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15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分压模块、限压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正极接口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负极接口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超过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短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未超过所述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断开;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断开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导通;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短接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断开。该技术方案在正极接口电压过高时断开电压输出,防止负载损坏。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voltage dividing module, a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and an output module; the first port of the voltage divid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a positive interface; the second port of the voltage divid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a negative interface; the first port of the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oltage dividing module; and the first port of the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oltage dividing module; and the first port of the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When the voltage of one port exceeds the upper limit value, the second port of the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is short-connected to the third port. When the voltage of the first port of the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does not exceed the upper limit value, the second port of the voltage limiting module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third port; when the second port of the output module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egative port, the second port of the output module is disconnected. The fourth port of the output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ort; when the second port of the output module is short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port, the fourth port of the output module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first port. The technical scheme disconnects the output voltage when the positive interface voltage is too high to prevent load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压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制造
,尤其涉及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直流电源模块输出直流电压,为负载供电。当输出电压过高时可能造成负载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输入电压超限时断开输出的过压保护电路,以解决输出电压过高损坏负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分压模块、限压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正极接口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负极接口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当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超过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短接,当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未超过所述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断开;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为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口;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断开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短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短接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断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分压模块的分压点连接,所述分压点的电压为K*U,其中U为所述正极接口的输出电压,0<K<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与所述第一电阻阻值和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之和的比值为K;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为所述分压模块的分压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压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第一开关;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两连接端分别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的两连接端在所述控制端口为高电平时导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压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为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为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的发射极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的集电极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三端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电阻以及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连接端为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开关的两个连接端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连接端为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连接端与控制端之间的电压差超过导通门限电压时,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连接端为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三端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为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为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的发射极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开关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为PMOS管,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为栅极,第一连接端为漏极,第二连接端为源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连接在直流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用于保护负载。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分压模块连接,正极接口电压正常时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电压不超过上限值,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断开,使得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负极接口断开,此时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导通,即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的输出电压等于正极接口的电压。正极接口电压异常升高时导致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电压超过上限值,使得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短接,相当于限压模块的第三端口与负极接口短接,使得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负极接口短接,此时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断开,即防止第四端口输出电压过高,从而防止与第四端口连接的负载因为电压过高而损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过压保护电路的连接位置说明示意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说明示意图。图3是根据实施例二示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说明示意图。图4是根据实施例三示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说明示意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四示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说明示意图。图6是根据实施例四示出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的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设备和方法的例子。直流电源模块输出直流电压,为负载供电。当输出电压过高时可能造成负载损坏。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参照图1所示,过压保护电路连接在直流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当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正常时,过压保护电路将直流电源模块与负载接通。当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异常高时,过压保护电路断开电压直流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连接,以防止负载被损坏。实施例一图2是实施例一示出的一种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分压模块21、限压模块22和输出模块23。分压模块21的第一端口211与正极接口连接,正极接口为电源模块的输出正极接口。分压模块21的第二端口212与负极接口连接,负极接口为电源模块的输出负极接口,本技术的实施例以负极接口接地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限压模块22的第一端口221与分压模块连接。限压模块22的第二端口222与负极接口连接。限压模块22的第一端口221电压与正极接口电压正相关,限压模块22的第一端口的电压超过上限值时,限压模块22的第二端口222与第三端口223短接,限压模块22的第一端口的电压未超过上限值时,限压模块22的第二端口222与第三端口223断开。输出模块23的第一端口231与正极接口连接,输出模块23的第二端口232与限压模块22的第三端口连接,输出模块23的第三端口233与负极接口连接,输出模块23的第四端口为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口。输出模块23的第二端口232与负极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模块、限压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正极接口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负极接口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当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超过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短接,当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未超过所述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断开;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为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口;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断开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短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短接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模块、限压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正极接口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负极接口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当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超过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短接,当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的电压未超过所述上限值时,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断开;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为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口;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断开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短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负极接口短接时,所述输出模块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端口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分压模块的分压点连接,所述分压点的电压为K*U,其中U为所述正极接口的输出电压,0<K<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与所述第一电阻阻值和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之和的比值为K;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为所述分压模块的分压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第一开关;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一端口;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两连接端分别为所述限压模块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的两连接端在所述控制端口为高电平时导通。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胜利姜兆宁刘达平孙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