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室内机及室内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43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具有多个送风风机的送风组件和室内换热器。机壳由前面板、后向侧板、顶板、底板及两个横向侧板围成,并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多个机壳出风口。送风组件的多个送风风机配置为从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分别向多个机壳出风口流动。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多个送风风机和机壳进风口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经由机壳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与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其中室内换热器的横截面呈“V”形,以提高环境空气与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向室内环境制热或制冷的效率,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Cabinet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binet type indoor air conditioner. The cabinet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omprises a housing, a supply air component with multiple air blowers and an indoor heat exchanger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The chassis is surrounded by front panel, rear side panel, top plate, bottom plate and two lateral side panels. The chassis air inlet and multiple chassis air outlets are also provided. A plurality of air supply fans of the air supply module are configured to inhale ambient air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housing air intake and to cause them to flow to the multiple housing air outlets respectively.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on the air inlet path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ir supply fans and an air inlet of the casing, so that the ambient air entering through the air inlet of the casing can exchange heat with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s \V\ shaped to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between the ambient air and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eating or cooling to the indoor environment, so that users can get a bett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室内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室内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采用离心风机送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多将离心风机设置在柜机上部,不仅出风面积小,而且对应于人体头部及头部以上的空间位置,当柜机处于制热状态时,热气流向上运动,很难到达用户的脚部,上方温度高,下方温度低,用户舒适度较低。而且现有柜机中,离心风机的固定方式或是通过其蜗壳直接与柜机机壳固定连接,或是通过在其下方设置与柜机机壳的底板固定连接的支架来支撑风机,风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音,用户体验较差。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可分区送风且风机工作时振动噪音小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第一方面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送风组件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音。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整机结构紧凑。本技术第一方面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该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特别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由前面板、后向侧板、顶板、底板及两个横向侧板围成,并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多个机壳出风口;具有多个送风风机的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多个送风风机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分别向所述多个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和所述机壳进风口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经由所述机壳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横截面呈“V”形,以提高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弯折角度为110°~140°。可选地,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风机支架,由两两相对的四个周向侧板和分别在各个周向端部与所述四个周向侧板的纵向两端结合的两个纵向端板围成,所述多个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支架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风机支架开设有多个安装开口,且所述多个安装开口设置为其内壁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的风机机壳的外壁形配,并使每个所述送风风机的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外露。可选地,所述多个送风风机均为离心风机,且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离心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支架的纵向两端,并关于所述风机支架的垂直于纵向方向的中央平面镜像对称;且所述安装开口设置为其内壁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周壁形配,并沿所述风机支架的横向方向贯穿所述风机支架,使所述两个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分别显露在所述两个纵向端板上。可选地,所述风机支架由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沿一拼合面拼合形成,以便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安装。可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送风组件的横向两侧,所述两个横向侧板分别开设有所述机壳进风口。可选地,所述后向侧板开设有所述机壳进风口,以提高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具有向上开口的凹腔,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下并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用于收集自所述室内换热器流下的冷凝水;和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结构支撑件,设置为与所述两个横向侧板固定连接;且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为其后侧底端固定在所述接水盘上,其前侧的两个横向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结构支撑件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挡风板,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挡风板和接水盘夹置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为与所述挡风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凹腔的底壁接触配合;且所述机壳进风口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处于所述挡风板和接水盘之间,以使从所述机壳进风口吸入的环境空气全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横截面呈“V”形,且其弯折角度为110°~140°。本技术的柜式空调室内机采用横截面可呈“V”形的室内换热器,可提高流经换热器的环境空气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向室内环境制热或制冷的效率,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将多个送风风机全部容纳在风机支架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并使送风风机和风机支架形成一体式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钣金件将多个送风风机固定连接,不仅更加稳定可靠,还可有效地减少送风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音。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将送风组件的后侧底端设置在位于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上,对机壳内的空间进行复用,使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整机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减少了空调室内机的占用空间。本技术还特别地在机壳设置了两个结构支撑件,并使其连接送风组件前侧的两个横向端部和机壳,提高了送风组件的稳定性,降低了送风组件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音。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3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图4所示的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该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面板和顶板被去除,以示出挡风板和送风组件的结构;图9是图8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送风组件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组件10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3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送风组件10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1至图3,送风组件100可包括多个送风风机和用于支撑多个送风风机的风机支架。风机支架内限定有用于容纳全部送风风机的容纳空间,且风机支架开设有多个安装开口123,其内壁分别设置为与多个送风风机的风机机壳的外壁形配,并使每个送风风机的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外露。送风风机可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轴流风机等。本技术通过将多个送风风机全部容纳在风机支架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并使送风风机和风机支架形成一体式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钣金件将多个送风风机固定连接,不仅更加稳定可靠,还可有效地减少送风组件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音。在图示实施例中,多个送风风机均可为离心风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熟知地,离心风机110包括蜗壳112和设置在蜗壳112内的叶轮111。其中蜗壳112包括共同限定出蜗壳风道的两个蜗壳侧壁和连接两个蜗壳侧壁的蜗壳周壁。每个离心风机110至少有一个蜗壳侧壁开设有风机进风口。蜗壳周壁包括相对于叶轮111外轮廓渐扩的蜗形区段,和自蜗形区段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蜗舌区段和出口区段,且蜗舌区段与出口区段之间形成离心风机110的风机出风口。在该实施例中,风机支架的多个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由前面板、后向侧板、顶板、底板及两个横向侧板围成,并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多个机壳出风口;具有多个送风风机的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多个送风风机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分别向所述多个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和所述机壳进风口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经由所述机壳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横截面呈“V”形,以提高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风机支架,由两两相对的四个周向侧板和分别在各个周向端部与所述四个周向侧板的纵向两端结合的两个纵向端板围成,所述多个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支架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风机支架开设有多个安装开口,且所述多个安装开口设置为其内壁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的风机机壳的外壁形配,并使每个所述送风风机的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外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由前面板、后向侧板、顶板、底板及两个横向侧板围成,并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和多个机壳出风口;具有多个送风风机的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多个送风风机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分别向所述多个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和所述机壳进风口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经由所述机壳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横截面呈“V”形,以提高环境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风机支架,由两两相对的四个周向侧板和分别在各个周向端部与所述四个周向侧板的纵向两端结合的两个纵向端板围成,所述多个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支架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风机支架开设有多个安装开口,且所述多个安装开口设置为其内壁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的风机机壳的外壁形配,并使每个所述送风风机的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外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弯折角度为110°~1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送风风机均为离心风机,且离心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离心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支架的纵向两端,并关于所述风机支架的垂直于纵向方向的中央平面镜像对称;且所述安装开口设置为其内壁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周壁形配,并沿所述风机支架的横向方向贯穿所述风机支架,使所述两个离心风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翠云王永涛关婷婷王鹏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