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23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旨在解决场地狭窄,受力复杂,结构高柔薄壁,体型精度要求高,机械设备布置难度大等问题的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该塔楼结构应能抵抗地震荷载及风荷载,适应变形能力强;满足机械设备布置需要,适应温度应力,且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及维护。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具有塔楼底板、塔楼结构下柱、塔楼结构上柱、塔楼顶部设置水平联系大梁,共同形成闭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结构下柱侧壁的横截面呈“日”形结构,塔楼结构上柱侧壁的横截面呈“E”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航运枢纽工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坝通航垂直升船机设计领域中的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 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航运枢纽工程。技术背景随着我国山区丘陵河流整治,水利水电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高坝通航技 术逐步开展了对升船机结构型式的研究,如大化岩滩升船机、清江隔河岩升船 机、闽江水口升船机、长江三峡升船机,这些升船机都具有水头高,平面宽度 狭窄,机械设备繁多的特点。我国已经建成的闽江水口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59m,塔楼结构最大高度79.5m,塔楼结构最大壁厚2.0m;正在研究的长江三峡 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113m,塔楼结构最大高度146m,塔楼结构最大壁厚4.0m。 因此塔楼结构形式及布置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对水工高柔薄壁结构设计还没有 规程规范可供遵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旨在解决场地狭窄,受力复杂, 结构高柔薄壁,体型精度要求高,机械设备布置难度大等问题的垂直升船机塔 楼结构,该塔楼结构应能抵抗地震荷载及风荷载,适应变形能力强;满足机械设备布置需要,适应温度应力,且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及维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具有塔楼底 板、塔楼结构下柱、塔楼结构上柱、塔楼顶部设置水平联系大梁,共同形成闭 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结构下柱侧壁的横截面呈"日"形结构, 塔楼结构上柱侧壁的横截面呈"E"形结构。所述塔楼底板采用实体混凝土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高柔薄壁结构,塔楼结构上柱采用"E"形结构,以适应温度不均引起的温度应力,方便了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下柱采用"日"形结构,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塔楼顶部联系大梁限制塔顶水平位移,使塔楼结构整体受力,增加了结构抵抗水平风载荷和地震载荷的能力;塔楼垂直体型精度高达1/7000 - 1/8000,适 应了上部机械设备布置及多组钢丝绳吊点同步要求。有效解决了在场地狭窄、 受力复杂、体型精度要求高、机械设备布置难度大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中上柱截面图A-A。 图3是本技术中下柱截面图B-B。 图4是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塔楼底板l、塔楼结构下柱2、塔 楼结构上柱3、塔楼顶部水平布置塔楼联系大梁4,整体形成闭合框架结构,使 塔楼结构整体受力,抵抗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用以限制塔楼顶部位移。其 专利技术点在于所述塔楼结构下柱2横截面呈"日"形结构,以增加结构的整体性 和刚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适应变形的能力;塔楼结构上柱3横截面呈"E" 形结构,以适应温度不均引起的温度应力,方便设备安装和维修;塔楼底板1 采用实体混凝土结构,用以埋设受力巨大的锁定钢梯埋件及锚固两侧塔柱繁多 的下伸钢筋。塔楼垂直体型精度高达1/7000 - 1/8000,满足上部机械设备布 置精度及多组钢丝绳吊点同步要求。如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塔楼底板l、塔楼结构下柱2、塔楼结构上柱 3和塔楼联系大梁4围成一船厢室5,该船厢室内设有承船厢6,承船厢6通过 钢丝绳7经巻扬机滚筒8与平衡重9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具有塔楼底板(1)、塔楼结构下柱(2)、塔楼结构上柱(3)、塔楼顶部设置水平联系大梁(4),共同形成闭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结构下柱(2)侧壁的横截面呈“日”形结构,塔楼结构上柱(3)侧壁的横截面呈“E”形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底 板(1)釆用实体混凝土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旨在解决场地狭窄,受力复杂,结构高柔薄壁,体型精度要求高,机械设备布置难度大等问题的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该塔楼结构应能抵抗地震荷载及风荷载,适应变形能力强;满足机械设备布置需要,适应温度应力,且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及维护。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具有塔楼底板、塔楼结构下柱、塔楼结构上柱、塔楼顶部设置水平联系大梁,共同形成闭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结构下柱侧壁的横截面呈“日”形结构,塔楼结构上柱侧壁的横截面呈“E”形结构。本技术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航运枢纽工程。文档编号E04B1/18GK201095810SQ200720114998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春生, 扈晓雯, 郑永明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升船机塔楼结构,具有塔楼底板(1)、塔楼结构下柱(2)、塔楼结构上柱(3)、塔楼顶部设置水平联系大梁(4),共同形成闭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结构下柱(2)侧壁的横截面呈“日”形结构,塔楼结构上柱(3)侧壁的横截面呈“E”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扈晓雯张春生郑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