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19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开门,包括门板和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所述门板四周侧面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所述边框包括两两连接固定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所述上、下横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下边缘的第一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朝靠近所述门板一侧竖直延伸的第一卡持部;所述左、右竖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左、右边缘的第二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靠近所述门板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均卡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平开门具有边框窄,门板薄且不易变形,高度不受限制的优点。

Open do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at-open door, which comprises a door plate and a frame around the door plate, and a groove extending along its edg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s of the door plate; the border frame comprises two fixed upper and lower crossframes and left and right vertical frames; the sam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rossframes includes respectively the door plate set on the door plate. The first frame par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s and the first holding part of the self-first frame body extend vertically toward the side near the door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vertical frames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econd frame part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edges of the door plate and the second holding part of the self-first frame body which extends horizontally near the one side of the door plat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hol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holding part are clamped and fixed in the groove. The flat open doo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arrow frame, thin door plate, not easy to deform and unrestricted h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开门
本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开门。
技术介绍
平开门区别于移门,是常用的门体之一。现市面上的平开门多为铝框门和木板门,铝框平开门为铝框夹持门芯板或玻璃,存在着门芯板易变形使高度受限的缺点;木板平开门也存在着门板易变形,高度受限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边框窄,门板薄且不易变形,高度不受限制的平开门。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开门,包括门板和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所述门板四周侧面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所述边框包括两两连接固定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所述上、下横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下边缘的第一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朝靠近所述门板一侧竖直延伸的第一卡持部;所述左、右竖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左、右边缘的第二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靠近所述门板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均卡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侧面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接于所述凹槽内壁。优选的,所述凸起为多个且连续设置,使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侧面为锯齿形。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其中一个沿所述门板边缘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螺纹孔。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中的另一个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卡持条,两所述卡持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不小于所述螺纹孔的内径。进一步,当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框体部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孔相互固定;当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框体部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孔相互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部和所述第二框体部的两端分别设有45度倒角,使两者连接处无缝对接。优选的,所述平开门至少包括一条穿设于所述门板内的隔梁,所述隔梁沿所述门板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型,用于将至少两块板体拼接。优选的,所述平开门还包括四个护角,所述四个护角且分别固定于两所述边框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门板为木板,所述边框为金属边框,所述护角为塑料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平开门有益效果包括:(1)门板四周设置相互连接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加强门板的强度,在不增加门板厚度的前提下,使门板不易变形。(2)门板内穿设有隔梁,从而将至少两块板体拼接为一体,可扩展整体高度,在门板不易变形的前提下,实现高度不受限制。(3)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分别设有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且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侧面均设有凸起,凸起用于卡接于门板边缘的凹槽内壁,使边框和门板相互固定。(4)左、右竖框的第二卡持部分别设有螺纹孔,上、下横框的第一框体部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孔相互固定使框体构成整体,加强平开门的整体强度。(5)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的两端分别设有45度倒角,使两者连接处无缝对接,使平开门美观且结构稳定。(6)平开门四个边角分别设有四个护角,所述四个护角且分别固定于两相邻边框的连接处,可防止边角碰撞变形。本技术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平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平开门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所示平开门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所示平开门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3所示平开门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图1所示平开门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图6所示平开门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开门100,包括门板1、围设于所述门板1四周的边框2、以及水平穿设于所述门板1的隔梁3。请参照图3至图7,所述门板1为矩形,其四周侧面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开设于所述门板1侧面的中心线上,且平行其边缘延伸。所述隔梁3将所述门板1分隔为上门板101和下门板102,并结合所述边框2将所述上门板101和所述下门板102拼接为一体。请参照图3和图6,所述边框2包括两两连接固定的上、下横框21、22,左、右竖框23、24。请参照图2至图4,所述上、下横框21、22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1上、下边缘的第一框体部221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221朝靠近所述门板1一侧竖直延伸的第一卡持部222(图中以所述下横框22为例标号说明,所述上横框21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持部222卡接固定于所述凹槽11内。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左、右竖框23、24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1左、右边缘的第二框体部231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231靠近所述门板1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232(图中以所述左竖框23为例标号说明,所述右竖框24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卡持部232卡接固定于所述凹槽11内。请参照图4和图7,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持部222和所述第二卡持部232侧面均设有凸起(未标号),所述凸起用于卡接于所述凹槽11内壁。所述凸起为多个且连续设置,使所述第一卡持部222和所述第二卡持部232的侧面为锯齿形。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持部222或所述第二卡持部232沿所述门板1边缘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螺纹孔2321。所述第一卡持部222和所述第二卡持部232不具有所述螺纹孔2321的一个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卡持条2221,两所述卡持条之间设有间隙2222,所述间隙不小于所述螺纹孔2321的内径。请参照图2、图4、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2321设置于所述左、右竖框23、24的所述第二卡持部232,所述卡持条2221设置于所述上、下横框21、22的所述第一卡持部222,所述上、下横框21、22的所述第一框体部221的两端通过螺钉5与所述螺纹孔2321相互固定。相应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还可以设置于所述上、下横框21、22的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卡持条设置于所述左、右竖框23、24的所述第二卡持部,所述左、右竖框23、24的所述第二框体部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孔相互固定。请参照图2,所述上、下横框21、22的所述第一框体部221和所述左、右竖框23、24的所述第二框体部231的两端分别设有45度倒角,使两者连接处无缝对接。优选的,所述平开门100还包括四个护角4,所述四个护角4且分别固定于两所述边框2的连接处。请参照图5,所述隔梁3沿所述门板1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型,用于将所述上门板101和所述下门板102拼接。优选的,所述门板1为木板,所述边框2和所述隔梁3为金属框,所述护角4为塑料材质。需要说明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门板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开门,包括门板和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四周侧面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所述边框包括两两连接固定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所述上、下横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下边缘的第一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朝靠近所述门板一侧竖直延伸的第一卡持部;所述左、右竖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左、右边缘的第二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靠近所述门板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均卡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门,包括门板和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四周侧面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所述边框包括两两连接固定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所述上、下横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上、下边缘的第一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朝靠近所述门板一侧竖直延伸的第一卡持部;所述左、右竖框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门板左、右边缘的第二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靠近所述门板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均卡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侧面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接于所述凹槽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多个且连续设置,使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侧面为锯齿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其中一个沿所述门板边缘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螺纹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达黎京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