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建全专利>正文

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21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摩擦阻尼器,其每一个阻尼器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叠置的第一、第二构件;其中,第一、第二构件分别设有相套合的凹槽及凸部,凹槽与凸部以两侧的倾斜壁面构成摩擦接触,而且构成接触的倾斜壁面与结构体之间的紧迫力保持一个具有既定角度的斜角,如此能够经由斜角作用使结构体本身的重量或是来自其它联结机构的紧迫力与摩擦接触面的正向施力形成正弦关系,利用将摩擦力放大数倍的方式,获致较佳的摩擦效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可将摩擦力放大数倍,以获致较佳的摩擦效能的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以往的传统结构物多是利用结构物体的强度容量或是韧性变形的能力用以减轻地震危害,类似的结构物在受到地震力引起的扰动时,因为消散能量的方式主要藉由梁柱架构系统产生塑性变形所达成,而往往损及结构物;因此现有结构物以及新建结构物当中多会增设额外的消能装置,透过消能装置提高整体结构阻尼,降低结构在地震下反应,使结构物受到外在扰动时(尤其为地震力),能量消散于消能装置所建构而成的消能系统中,进而保护结构物本体以及结构物内部财产、人员的安全。目前普遍应用在结构物当中的消能装置即是在原有的结构系统当中安装消能组件(或称阻尼器,Dampers),使建筑物的振动受适当阻力的作用,一般阻尼器依其对结构体提高阻尼,达到减震消能时是否提供附加外力,可区分为主动控制质块阻尼器以及被动控制消能阻尼器;消能阻尼器依其特性则可分为适用于抗风力防振结构的「速度相依的消能组件」(如黏滞阻尼器、液体阻尼器),以及适用于抗地震力防震结构的「位移相依的消能组件」(如降服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其中,摩擦阻尼器是应用干摩擦原理消散结构物(或结构体)的震动能,达到减缓震动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摩擦界面材质,能够在地震往复运动下仍然维持一致的消能特与力学行为,加上在历经多次震动效应之后,仍然可以重复使用无需更换组件,因此十分利于工程的实务应用。传统的摩擦阻尼器的消能减震作用主要利用螺栓的紧迫力对摩擦片(内、外摩擦片)施加正向力所构成,其因为螺栓所施加的正向力不易均匀的分布在摩擦界面上,而导致摩擦效能的效果不稳定;因此,中国台湾公告第509743号「高效能摩擦阻尼器」新型专利,即揭露一种利用联结座将复数个摩擦片框限,并且在联结座内部设置用以推顶摩擦片压迫程度的楔形片,构成一种藉由楔形片对摩擦片平均施加正向压力的摩擦阻尼器构造,以期达到其所谓提高摩擦效能的目的。然而,前述中国台湾公告第509743号「高效能摩擦阻尼器」新型专利当中的楔形片亦必须透过调整螺杆的紧迫作用让楔形块确实保持在联结座内部的预期位置,方能达到对摩擦片施加正向压力的效果,故其整体结构组成不但较为复杂,而且和传统摩擦阻尼器一样会因为调整螺杆(螺栓)的疲乏或降伏而影响减震效果,而且同样需要使用较大张力的调整螺杆(螺栓)方能对摩擦片产生足够的正向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摩擦力放大数倍,以获致较佳的摩擦效能的摩擦阻尼器。有鉴于此,本技术即是利用将摩擦力放大数倍的方式,获致较佳的摩擦效能;其中,每一个阻尼器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叠置的第一、第二构件,由第一、第二构件分别与所属的结构体固接,使构成结构体之间的接合;其第一、第二构件分别设有相套合的凹槽及凸部,凹槽与凸部以两侧的倾斜壁面构成摩擦接触,而且构成接触的倾斜壁面与结构体之间的紧迫力保持一个具有既定角度的斜角,如此能够经由斜角作用使结构体本身的重量(或是来自其它联结机构的紧迫力)与摩擦接触面的正向施力形成正弦关系,进而能够以放大数倍摩擦力的方式,提高阻尼器的摩擦效能。于实施时,其第一构件可以为呈ㄩ形或ㄇ形断面的梁体,使具备一道纵贯整根梁体的凹槽,第二构件则可以为呈楔形断面的块体,使外型轮廓具备可深入凹槽的凸部。当然,第一构件亦可以为呈H形断面的钢梁,使具备两道分别位在相对应侧并且纵贯整根梁体的凹槽,其第二构件则为呈楔形断面的块体,使外型轮廓具备可深入凹槽的凸部,并且在使用时,由一个第一构件配合两个第二构件使用,由两个第二构件分别与所属的结构体固接,使增加整个阻尼器的接触面,进而达到提高摩擦效能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得到一种可将摩擦力放大数倍,以获致较佳的摩擦效能的摩擦阻尼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摩擦阻尼器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摩擦阻尼器断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摩擦阻尼器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摩擦阻尼器断面结构图。图号说明10第一构件21凸部11凹槽30结构体20第二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摩擦阻尼器」,主要采用具有倾斜壁面凹槽,以及具有同样倾斜壁面的凸部构成构件之间的摩擦接触,而使作用在构件之间的结构体重量或者来自其它联结机构的紧迫力,能够与摩擦接触面的正向施力形成正弦关系,而得以将构件的间的摩擦力放大数倍,进而达到提高摩擦效能的目的。本技术的阻尼器于实施时,可以制做成为如图1至图3所示的结构型态,或者是如图4所示的结构型态其中,图1至图3所示的每一个阻尼器包括两个相互叠置的第一、第二构件10、20,具体实施时,第一构件10可以为呈ㄩ形或ㄇ形断面的梁体,使具备一道纵贯整根梁体的凹槽11,第二构件20则可以为呈楔形断面的块体,使外型轮廓具备可深入凹槽11的凸部21,以便由第一、第二构件10、20分别与所属的结构体30固接,使构成结构体30之间的接合。而且第一构件10的凹槽11与第二构件20的凸部21将其两侧的壁面(或是其中一侧的壁面)设计为具有既定斜度的倾斜壁面,第一、第二构件10、20即以凹槽11与凸部21两侧(或是相同一侧)的倾斜壁面构成摩擦接触,而且构成接触的倾斜壁面与结构体30之间的紧迫力保持一个具有既定角度的斜角,如此能够经由斜角作用使结构体30之间的紧迫力(此紧迫力可以由结构体本身的重量或是来自其它联结机构的紧迫作用构成)与摩擦接触面的正向施力形成正弦关系,进而能够达到如前所述放大数倍摩擦力的效果。另外,在第四图所示的结构型态当中,每一个阻尼器是由两个第二构件20分别叠置在一个第一构件10的相对应侧所构成,具体实施时,第一构件10可以为呈H形断面的钢梁,使具备两道分别位在相对应侧并且纵贯整根梁体的凹槽11,其第二构件20则为呈楔形断面的块体,使外型轮廓具备可深入凹槽11的凸部21,在使用时,即由两个第二构件20分别与所属的结构体30固接。当然,其第一构件10的凹槽11与第二构件20的凸部21必须具有同样斜度的倾斜壁面,而能够使第一、第二构件10、20以凹槽11与凸部21两侧的倾斜壁面构成摩擦接触,以及使结构体30之间的紧迫力与摩擦接触面的正向施力形成正弦关系,而能够将摩擦力放大数倍,尤其藉由第一构件10的形状改变,可搭两个第二构件20构成两个结构体30连接的结构形态,或者是进一步利用增加凹槽及凸部数量的方式,使两个结构体30之间的摩擦接触面增加,进而达到提高摩擦效能的目的。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较佳可行的摩擦阻尼器构造,能够经由简单的结构组成,以倍数方式提升阻尼器的摩擦效能,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摩擦阻尼器,包括有相互叠置的第一、第二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分别设有相套合的凹槽及凸部,该凹槽与该凸部分别在其相同侧面设有具既定斜度的倾斜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该侧面为一侧或两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阻尼器,包括有相互叠置的第一、第二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分别设有相套合的凹槽及凸部,该凹槽与该凸部分别在其相同侧面设有具既定斜度的倾斜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卓建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