转,来对手腕、手臂进行锻炼,另外,该康复锻炼器材可以通过头枕19和颈部限位枕20保护恢复人员的头部和颈部,可以通过按摩凸起14对恢复人员的腰部按摩,避免锻炼时受伤。使用时,恢复人员躺在第一软垫5和第二软垫9上,头部枕在头枕19上,颈部卡在颈部限位枕20的槽内,需要对腿部康复锻炼的时候,脚踏脚踏板18,伸直和弯曲腿,推动滚轮15沿着滑轨7滚动,对腿部作舒缓的运动,需要对手臂、手腕锻炼的时候,恢复人员用手按住推动凸起推动转盘旋转,需要对腰部作康复运动的时候,恢复人员躺在第一软垫5和第二软垫9上,腰部紧贴按摩凸起14,启动气压缸12,推动第二垫板8和第二软垫9升起再降下,恢复人员上半身随着坐起和躺下,对腰部作舒缓的锻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锻炼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T型支腿(2)、第一支撑板(3)、第一垫板(4)和第一软垫(5),所述底架(1)顶部一侧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三组T型支腿(2),且T型支腿(2)的上方设有三组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第一垫板(4),所述第一垫板(4)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软垫(5),所述第一垫板(4)顶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部的底部设有滑轨(7),所述第一垫板(4)靠近第一软垫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垫板(8),且第二垫板(8)的顶部设有第二软垫(9),所述第二垫板(8)两端远离第一垫板(4)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板(10),所述底架(1)顶部远离T型支腿(2)一侧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座(11),且铰接座(11)的上方均安装有气压缸(12),所述气压缸(12)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板(10)的底部铰接,所述底架(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减震垫(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锻炼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T型支腿(2)、第一支撑板(3)、第一垫板(4)和第一软垫(5),所述底架(1)顶部一侧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三组T型支腿(2),且T型支腿(2)的上方设有三组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第一垫板(4),所述第一垫板(4)顶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软垫(5),所述第一垫板(4)顶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部的底部设有滑轨(7),所述第一垫板(4)靠近第一软垫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垫板(8),且第二垫板(8)的顶部设有第二软垫(9),所述第二垫板(8)两端远离第一垫板(4)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板(10),所述底架(1)顶部远离T型支腿(2)一侧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座(11),且铰接座(11)的上方均安装有气压缸(12),所述气压缸(12)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板(10)的底部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庄志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