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114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其结构包括黏贴板、水平拉条、免拆模板、防水层、饰面层、结合层、连接件、矩形轻钢、轻混凝土、抗裂层;所述抗裂层由基布、毛毡、缓冲层、聚丙烯纤维层、防护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设有抗裂层,通过缓冲层来承受混凝土自身的重量,起到抗震效果,毛毡不透水,有韧性,用来承受混凝土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的拉应力,防止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层来避免混凝土铺装层产生的体积收缩,起到了抗裂效果。

A Crack Resistant Concrete Laye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ack-resistant concrete laye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nding board, a horizontal stretching strip, a non-removable template, a waterproof layer, a decorative layer, a bonding layer, a connector, a rectangular light steel, a light concrete and a crack-resistant layer, and the crack-resistant layer is composed of a base cloth, felt, a buffer layer, a polypropylene fiber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rack-resistant concrete layer device,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crack-resistant layer, and bears the weight of concrete itself through a buffer layer, thus having an anti-seismic effect. The felt is impervious to water and has toughness. The device is used to bear the tensile stress caused by the restraint effect of concrete on the main beam and to prevent the tensile stress value from being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pavement concrete. Strength, polypropylene fiber layer to avoid the volume shrinkage of concrete pavement, played a crack resistanc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属于混凝土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性能特点,可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其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好,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以及整体性、延性好,减少自身重量,适用于抗震结构等特点,因而在建筑结构及其他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038305.2的一种抗裂混凝土层结构,所述混凝土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混凝土面层和金刚砂耐磨装饰层。所述混凝土面层为混凝土-聚丙烯抗裂纤维复合层;所述混凝土层面层表面光滑;以及所述混凝土层的面层设有缩缝,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技术。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新浇筑的混凝土铺装层产生体积收缩时,混凝土会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拉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以解决新浇筑的混凝土铺装层产生体积收缩时,混凝土会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拉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开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其结构包括黏贴板、水平拉条、免拆模板、防水层、饰面层、结合层、连接件、矩形轻钢、轻混凝土、抗裂层,所述黏贴板正表面与抗裂层背面采用故意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抗裂层正表面中央与轻混凝土背面水平贴合,所述轻混凝土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矩形轻钢内侧浇注连接,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呈长方形状分布,所述矩形轻钢共设有四个,所述矩形轻钢内侧表面上下两端之间分别与水平拉条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且平行分布,所述水平拉条共设有四个;所述抗裂层由基布、毛毡、缓冲层、聚丙烯纤维层、防护层组成,所述基布正表面与毛毡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毛毡正表面与缓冲层背面嵌合连接,所述缓冲层正表面与防护层背面水平贴合,所述防护层正表面与聚丙烯纤维层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矩形轻钢外侧表面分别与连接件通过螺纹顺向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轻混凝土正表面与免拆模板背面浇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免拆模板正表面与防水层背面水平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正表面与结合层背面嵌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结合层正表面与饰面层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的气密性强,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设有抗裂层,通过缓冲层来承受混凝土自身的重量,起到抗震效果,毛毡不透水,有韧性,用来承受混凝土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的拉应力,防止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层来避免混凝土铺装层产生的体积收缩,起到了抗裂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的抗裂层结构示意图。图中:黏贴板-1、水平拉条-2、免拆模板-3、防水层-4、饰面层-5、结合层-6、连接件-7、矩形轻钢-8、轻混凝土-9、抗裂层-10、基布-1001、毛毡-1002、缓冲层-1003、聚丙烯纤维层-1004、防护层-100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其结构包括黏贴板1、水平拉条2、免拆模板3、防水层4、饰面层5、结合层6、连接件7、矩形轻钢8、轻混凝土9、抗裂层10,所述黏贴板1正表面与抗裂层10背面采用故意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抗裂层10正表面中央与轻混凝土9背面水平贴合,所述轻混凝土9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矩形轻钢8内侧浇注连接,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呈长方形状分布,所述矩形轻钢8共设有四个,所述矩形轻钢8内侧表面上下两端之间分别与水平拉条2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且平行分布,所述水平拉条2共设有四个;所述抗裂层10由基布1001、毛毡1002、缓冲层1003、聚丙烯纤维层1004、防护层1005组成,所述基布1001正表面与毛毡1002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毛毡1002正表面与缓冲层1003背面嵌合连接,所述缓冲层1003正表面与防护层1005背面水平贴合,所述防护层1005正表面与聚丙烯纤维层1004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矩形轻钢8外侧表面分别与连接件7通过螺纹顺向转动连接,所述轻混凝土9正表面与免拆模板3背面浇注连接,所述免拆模板3正表面与防水层4背面水平贴合,所述防水层4正表面与结合层6背面嵌合连接,所述结合层6正表面与饰面层5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防水层4的气密性强,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本专利所说的缓冲层1003,主要作用是吸收设备运行的冲击力,减轻设备在行驶时突然停止受惯性作用而产生的剪切应力。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黏贴板1与建筑物对接,由饰面层5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防水层4的气密性强,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其间,可通过缓冲层1003来承受混凝土自身的重量,起到抗震效果,毛毡1002不透水,有韧性,用来承受混凝土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的拉应力,防止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层1004来避免混凝土铺装层产生的体积收缩,起到了抗裂效果。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新浇筑的混凝土铺装层产生体积收缩时,混凝土会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拉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开裂,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缓冲层来承受混凝土自身的重量,起到抗震效果,毛毡不透水,有韧性,用来承受混凝土对主梁产生一定约束作用而造成的拉应力,防止拉应力值大于铺装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层来避免混凝土铺装层产生的体积收缩,起到了抗裂效果。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基布1001正表面与毛毡1002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毛毡1002正表面与缓冲层1003背面嵌合连接,所述缓冲层1003正表面与防护层1005背面水平贴合,所述防护层1005正表面与聚丙烯纤维层1004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其结构包括黏贴板(1)、水平拉条(2)、免拆模板(3)、防水层(4)、饰面层(5)、结合层(6)、连接件(7)、矩形轻钢(8)、轻混凝土(9)、抗裂层(10),所述黏贴板(1)正表面与抗裂层(10)背面采用故意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抗裂层(10)正表面中央与轻混凝土(9)背面水平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轻混凝土(9)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矩形轻钢(8)内侧浇注连接,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呈长方形状分布,所述矩形轻钢(8)共设有四个,所述矩形轻钢(8)内侧表面上下两端之间分别与水平拉条(2)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且平行分布,所述水平拉条(2)共设有四个;所述抗裂层(10)由基布(1001)、毛毡(1002)、缓冲层(1003)、聚丙烯纤维层(1004)、防护层(1005)组成,所述基布(1001)正表面与毛毡(1002)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毛毡(1002)正表面与缓冲层(1003)背面嵌合连接,所述缓冲层(1003)正表面与防护层(1005)背面水平贴合,所述防护层(1005)正表面与聚丙烯纤维层(1004)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裂混凝土层装置,其结构包括黏贴板(1)、水平拉条(2)、免拆模板(3)、防水层(4)、饰面层(5)、结合层(6)、连接件(7)、矩形轻钢(8)、轻混凝土(9)、抗裂层(10),所述黏贴板(1)正表面与抗裂层(10)背面采用故意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抗裂层(10)正表面中央与轻混凝土(9)背面水平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轻混凝土(9)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矩形轻钢(8)内侧浇注连接,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呈长方形状分布,所述矩形轻钢(8)共设有四个,所述矩形轻钢(8)内侧表面上下两端之间分别与水平拉条(2)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且平行分布,所述水平拉条(2)共设有四个;所述抗裂层(10)由基布(1001)、毛毡(1002)、缓冲层(1003)、聚丙烯纤维层(1004)、防护层(1005)组成,所述基布(1001)正表面与毛毡(1002)背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翰臣枫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