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7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内部围合形成用来浇筑柱的待浇筑空间;支撑于所述第一模板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贴于所述第一模板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待浇筑空间内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对应柱的凹陷处设置,且所述第二模板的内部形成有用来形成凹陷的预留空间;以及顶撑于所述第二模板内部且位于所述预留空间内的第二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二模板支设于第一模板的内部,并在而模板内部设置第二支撑结构,从而保证凹陷柱在凹陷部分的垂直度,提升凹陷柱外观效果。

Supporting die structure of column with concave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a column with a concave surfa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templates, which are enclosed inside the first template to form a space to be poured for pouring columns, a first supporting structure supporting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template,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structure affixed 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template and located in the space to be poured. The second template corresponds to the depression of the column,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second template forms a reserved space for forming the depression,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structure which supports the interior of the second template and is located in the reserved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e verticality of the depressed column in the depressed part and improves the appearance effect of the depressed column by supporting the second template inside the first template and setting the second support structure inside the tem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指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采用普通木模板并用钢管加固的形式,其凹陷处模板的支撑强度较差,导致模板受力不佳、柱子的垂直度难以保证、浇筑过程易变形,且普通木模板拆模后效果不佳,需要二次抹平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支模结构支撑强度较差导致效果不好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内部围合形成供浇筑柱的待浇筑空间;支撑于所述第一模板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贴于所述第一模板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待浇筑空间内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对应柱的凹陷处设置,且所述第二模板的内部形成有供浇筑形成凹陷的预留空间;以及顶撑于所述第二模板内部且位于所述预留空间内的第二支撑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二模板支设于第一模板的内部,并在而模板内部设置第二支撑结构,从而保证凹陷柱在凹陷部分的垂直度,提升凹陷柱外观效果。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竖直且间隔地沿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面设置的多个竖向支撑杆和水平且间隔地箍于多个所述支撑杆外周的限位框,通过所述限位框限位所述竖向支撑杆。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框包括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外侧且围合形成框形的水平支撑杆和供固定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对拉螺杆,一对所述对拉螺杆拉结固定于位于所述第一模板相对两侧且对应的水平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紧固所述对拉螺杆使得对应的水平支撑杆夹紧对应的竖向支撑杆。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并水平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为定位端,所述定位端凸出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模板侧面以供定位所述限位框。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倾斜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外侧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底部固定有钢筋,所述钢筋埋设于地面或楼板且从而固定所述斜撑杆,且所述斜撑杆顶部固定有顶托,所述顶托与所述限位框连接从而通过支撑杆支撑所述限位框。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间隔地沿所述第二模板的内侧面水平设置的多个支撑框以及竖向设置并将多个所述支撑框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所述支撑框的外表面形成支撑面,通过所述支撑面抵靠于所述第二模板的内表面从而支撑所述第二模板。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竖直且间隔地沿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杆、水平且间隔地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外侧的水平支撑杆;所述支撑框与位于所述第二模板所在的一侧的所述水平支撑杆一一对应,且所述支撑框与对应的水平支撑杆标高一致。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框内设有内撑,所述内撑沿所述支撑框的对角线设置。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均为覆塑模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竖向支撑杆;20-水平支撑杆;21-对拉螺杆;22-定位杆;31-钢筋;32-斜撑杆;33-顶托;41-支撑框;42-连接杆;43-内撑;50-第一模板;51-第二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可对形成凹陷部分的模板进行较好的支撑,保证凹陷柱的外观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进行说明。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模板50、支撑于所述第一模板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位于待浇筑空间内且对应柱的凹陷处设置的第二模板51、以及支撑于所述第二模板内侧面的第二支撑结构。其中,第一模板50内部围合形成用来浇筑柱的待浇筑空间,第二模板51的内部形成用来形成凹陷的预留空间,第一模板50和第二模板51均为覆塑模板,使得凹陷柱脱模后表面具有清水效果,无需二次抹灰加工,且外观效果好。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竖直且间隔地沿第一模板50的外侧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杆10和水平且间隔地箍于多个支撑杆外周的限位框,通过限位框限位竖向支撑杆10。其中,限位框包括设于竖向支撑杆10外侧且围合形成方框形的水平支撑杆20和供固定水平支撑杆的对拉螺杆21,一对对拉螺杆21拉结固定于位于第一模板50相对两侧且对应的水平支撑杆20的两侧,通过紧固对拉螺杆21使得对应的水平支撑杆20夹紧对应的竖向支撑杆10。竖向支撑杆10与第一模板利用自攻螺钉固定连接,通过竖向支撑杆10和水平支撑杆20使得第一支撑结构形成网状结构,并通过该网状结构对第一模板50进行支撑,保证凹陷柱外周的垂直度。较佳地,竖向支撑杆10为100×50×3mm方钢,水平支撑杆20为由两个10#槽钢背对背设置而形成的双向槽钢,对拉螺杆21为M20螺杆,其端部穿于两个槽钢之间,且每个侧面上对拉螺杆21之间的竖向间距为400mm,标高最低的对拉螺杆21距离地面150mm。优选地,如图2所示,对拉螺杆21仅设置于竖向支撑杆10的外侧,使得第一模板50上无需开洞并穿设对拉螺杆20,从而防止漏浆。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竖向支撑杆10上并水平设置的定位杆22,定位杆22仅固定于相对的两侧的竖向支撑杆10上,且定位杆22的一端为定位端,该定位端凸出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模板侧面,从而给与其相邻的第一模板侧面上的水平支撑杆20提供定位和临时固定的平台,从而确保水平支撑杆20的标高及间距正确。本技术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还包括倾斜地支撑于第一支撑结构外侧的斜撑结构,该斜撑结构包括斜撑杆32、埋设于地面或楼板且与斜撑杆底部固定的钢筋31以及固定于斜撑杆顶部且与水平支撑杆连接的顶托33。其中,钢筋31为L型钢筋,其水平段和竖向段均为150mm,斜撑杆32与地面呈60°角且斜撑杆32的顶部支撑于柱高约3/4处,顶托33卡于该处的水平支撑杆20上。较佳地,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每个侧面均设有至少两个斜撑结构,通过设置斜撑结构增强了该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此外还用于支模完毕后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模板51贴设于第一模板50的内侧面且对应凹陷柱的凹陷部分位置,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顶撑于第二模板51内部且位于其内部的预留空间内。第二支撑结构包括间隔地沿第二模板的内侧面水平设置的支撑框41以及竖向设置并将多个支撑框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42,支撑框41的外表面形成支撑面,通过支撑面抵靠于第二模板51的内表面从而支撑第二模板51。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框41内设有内撑43,该内撑43为一对沿支撑框41的对角线设置的杆件,内撑43间隔地固定于支撑框41内且优选为每隔一支撑框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内部围合形成供浇筑柱的待浇筑空间;支撑于所述第一模板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贴于所述第一模板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待浇筑空间内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对应柱的凹陷处设置,且所述第二模板的内部形成有供浇筑形成凹陷的预留空间;以及顶撑于所述第二模板内部且位于所述预留空间内的第二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内部围合形成供浇筑柱的待浇筑空间;支撑于所述第一模板外侧的第一支撑结构;贴于所述第一模板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待浇筑空间内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对应柱的凹陷处设置,且所述第二模板的内部形成有供浇筑形成凹陷的预留空间;以及顶撑于所述第二模板内部且位于所述预留空间内的第二支撑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竖直且间隔地沿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面设置的多个竖向支撑杆和水平且间隔地箍于多个所述支撑杆外周的限位框,通过所述限位框限位所述竖向支撑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包括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外侧且围合形成框形的水平支撑杆和供固定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对拉螺杆,一对所述对拉螺杆拉结固定于位于所述第一模板相对两侧且对应的水平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紧固所述对拉螺杆使得对应的水平支撑杆夹紧对应的竖向支撑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具有凹陷的柱的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并水平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为定位端,所述定位端凸出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模板侧面以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冲邓再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