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由该混凝土砌筑的建筑墙板技术

技术编号:196265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由该混凝土砌筑的建筑墙板,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泡沫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较差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泡沫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10‑20份、水10‑20份、表面活性剂1‑2份、蛋白发泡剂2‑8份、建筑胶粘剂1‑5份以及其他加工助剂,其以此通过称水、初混、发泡、加泡以及终混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由该混凝土砌筑的建筑墙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特别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由该混凝土砌筑的建筑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相对偏高的能源消耗强度,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问题,建筑节能则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个重点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建筑节能政策的驱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由于具有防火、轻质、保温、隔热等优点,泡沫混凝土在众多保温材料中脱颖而出。泡沫混凝土是采用机械方式将发泡剂充分发泡,而后将产生的泡沫加入到含水泥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水泥料浆中搅拌,硬质颗粒粘附到泡沫外壳,使其变成互相隔开的单个气泡,形成的多孔混合料在常温下稠化凝结形成坯体,在蒸压或蒸养下硅质、钙质材料产生水热反应,形成胶凝物质,逐渐变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其它物理性能的多孔材料。泡沫混凝土的突出特点是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封闭的泡沫孔,使得其制成的建筑墙板具有轻质和保温隔热性能优良的特点。虽然现今各国学者对泡沫混凝土的相关研究已经较系统全面,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多,但目前现有的泡沫混凝土在水泥料浆搅拌过程中,水泥料浆中的水泥颗粒会与泡沫不断发生摩擦,有较多的泡沫在水泥料浆搅拌时被击破,使得最终生成的泡沫混凝土中的泡沫孔数量与实际加入的泡沫量相差较多,从而导致泡沫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泡沫混凝土,其解决了现有泡沫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较差的问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采用上述方案,表面活性剂中的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而硅酸盐水泥的分子表面分布有硅醇基,该硅醇基能与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氢键结合,使得表面活性剂包覆在硅酸盐水泥的表面;而蛋白发泡剂是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能够长时间不消泡并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进而使得消泡剂产生的泡沫较好的分散于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与此同时减少硅酸盐水泥颗粒与蛋白发泡剂的直接接触,不但减少泡沫被击破的数量,还能使得表面活性剂和蛋白发泡剂发生协同作用,增加硅酸盐水泥中的泡沫量,从而有效改善泡沫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上述方案,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对硅酸盐水泥的颗粒具有较强的成键能力和吸附作用,从而增加了硅酸盐水泥颗粒的分散性能,使得泡沫稳定的分散于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此外,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能电离出正离子并吸附在微生物表面,改变微生物细胞壁的通透性,再利用其分子表面的疏水基和亲水基分别深入微生物细胞的类脂层和蛋白层,导致微生物中的酶失去活性,以此对泡沫混凝土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降低微生物在泡沫混凝土中滋生的可能性,减少微生物对泡沫混凝土的侵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蛋白发泡剂为茶皂素和皂角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采用上述方案,茶皂素和皂角苷均为植物蛋白发泡剂,其产生的泡沫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不消泡且不易合并串联,所以其产生的泡沫最终在泡沫混凝土内形成的气孔是独立和封闭的;此外,上述蛋白发泡剂的分子结构较大,在气泡表面定向排列后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强,从而使得其在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形成的液膜粘度大且韧性好,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细密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建筑胶粘剂为聚氨酯。采用上述方案,聚氨酯分子中含有强极性氨基甲酸酯基团,能与硅酸盐水泥表面的极性基团紧密结合,从而使得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的黏结强度增加,使得泡沫混凝土能够牢固的粘接于建筑墙体上;此外,聚氨酯强极性基团还能增加硅酸盐水泥与表面活性剂和蛋白发泡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泡沫稳定的流动于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有效增加泡沫混凝土在凝结状态时的保温性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泡沫混凝土还包括2-6份的短纤维。采用上述方案,短纤维掺入硅酸盐水泥中能较好的增加其制成的泡沫混凝土在凝结状态时的结构强度,降低其发生开裂的可能性,相对于长纤维,短纤维又能较好的分散于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短纤维为耐碱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耐碱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重量比为3:1。采用上述方案,耐碱玻璃纤维中含有16%的ZrO2,碳纤维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轴向方向堆砌而成,两者热膨胀系数小、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能,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能够均匀的分散于硅酸盐水泥中并稳定存在,使得凝结后的泡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泡沫混凝土还包括0.1-0.5份的多巴胺。采用上述方案,硅酸盐水泥砂浆通常呈弱碱性,多巴胺在碱性环境中会形成聚多巴胺,而聚多巴胺具有强粘附性又富含各种官能团,其与硅酸盐水泥以及短纤维共混时能够生成聚多巴胺功能化短纤维,再利用聚多巴胺功能化短纤维上的聚多巴胺的反应性即还原性,其分子表面进行二次功能化,从而使得硅酸盐水泥颗粒之间、短纤维的纤维束之间能够各自快速均匀的散开,使得各组分之间混合均匀,有效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机械性能;此外,经过聚多巴胺修饰后的短纤维还能使得发泡剂产生的泡沫稳定的挂合于短纤维的纤维束之间,降低短纤维在搅拌过程中将泡沫刺破的可能性,保证泡沫混凝土在凝结状态时的良好的保温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称水:称取10-20份的水,分成等质量的两部分;b、初混:称取10-20份的硅酸盐水泥和1-2份的表面活性剂置于搅拌机中,取a中的其中一部分水倒入该搅拌机中,搅拌至混合均匀,获得初混料;c、发泡:取a中的另一部分水倒入中转桶中,往该中转桶中加入2-8份的蛋白发泡剂,搅拌至蛋白发泡剂发泡完全;d、加泡:将c中的发泡液倒入b中的搅拌机中,搅拌至泡沫均匀分散于初混料中,获得发泡浆料;e、终混:称取将1-5份的建筑胶粘剂以及其他加工助剂,将其置于d中的发泡浆料中并搅拌均匀,获得未凝结的泡沫混凝土。采用上述方案,将表面活性剂先与硅酸盐水泥混合均匀,便于表面活性剂先均匀的包覆于硅酸盐水泥颗粒的表面,蛋白发泡剂在加入时,减少硅酸盐水泥颗粒在搅拌过程中对泡沫的击破量,增加泡沫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同时还有助于泡沫快速均匀的散开,提高各组分之间的混合效率;最后再加入建筑胶粘剂和其他加工助剂,从而减少添加其他助剂对泡沫混凝土中泡沫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板,包括水泥基层、预埋于水泥基层中并凸出于其外壁的若干预埋件以及由所述泡沫混凝土砌筑于水泥基层外壁上的保温层,且所述预埋件凸出于水泥基层的一侧埋设于保温层中。采用上述方案,保温层通过若干预埋件牢固的连接于水泥基层的外侧,水泥基层为保温层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保温层使用上述泡沫混凝土砌筑而成,从而使得其最后制备所得的建筑墙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机械性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硅酸盐水泥中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和蛋白发泡剂,不但能减少泡沫被击破的数量,同时还增加硅酸盐水泥中的泡沫量,从而增加泡沫混凝土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硅酸盐水泥中添加短纤维和多巴胺,在保证泡沫混凝土良好的保温性能的同时,有效增加了泡沫混凝土在凝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发泡剂为茶皂素和皂角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胶粘剂为聚氨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混凝土还包括2-6份的短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为耐碱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碱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重量比为3: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混凝土还包括0.1-0.5份的多巴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之强黎洪赵红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高盛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