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帆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330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一侧铰接连接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一侧铰接连接有卡爪,所述摆动臂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五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动力源带动测试面料的夹紧与拉伸,又在加工的过程中设置自动送料机构与切割测试机构,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与准确度,而且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

A New Type of Anti-knife-piercing and Anti-bullet Produc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knife-piercing and bullet-proof product, which comprises a fuselage, a first cavity arranged in the fuselage and a second cavity arranged in the fuselage. The first cavity has a symmetrical third cavity in the left and right end walls and a symmetrical third cavity in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irst cavity. A fourth cavity with an opening upward is rotatable in the third cavity. The swing arm extends in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cavity and articulat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with upper and lower symmetry.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a claw on the opposite side. The sw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fth cavity with upper and lower penetration. Th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easy to operate. It not on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esting, but also improves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by using power source to drive the clamping and stretching of testing fabrics, and setting up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and cutting testing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新材料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在测试材料是普通测试设备无法快速准确测试出设备性能,一般的测试设备将布料置于平台上切割,不仅效率低而且测试数据不准,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一侧铰接连接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一侧铰接连接有卡爪,所述摆动臂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卡爪一侧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卡爪铰接连接,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铰接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空腔后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前侧端壁上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底部末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向后延伸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前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右延伸贯穿所述第二空腔左右端壁伸入所述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前侧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后侧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由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顶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主轴向下延伸末端固定安装有与前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前后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螺纹孔,前侧的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后侧的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与后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机身内固定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所述灯座以及照明灯。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前后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顶部固定安装有切割刀片,所述第二滑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底部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六空腔底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曲轴顶部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六空腔顶壁内的计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曲轴中部铰接连接有向前延伸的第六连接杆,所述第六连接杆前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后侧端壁铰接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卡爪内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左右两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左右端壁内,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摆动臂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三空腔外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顶压弹簧。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前后端壁内对称设置有连通外部的通连孔,所述通连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左右延伸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连孔左右端壁内,上侧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通连孔后侧端壁内的第三电机动力连接,上侧的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下侧的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传送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身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右侧端壁内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首先启动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转动带动上侧的所述第四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实现上下两个传送轮反向转动,此时将要测试的防割面料置于所述两传送轮之间,所述面料在所述传送轮作用下前移,此时将第一空腔内的面料置于所述卡爪开口内,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五连接杆摆动,所述第五连接杆摆动拉动所述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杆带动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拉动所述第三连接杆从而带动所述卡爪合拢将测试面料夹紧,此时所述第四连杆继续摆动带动所述摆动臂向下摆动拉伸所述测试面料,与此同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转动推动所述第一滑动块上移,当所述切割刀片与测试面料抵接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带动所述曲轴转动,所述曲轴转动带动所述第六连接杆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左右移动带动所述刀片左右移动切割所述测试面料,所述曲轴每转一周所述计数器计数两次,当所述面料被切割破损时记录计数器数值即为所述测试面料极限防割次数。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动力源带动测试面料的夹紧与拉伸,又在加工的过程中设置自动送料机构与切割测试机构,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与准确度,而且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包括机身100、设置在所述机身100内的第一空腔12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100内的第二空腔113,所述第一空腔120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空腔101,所述第一空腔120底壁内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109,所述第三空腔10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摆动臂129,所述摆动臂129伸入所述第一空腔120一侧铰接连接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连接杆125,所述第一连接杆125相对一侧铰接连接有卡爪123,所述摆动臂129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五空腔128,所述第五空腔128与所述第一空腔120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126,所述第一滑动孔126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27,所述第二连接杆127靠近所述卡爪123一侧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24,所述第三连接杆124另一端与所述卡爪123铰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一侧铰接连接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一侧铰接连接有卡爪,所述摆动臂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卡爪一侧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卡爪铰接连接,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铰接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空腔后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前侧端壁上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底部末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向后延伸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前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右延伸贯穿所述第二空腔左右端壁伸入所述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前侧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后侧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由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顶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主轴向下延伸末端固定安装有与前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前后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螺纹孔,前侧的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后侧的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与后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所述灯座以及照明灯。...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抗刀刺防弹制品,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二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一侧铰接连接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一侧铰接连接有卡爪,所述摆动臂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卡爪一侧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卡爪铰接连接,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铰接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空腔后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前侧端壁上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底部末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向后延伸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后侧末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前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左右延伸贯穿所述第二空腔左右端壁伸入所述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前侧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后侧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由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空腔顶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主轴向下延伸末端固定安装有与前侧的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前后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螺纹孔,前侧的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张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