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54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和冷却盘管,所述塔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所述塔体侧壁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进风通道,进风通道沿塔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且进风通道的截面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下缘,且与冷却盘管的距离为10‑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塔体侧壁底部设置若干个进风通道,并将进风通道的出口设置在与冷却盘管的距离为10‑50mm的位置,使进风通道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下缘,从而使外部的冷空气直接吹向冷却盘管并与管内的冷却水交换热量,达到降低冷却水的水温的目的,并避免冷空气在塔底与原存于塔内的空气混合升温,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Natural Ventilation Dry Cooling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atural ventilation dry cooling tower, which comprises a tower body and a cooling coil. The top of the tow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and the air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fan.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tow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air inlet channels, which are uniformly arranged along the side wall of the tower body,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air inlet channel is arranged by a fan. The outlet of the inlet passage is close to the lower edge of the cooling coil,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let passage and the cooling coil is 10_50mm.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several air intake channels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tower body, and the outlet of the air intake channel is set at a distance of 10_50mm from the cooling coil, so that the outlet of the air intake channel is close to the lower edge of the cooling coil, so that the external cold air is directly blown to the cooling coil and exchanged with the cooling water in the tube. Heat can reduce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cooling water, avoid mixing the cold air at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with the air stored in the tower, and improve the cooling efficiency of the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空调用冷却塔
,特别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干冷冷却塔一般是在塔体侧壁开设两个缺口作为进风口,冷空气先进入塔体底部,再慢慢上升,经过冷却盘管对冷却水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由于冷空气先进入塔体内部,与原存于塔体内部的空气进行混合,混合后空气温度会比外部的冷空气温度高,导致冷却塔冷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能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和设置在塔体内的冷却盘管,所述塔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所述塔体侧壁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进风通道,所述若干个进风通道沿塔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且进风通道的截面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下缘,且与冷却盘管的距离为10-50mm。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由塔体底部逐渐向塔体内冷却盘管延伸而成。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至少四个以上,且包括长进风通道和短进风通道,所述长进风通道和短进风通道交替排布。优选地,所述冷却盘管为导热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冷却盘管外设有散热网。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出口端设置有垂直于散热网的吹风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的有效效果如下: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塔体侧壁底部设置若干个进风通道,并将进风通道的出口设置在与冷却盘管的距离为10-50mm的位置,使进风通道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下缘,从而使外部的冷空气直接吹向冷却盘管并与管内的冷却水交换热量,达到降低冷却水的水温的目的,并避免冷空气在塔底与原存于塔内的空气混合升温,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的一个实施例的进风通道排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和设置在塔体1内的冷却盘管2,所述塔体1顶部开设有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3处设置有抽风机4,所述塔体1侧壁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进风通道5,所述若干个进风通道5沿塔体1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且进风通道5的截面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所述进风通道5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2下缘,且与冷却盘管2的距离为10-50mm。所述抽风机4用于将与冷却盘管2后的热空气抽出并使塔体1内形成负压,有利于外部的冷空气从进风通道5进入塔体1。进风通道5的出口与冷却盘管2的距离过大时,冷空气不能直接吹向冷却盘管2,而如果进风通道5的出口与冷却盘管2的距离过小如紧贴时,冷空气吹向冷却盘管2的面积过小,也会影响冷空气与管内的冷却水交换热量,降低冷却塔的冷却效率。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塔体1侧壁底部设置若干个进风通道5,并将进风通道5的出口设置在与冷却盘管2的距离为10-50mm的位置,使进风通道5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2下缘,从而使外部的冷空气直接吹向冷却盘管2并与管内的冷却水交换热量,达到降低冷却水的水温的目的,并避免冷空气在塔底与原存于塔内的空气混合升温,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5由塔体1底部逐渐向塔体1内冷却盘管2延伸而成。本实施例可使进风通道5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2下缘,从而使外部的冷空气直接吹向冷却盘管2并与管内的冷却水交换热量,达到降低冷却水的水温的目的,并避免冷空气在塔底与原存于塔内的空气混合升温,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5至少四个以上,且包括长进风通道51和短进风通道52,所述长进风通道51和短进风通道52交替排布。通过长短进风通道交替排布,可增大气流的流动性,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加快空气流通性,提高换热效率。优选的,进风通道5的个数为八个以上,长进风通道51与短进风通道52数量相等。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管5为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材料可使冷却盘管内的冷却水的热能快速传递到冷却盘管2上,再与冷空气换热从而降低冷却水的水温。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管2外设有散热网6。散热网6可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5出口端设置有垂直于散热网6的吹风管53。本实施例设置垂直于散热网6的吹风管53,使从进风通道5进入的冷空气全部作用在散热网6及冷却盘管2上,进行充分换热,使冷却水降温,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和设置在塔体内的冷却盘管,所述塔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侧壁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进风通道,所述若干个进风通道沿塔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且进风通道的截面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下缘,且与冷却盘管的距离为10‑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和设置在塔体内的冷却盘管,所述塔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抽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侧壁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进风通道,所述若干个进风通道沿塔体侧壁周向均匀排布,且进风通道的截面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靠近冷却盘管下缘,且与冷却盘管的距离为10-5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干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由塔体底部逐渐向塔体内冷却盘管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明热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