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27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其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环、进风圈、通风设备内腔、固定板、连接孔、安装座、电机后盖、电机、保护罩、固定螺栓,电机采用的是节能型电机,有助于通风设备的节能,电机的工作使得转轴进行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固定圈,固定圈通过连接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的转动产生的吸力将建筑内浑浊的空气与外部新鲜空气进行替换,对建筑进行通风,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动力块受到离心力,向外侧移动,弹簧受离心力拉伸产生形变,动力块的移动增加扇叶转动的惯性力,使得吸力加大,更有利于建筑的通风,扇叶上设有动力块的惯性运动结构,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防止建筑内部空气浑浊。

An Energy-sav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for Green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ntilation and energy-saving equipment for green buildings,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late, a fixing ring, an air intake ring, an inner cavity of the ventilation equipment, a fixing plate, a connecting hole, a mounting seat, a motor back cover, a motor, a protective cover and a fixed bolt. The motor adopts an energy-saving motor, which helps to save energy of the ventilation equipment. The work of the machine makes the rotating shaft rotate,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fixed ring, the fixed ring drives the fan blade to rotat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frame, and the suction generat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fan blade replaces the turbid air in the building with the fresh air outside, ventilates the building. During the rotating process of the fan blade, the power block is subjected to centrifugal force. When the spring moves outward, the spring is stretched by centrifugal force to produce deformation. The movement of the power block increases the inertia force of the fan blade rotation, which increases the suction force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ventilation of the building. The inertia motion structure with the power block on the fan blade helps to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nd prevent the air turbidity inside th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属于通风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或节能环保建筑等,夏天的时候,人们为了在屋里更加舒适,都是使用空调降低室内的温度,这种方式对环境会造成很大危害,不符合了绿色建筑的理念。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255913.7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包括主建筑,所述主建筑的两侧均设置有次建筑,所述主建筑和次建筑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主建筑通过其两侧设置的横梁与次建筑固定连接,所述主建筑与次建筑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与主建筑和次建筑之间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连接杆,所述叶轮通过连接杆分别与挡板、主建筑和次建筑固定连接,所述主建筑下侧的地层中开设有通风管道,但是该现有技术采用一体化扇叶结构,通风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建筑内空气浑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以解决现有采用一体化扇叶结构,通风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建筑内空气浑浊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其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环、进风圈、通风设备内腔、固定板、连接孔、安装座、电机后盖、电机、保护罩、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板下方焊接于保护罩上方,所述固定环内侧与固定板外侧相贴合,所述通风设备内腔设于保护罩内部,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机后盖右侧安装于电机左侧,所述连接板右侧安装于固定板左侧,所述保护罩右侧焊接于固定板左侧,所述固定螺栓内侧嵌入安装于固定环外侧,所述固定螺栓与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通风设备内腔包括固定杆、通风内圈、嵌入杆、动力块、弹簧、移动板、扇叶、嵌入槽、连接架、转轴、固定圈,所述固定杆内侧嵌入安装于连接架外侧,所述通风内圈与转轴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嵌入杆下方嵌入安装于嵌入槽上方,所述嵌入杆上方与动力块下方相连接,所述弹簧下方安装于移动板上方,所述移动板右侧焊接于动力块左侧,所述扇叶外侧安装于连接架内侧,所述转轴贯穿于固定圈,所述连接架下方与固定圈上方相连接,所述嵌入槽与扇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风内圈与固定圈位于同一轴心。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圈内侧安装于固定环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下方与安装座上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电机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嵌入杆设有6个且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由不锈钢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厚度为1cm。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电机采用的是节能型电机,有助于通风设备的节能,电机的工作使得转轴进行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固定圈,固定圈通过连接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的转动产生的吸力将建筑内浑浊的空气与外部新鲜空气进行替换,对建筑进行通风,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动力块受到离心力,向外侧移动,弹簧受离心力拉伸产生形变,动力块的移动增加扇叶转动的惯性力,使得吸力加大,更有利于建筑的通风,扇叶上设有动力块的惯性运动结构,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防止建筑内部空气浑浊。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通风设备内腔的剖面示意图。图中:连接板-1、固定环-2、进风圈-3、通风设备内腔-4、固定板-5、连接孔-6、安装座-7、电机后盖-8、电机-9、保护罩-10、固定螺栓-11、所述固定螺栓-11与固定板-5螺纹连接,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包括固定杆-401、通风内圈-402、嵌入杆-403、动力块-404、弹簧-405、移动板-406、扇叶-407、嵌入槽-408、连接架-409、转轴-410、固定圈-4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连接板1、固定环2、进风圈3、通风设备内腔4、固定板5、连接孔6、安装座7、电机后盖8、电机9、保护罩10、固定螺栓11,所述连接板1下方焊接于保护罩10上方,所述固定环2内侧与固定板5外侧相贴合,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设于保护罩10内部,所述连接孔6与安装座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机后盖8右侧安装于电机9左侧,所述连接板1右侧安装于固定板5左侧,所述保护罩10右侧焊接于固定板5左侧,所述固定螺栓11内侧嵌入安装于固定环2外侧,所述固定螺栓11与固定板5螺纹连接,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包括固定杆401、通风内圈402、嵌入杆403、动力块404、弹簧405、移动板406、扇叶407、嵌入槽408、连接架409、转轴410、固定圈411,所述固定杆401内侧嵌入安装于连接架409外侧,所述通风内圈402与转轴410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嵌入杆403下方嵌入安装于嵌入槽408上方,所述嵌入杆403上方与动力块404下方相连接,所述弹簧405下方安装于移动板406上方,所述移动板406右侧焊接于动力块404左侧,所述扇叶407外侧安装于连接架409内侧,所述转轴410贯穿于固定圈411,所述连接架409下方与固定圈411上方相连接,所述嵌入槽408与扇叶4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风内圈402与固定圈411位于同一轴心,所述进风圈3内侧安装于固定环2外侧,所述电机9下方与安装座7上方相连接,所述转轴410与电机9相连接,所述嵌入杆403设有6个且为矩形结构,所述固定板5由不锈钢制成,所述保护罩10厚度为1cm。本专利所说的弹簧405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所述转轴410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在进行使用时电机9采用的是节能型电机,有助于通风设备的节能,电机9的工作使得转轴410进行转动,转轴410的转动带动固定圈411,固定圈411通过连接架409带动扇叶407进行转动,扇叶407的转动产生的吸力将建筑内浑浊的空气与外部新鲜空气进行替换,对建筑进行通风,扇叶407在转动的过程中,动力块404受到离心力,向外侧移动,弹簧405受离心力拉伸产生形变,动力块404的移动增加扇叶407转动的惯性力,使得吸力加大,更有利于建筑的通风。本技术解决了采用一体化扇叶结构,通风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建筑内空气浑浊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扇叶上设有动力块的惯性运动结构,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防止建筑内部空气浑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连接板(1)、固定环(2)、进风圈(3)、通风设备内腔(4)、固定板(5)、连接孔(6)、安装座(7)、电机后盖(8)、电机(9)、保护罩(10)、固定螺栓(11),所述连接板(1)下方焊接于保护罩(10)上方,所述固定环(2)内侧与固定板(5)外侧相贴合,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设于保护罩(10)内部,所述连接孔(6)与安装座(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机后盖(8)右侧安装于电机(9)左侧,所述连接板(1)右侧安装于固定板(5)左侧,所述保护罩(10)右侧焊接于固定板(5)左侧,所述固定螺栓(11)内侧嵌入安装于固定环(2)外侧,所述固定螺栓(11)与固定板(5)螺纹连接,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包括固定杆(401)、通风内圈(402)、嵌入杆(403)、动力块(404)、弹簧(405)、移动板(406)、扇叶(407)、嵌入槽(408)、连接架(409)、转轴(410)、固定圈(411),所述固定杆(401)内侧嵌入安装于连接架(409)外侧,所述通风内圈(402)与转轴(410)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嵌入杆(403)下方嵌入安装于嵌入槽(408)上方,所述嵌入杆(403)上方与动力块(404)下方相连接,所述弹簧(405)下方安装于移动板(406)上方,所述移动板(406)右侧焊接于动力块(404)左侧,所述扇叶(407)外侧安装于连接架(409)内侧,所述转轴(410)贯穿于固定圈(411),所述连接架(409)下方与固定圈(411)上方相连接,所述嵌入槽(408)与扇叶(4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风内圈(402)与固定圈(411)位于同一轴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连接板(1)、固定环(2)、进风圈(3)、通风设备内腔(4)、固定板(5)、连接孔(6)、安装座(7)、电机后盖(8)、电机(9)、保护罩(10)、固定螺栓(11),所述连接板(1)下方焊接于保护罩(10)上方,所述固定环(2)内侧与固定板(5)外侧相贴合,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设于保护罩(10)内部,所述连接孔(6)与安装座(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机后盖(8)右侧安装于电机(9)左侧,所述连接板(1)右侧安装于固定板(5)左侧,所述保护罩(10)右侧焊接于固定板(5)左侧,所述固定螺栓(11)内侧嵌入安装于固定环(2)外侧,所述固定螺栓(11)与固定板(5)螺纹连接,所述通风设备内腔(4)包括固定杆(401)、通风内圈(402)、嵌入杆(403)、动力块(404)、弹簧(405)、移动板(406)、扇叶(407)、嵌入槽(408)、连接架(409)、转轴(410)、固定圈(411),所述固定杆(401)内侧嵌入安装于连接架(409)外侧,所述通风内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安邦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