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肥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有机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有机食品已经收到大多数消费者的欢迎,虽然其价格有时远高于普通产品,但是仍然阻挡不了人们对有机食品的热爱。所谓的有机食品,就是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加化学肥料、不打农药等,但是施肥、除虫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须的,如果缺少,会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零产量。因此,有机肥就被人们创造了出来,其采用自然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等,加上发酵技术制成肥效不低于现有化肥的有机肥料,既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又能够避免有机肥造成农作物污染,也就是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目前,有机肥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技术,但是目前很少有有机肥用到秸秆,而由于环保要求,目前的秸秆不允许焚烧,这就导致了秸秆无法处理或处理困难的问题。目前,秸秆主要是打碎后埋入土中,但是目前的粉碎细度不够、埋入深度不够,这势必影响下一季的农作物生长,严重的会导致下一季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其采用秸秆作为原料,即能够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又能够解决有机肥的制造,可谓一举两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干燥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至长度为3-4cm,然后放入水中浸泡7-10天;S2、将人畜排泄物取出,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能够通过直径为3-4cm的孔网;S3、将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包含巨大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干燥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至长度为3‑4cm,然后放入水中浸泡7‑10天;S2、将人畜排泄物取出,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能够通过直径为3‑4cm的孔网;S3、将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EM菌剂取出,用100L的培养基接种,然后升温至50℃左右,培养7‑10天,然后取出检测,直到高温纤维素分解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的浓度达到1.5×10cfu/g及以上即可;S4、将S1中处理后的秸秆、S2处理后的人畜排泄物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堆放,堆放时间20‑30天,堆肥表面温度30‑40℃、内部温度70‑80℃;S5、堆放完成后将堆放物、人畜粪水、S3培养的菌液、硫酸镁按照重量比为4:2‑3:0.2‑0.4:0.3‑0.5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搅拌均匀,再放入发酵池中,发酵10‑15天;S6、向发酵池中加入氨水,调节PH值,直到PH达到7‑8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秸秆发酵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干燥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至长度为3-4cm,然后放入水中浸泡7-10天;S2、将人畜排泄物取出,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能够通过直径为3-4cm的孔网;S3、将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EM菌剂取出,用100L的培养基接种,然后升温至50℃左右,培养7-10天,然后取出检测,直到高温纤维素分解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的浓度达到1.5×10cfu/g及以上即可;S4、将S1中处理后的秸秆、S2处理后的人畜排泄物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堆放,堆放时间20-30天,堆肥表面温度30-40℃、内部温度70-80℃;S5、堆放完成后将堆放物、人畜粪水、S3培养的菌液、硫酸镁按照重量比为4:2-3:0.2-0.4:0.3-0.5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搅拌均匀,再放入发酵池中,发酵10-15天;S6、向发酵池中加入氨水,调节PH值,直到PH达到7-8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包含巨大芽孢杆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高温木质素分解菌包含绿脓杆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培养基由赫奇逊液体、葡萄糖、琼脂按照体积比为7-9:3-5:1的比例混合均匀。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干燥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至长度为3-4cm,然后放入水中浸泡10天;S2、将人畜排泄物取出,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能够通过直径为3-4cm的孔网;S3、将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EM菌剂取出,用100L的培养基接种,然后升温至50℃,培养9天,然后取出检测,直到高温纤维素分解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的浓度达到1.8×10cfu/g及以上即可;培养基由赫奇逊液体、葡萄糖、琼脂按照体积比为9:3:1的比例混合均匀;S4、将S1中处理后的秸秆、S2处理后的人畜排泄物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堆放,堆放时间22天,堆肥表面温度40℃、内部温度78℃;S5、堆放完成后将堆放物、人畜粪水、S3培养的菌液、硫酸镁按照重量比为4:2.3:0.25:0.45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搅拌均匀,再放入发酵池中,发酵12天;S6、向发酵池中加入氨水,调节PH值,直到PH达到7-8即可。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干燥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至长度为3-4cm,然后放入水中浸泡8天;S2、将人畜排泄物取出,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能够通过直径为3-4cm的孔网;S3、将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和高温木质素分解菌、EM菌剂取出,用100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晨阳,边小虎,唐文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惠友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