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及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261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及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装置,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至少一个端口为与外部气源连通的开口结构,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筛孔,且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空腔部位填充有微生物担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有筛孔的内、外管体,在内、外管体之间布设微生物担体,微生物担体经过低温晾晒和干化使微生物在微生物担体中休眠;通过在待处理污水中曝气,微生物菌种能在微生物担体中快速复生,有效地解决了微生物菌种的储运和接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及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及水处理用微生物膜床释放装置,用于水处理生化菌种的接种和转移,以及生化系统去除效率的再提升和改造。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水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向大小池塘、沟渠、江河、湖泊等水体中排放的有机质增多,水体受污染,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如饮用水被污染、水生动植物(包括水产养殖物)发病、死亡等。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研究、公开了很多污水及受污水体的净化技术和设备,其中,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附着于固体介质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有机废水的处理。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固体介质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和运动水层,其原理为: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氧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但是已有技术在污水的集中处理及处理设备的改进、水体中生态物种比例的保持、有益微生物物种的筛选、菌种液撒布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主要为:由于国家对微生物污泥的管控和储运限制,很多技术只适应于水体的集中处理,即必须建设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房等设施,受到建设及运行成本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能解决微生物菌种的储运和接种问题的微生物菌膜释放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及水处理用微生物膜床释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生物菌种的储运和接种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至少一个端口为与外部气源连通的开口结构,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筛孔,且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空腔部位填充有微生物担体。微生物担体经过低温晾晒和干化使微生物在微生物担体中休眠;通过在待处理污水中曝气,微生物菌种能在微生物担体中快速复生。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内管体和外管体由两端套管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均为圆形管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均为方形管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内管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与内管体连通的外连接管。进一步,所述内管体的前后两端的外连接管分别设置有气管快速连接头的公母两部分。进一步,气管快速连接头与外连接管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方式待处理的污水中,并通过外部气源对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输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过内管体的筛孔进入微生物担体所在空间,微生物担体上的微生物进行有机废水的处理;高压气体从外管体上的筛孔排出。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装置,包括外接气源和若干所述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内管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与内管体连通的外连接管。所述内管体的前后两端的外连接管分别设置有气管快速连接头的公母两部分。若干所述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通过气管快速连接头首尾依次连接成一整体,所述整体与外接气源连接。使用时,先将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通过气管快速连接头首尾依次连接成一整体,然后将该整体与外接气源连接。外接气源的高压气体依次进入各个内管体,并从内管体的筛孔进入相应的微生物担体所在空间,微生物担体上的微生物进行有机废水的处理;高压气体从相应的外管体上的筛孔排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有筛孔的内、外管体,在内、外管体之间布设微生物担体,微生物担体经过低温晾晒和干化使微生物在微生物担体中休眠;通过在待处理污水中曝气,微生物菌种能在微生物担体中快速复生。有效地解决了微生物菌种的储运和接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和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装置均可以直接投放在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沉淀池以及应用在污水处理工艺的不同阶段,并不受池形状的限制,各种池型均可使用的。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实施例2的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的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和2,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包括内管体2和外管体1,内管体和外管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筛孔7,以便于进气、出气。筛孔可以选用圆形筛孔、方形筛孔、三角形筛孔或者其他几何形状的筛孔。筛孔形式采取多向和多点开口,使得释出的微生物种液在水体中尽可能分布均匀。内管体和外管体由两端套管6套装连接在一起。内管体2和外管体1均采用圆形管体。内管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与内管体连通的外连接管3。单独使用时,可以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另一端通过堵头堵起来。内管体的前后两端的外连接管分别设置有气管快速连接头4的公母两部分。且气管快速连接头4与外连接管3可拆卸(螺纹)连接。内管体2和外管体1之间的空腔部位填充有微生物担体5。微生物担体,是指挂载微生物的担体(载体),为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微生物种类多、活性高,含有利于硝化细菌生长的酶促进成分,使硝化细菌得到大量繁衍,丰富的微生物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快速分解。微生物担体经过低温晾晒和干化使挂载在微生物担体上的微生物休眠;通过在待处理污水中曝气,微生物菌种能在微生物担体中快速复生。使用时,将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方式待处理的污水中,并通过外部气源对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输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过内管体的筛孔进入微生物担体所在空间,微生物担体上的微生物进行有机废水的处理;高压气体从外管体上的筛孔排出。当需要为其他污水进行微生物菌种接种时,通过将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进行低温晾晒和干化使微生物在微生物担体中休眠;将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运输到目的地,然后将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通过在待处理污水中曝气,微生物菌种能在微生物担体中快速复生,实现接种。有效地解决了微生物菌种的储运和接种问题。实施例2参见图3,一种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括内管体21和外管体11,内管体21和外管体11均为方形管体。实施例3参见图4,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包括内管体2和外管体1,内管体和外管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筛孔7,以便于进气、出气。内管体和外管体套装在一起。内管体2和外管体1均采用圆形管体。内管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与内管体连通的外连接管3。内管体的前后两端的外连接管分别设置有气管快速连接头4的公母两部分。内管体2和外管体1之间的空腔部位填充有微生物担体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管体一个端口为与外部气源连通的开口结构,另一端口封闭。实施例4参见图5,一种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装置,包括外接气源(图中未标示)和3个(也可以是其他多个)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10,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10采用实施例1中的结构。内管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与内管体连通的外连接管3。内管体的前后两端的外连接管分别设置有气管快速连接头4的公母两部分。3个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10通过气管快速连接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至少一个端口为与外部气源连通的开口结构,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筛孔,且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空腔部位填充有微生物担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元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至少一个端口为与外部气源连通的开口结构,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筛孔,且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空腔部位填充有微生物担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内管体和外管体由两端套管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均为圆形管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均为方形管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微生物菌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的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红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