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52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播种器,播种器包括:储种器和打孔器;在储种器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打孔器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打孔器与储种器相连通,打孔器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下种盖在一侧与打孔器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下种盖在与打孔器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的一端相连,拉杆位于打孔器内部,在打孔器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穿出打孔器的侧壁与下种旋钮相连,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下种旋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播种器,将打孔和播种设置为一体结构,设计巧妙,使整体结构变得简单,节约占位空间,且打孔和播种一体化操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A see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 seeder, which comprises a seed storage device and a perforator; at least one perforato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ed storage device, the perforator is a hollow cylinder with openings at both ends, the perfo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ed storage device, and the lower seed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pening of the perforator. The lower cover rotates and connects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perforator on one side. The lowe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pull rod on the opposite side connected with the perforator. The pull rod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perforator. A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above the inner part of the perforator.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pierces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perforato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knob. The other end of the pull rod is rotated. The mov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knob.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eder, which integrates drilling and seeding into one structure, has ingenious design, simplifi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saves space, and integrates drilling and seeding operation, thus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播种器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器。
技术介绍
棉花盆栽试验相较于大田试验具有生长条件易控制的优势,同时,盆栽狭小的生长环境对试验管理的要求更严格。为确保可控条件下试验的精确性,盆栽试验比对大田试验下的播种和出苗有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通工人扔采用铲子挖坑,人工撒种的方法,不仅造成出苗难,出苗不一致,而且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另外棉花种子大多经过浓硫酸脱绒,即使经过反复清水清洗,仍有硫酸残留,人工播种经常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安全、高效的棉花播种器。中国专利CN107318311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棉花播种机,其结构包括前轮、车架、驱动器、出料管、水管、水箱、支撑杆、扣件、扶手、支撑架、料箱,所述支撑架为工字型结构,其架体中段与下端两侧均设有圆孔,所述支撑架下端为扁长矩形结构,上端为圆形截面,所述支撑架上端与扶手采用管口转动对接方式活动连接,扶手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撑架中段通过支撑杆与车架相互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车架中部架体上设有水箱,本技术设有扣件,通过转动柄逆时针转旋转后使得卡件与卡座松开钳制,将活动套内侧支撑杆拿出后即可对支撑架做下压动作。现有的棉花播种器大多存在整体结构复杂、占位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播种器,用于解决现有的棉花播种器大多存在整体结构复杂、占位空间较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播种器,该播种器包括:储种器和打孔器;在所述储种器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所述打孔器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打孔器与所述储种器相连通,所述打孔器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所述下种盖在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种盖在与所述打孔器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拉杆位于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打孔器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出所述打孔器的侧壁与下种旋钮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下种旋钮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排种轮;所述排种轮呈圆柱状,所述排种轮设置在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排种轮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储种槽,所述排种轮的侧壁与所述打孔器的顶端开口相接且所述储种槽位于所述打孔器顶端开口的下方,所述排种轮在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同轴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顶部固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储种器的底部固连,所述固定板在所述打孔器顶端开口的上方处开设一通孔,所述打孔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储种器连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种槽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储种槽的大小与一粒种子的大小相匹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打孔器的外侧壁下方设置刻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一端与所述打孔器的内侧壁固连,所述固定栓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种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或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种轮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或者所述偏心轮与所述排种轮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偏心轮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储种器的顶部设置把手。(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播种器,通过在打孔器底部设置下种盖,可顺利进行打孔;通过设置拉杆和下种旋钮,可实现下种盖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可顺利进行播种;该播种器将打孔和播种设置为一体结构,设计巧妙,使整体结构变得简单,节约了占位空间,且打孔和播种一体化操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中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中排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中打孔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把手;2—储种器;3—打孔器;4—固定板;5—下种旋钮;6—转动轴;7—通孔;8—拉杆;9—刻度;10—排种轮;11—固定栓;31—下种盖;81—偏心轮;101—储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播种器,该播种器可以用于播种农作物种子,下面以棉花种子为例来描述该播种器。参考图1,该播种器包括:储种器2和打孔器3;在所述储种器2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3,所述打孔器3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打孔器3与所述储种器2相连通,参考图2,所述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31,所述下种盖31在一侧与所述打孔器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种盖31在与所述打孔器3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8的一端相连,所述拉杆8位于所述打孔器3内部,在所述打孔器3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一端穿出所述打孔器3的侧壁与下种旋钮5相连,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6与所述下种旋钮5相连。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器设置的打孔器3,即可实现打孔的作用,也可作为播种机构,同时具备打孔和播种的作用,设计巧妙,且结构简单,易操作。该打孔器3的结构具体为:打孔器3呈空心柱体结构,且在打孔器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即可以理解为打孔器3为两端贯通的空心柱体结构,空心柱体结构在每一端的孔口即为开口。打孔器3的顶端与储种器2的底部相连,且打孔器3与储种器2相连通。储种器2为一任何形状的容器,用于存储放置农作物种子。参考图2,在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31。下种盖31为板状结构,且下种盖31的形状大小与打孔器3底端开口的形状大小相适应。下种盖31设置在打孔器3的内部,且能够遮挡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下种盖31在一侧与打孔器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即下种盖31可绕着与打孔器3连接的部位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下种盖31。在下种盖31与打孔器3相连部位的相对立一侧,设置拉杆8与下种盖31相连。拉杆8向上拉动,可使得下种盖31朝向打孔器3内部打开。下种盖31打开,打孔器3可通过底端开口与外界连通;下种盖31关闭,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被遮挡,打孔器3与外界不连通。拉杆8设置在打孔器3的内部,用于将下种盖31向内打开。拉杆8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6与位于打孔器3外部的下种旋钮5相连。具体地,拉杆8的另一端可直接与转动轴6相连,或者拉杆8的另一端可通过绳子与转动轴6相连,以转动轴6的转动能提起或者放下拉杆8为目的,对此不做限定。在打孔器3的外部设置下种旋钮5,通过旋转下种旋钮5来带动转动轴6的转动,从而提起或放下拉杆8,实现下种盖31的打开或关闭。设置下种旋钮5,可便于人为对转动轴6进行旋转。该播种器的具体播种过程为:首先下种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种器和打孔器;在所述储种器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所述打孔器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打孔器与所述储种器相连通,所述打孔器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所述下种盖在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种盖在与所述打孔器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拉杆位于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打孔器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出所述打孔器的侧壁与下种旋钮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下种旋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种器和打孔器;在所述储种器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所述打孔器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打孔器与所述储种器相连通,所述打孔器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所述下种盖在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种盖在与所述打孔器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拉杆位于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打孔器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出所述打孔器的侧壁与下种旋钮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下种旋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种轮;所述排种轮呈圆柱状,所述排种轮设置在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排种轮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储种槽,所述排种轮的侧壁与所述打孔器的顶端开口相接且所述储种槽位于所述打孔器顶端开口的下方,所述排种轮在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同轴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顶部固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淼董合林李鹏程郑苍松刘帅韩慧敏刘绍东张思平陈静马慧娟庞朝友赵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