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排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5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公共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排座椅,包括若干个座椅支架、若干个固定件和若干个座椅本体,各固定件沿水平方向依次相接,相邻的固定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各座椅本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件上,且各座椅本体均位于固定件的上方,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件上,且各座椅支架均位于固定件的下方,各座椅本体和各座椅支架均均匀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排座椅,通过固定件的拼接改变了连排座椅的长度,实现了连排座椅的尺寸的多样化,提高了摆放连排座椅的空间利用率,且连排座椅的座椅本体以及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安装于固定件上,连排座椅部件能够分开运输,且部件更换操作简单,降低了连排座椅的报废率。

Row sea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ublic seats, in particular to a row of seats, including several seat brackets, several fixtures and several seat bodies, each fixture is connected in turn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adjacent fixtures are fixed by the connecting parts, and each seat body can be detachably mounted on the fixing parts. Each seat body is located above the fixture, and the seat bracket can be detachably mounted on the fixture, and each seat bracket is located below the fixture, and each seat body and each seat bracket are evenly spaced. The continuous seats of the invention change the length of the continuous seats by splicing the fixtures, realiz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continuous seats, improves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continuous seats, and the seat body and the seat support of the continuous seats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installed on the fixtures, 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ntinuous seats can be transported separately. Moreover, the replacement operation of the components is simple, which reduces the scrap rate of the continuous se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排座椅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共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连排座椅。
技术介绍
连排座椅广泛地应用于火车站候客厅、客运站候客厅以及飞机场候客厅等公共场所。目前,市面上的连排座椅一般还是采用整体式结构,其尺寸大致相同,一方面不能够根据实际候车厅的面积大小灵活的配置连排座椅数,以提高候车厅空间利用率,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连排座椅均为三个座位固定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式连排座椅,整体式连排座椅在候车厅摆放一定数量后,当连排座椅与墙面或者其他物件的之间的距离小于整体式连排座椅的长度尺寸时,这一部分空间就不能摆放整体式连排座椅,但是这部分空间有可能摆放具有一个座位的连排座椅或者具有两个座位的连排座椅,这就使得这部分空间并不能完全地被利用,造成空间的浪费,降低整个候车厅摆放连排座椅的数量,同时,整体式连排座椅的大部分部件的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焊接,整个连排座椅需要整体搬运,这不利于整体式连排座椅包装和运输,且当整体式连排座椅上的扶手座椅支架或者座椅本体等部件从整体式连排座椅上掉落下来时,这就会导致整个整体式连排座椅的报废,有可能有一个座位或者两个座位均能正常使用,报废整个整体式连排座椅,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排座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连排座椅导致的候车厅的空间利用率差、不易运输以及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排座椅,包括若干个座椅支架、若干个固定件和若干个座椅本体,各所述固定件沿水平方向依次相接,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各所述座椅本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座椅本体均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上方,所述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座椅支架均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方,各所述座椅本体和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中部弯折形成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共同围设形成第一V型槽,所述第一倾斜段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倾斜段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两侧部;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各所述座椅本体均可拆卸地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平直段、第一垂直段、第二平直段、第二垂直段和第三平直段,所述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二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均位于所述第一V型槽中,且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三平直段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倾斜段的端部背向所述第二倾斜段延伸形成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平直段上;所述第二倾斜段的端部背向所述第一倾斜段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平直段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安装于相邻的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倾斜段上,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座椅支架均设有两个座椅支脚,两个所述座椅支脚的上端相向倾斜并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座椅支脚的下端前后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座椅支脚的上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座靠板、两个间隔设置的座椅支撑板和两个间隔设置的靠椅支撑板,两个所述座椅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倾斜段上,且两个所述座椅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两个所述靠椅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倾斜段上,且两个所述靠椅支撑板均竖向倾斜设置,两个所述座椅支撑板分别与两个所述靠椅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座靠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撑板和所述靠椅支撑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排座椅还包括若干个扶手各所述扶手分别固定安装于各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扶手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座椅本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包括首尾相连的上支杆、后支杆、下支杆和前支杆,且所述上支杆、所述后支杆、所述下支杆和所述前支杆共同围设形成框架式的扶手,所述后支杆和所述下支杆的连接处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进一步地,所述扶手还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后支杆和所述下支杆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V形槽,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V型槽相对设置的两内壁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沿着所述第二V型槽相对设置的两内壁面的倾斜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均背向所述后支杆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连排座椅,在组装时,首先根据候车厅的尺寸选取合适数量的座椅本体、合适数量的座椅支架和合适数量的固定件,首先将合适数量的固定件沿固定件长度方向依次进行相连,然后再将合适数量的座椅本体和合适数量的座椅支架依次均匀间隔地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件上,由于座椅本体与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且座椅支架与固定件也可拆卸连接,因而在连排座椅搬运的过程中,可以将座椅本体、座椅支架以及固定架分开包装,以便于连排座椅的运输,同时,当座椅本体或者、座椅支架或者固定件损坏时,只需将损坏的部件拆卸下来,更换上新的替换部件,有利于连排座椅的维护,同时也能够降低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隐藏座椅本体和座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隐藏座椅本体和座椅支架的爆炸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固定件的爆炸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固定件的横截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座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座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排座椅的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背向设置的连排座椅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背向设置的连排座椅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座椅本体11—座靠板12—座椅支撑板13—靠椅支撑板14—第三V型槽20—座椅支架21—座椅支脚22—脚垫30—固定件31—固定板32—倾斜板33—外盖34—封盖板40—连接件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60—扶手61—上支杆62—后支杆63—下支杆64—前支杆65—标记件66—第三连接板67—第四连接板70—电子装置71—显示面板81—弱电箱82—强电箱83—天线装置84—穿线装置85—控制箱91—连接杆92—连接盒111—座椅段112—靠椅段121—第一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座椅支架、若干个固定件和若干个座椅本体,各所述固定件沿水平方向依次相接,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各所述座椅本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座椅本体分别位于各所述固定件的上方,所述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座椅支架分别位于各所述固定件的下方,各所述座椅本体和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均匀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座椅支架、若干个固定件和若干个座椅本体,各所述固定件沿水平方向依次相接,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各所述座椅本体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座椅本体分别位于各所述固定件的上方,所述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各所述座椅支架分别位于各所述固定件的下方,各所述座椅本体和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均匀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中部弯折形成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共同围设形成第一V型槽,所述第一倾斜段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倾斜段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两侧部;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各所述座椅本体均可拆卸地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包括依次弯折形成的第一平直段、第一垂直段、第二平直段、第二垂直段和第三平直段,所述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二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均位于所述第一V型槽中,且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三平直段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的端部背向所述第二倾斜段延伸形成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平直段上;所述第二倾斜段的端部背向所述第一倾斜段延伸形成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平直段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安装于相邻的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各所述座椅支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相对两侧部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更林杨恩见荆锐
申请(专利权)人:畅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