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108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所述底板远离第二弹簧一端侧壁与地下管廊本体的侧壁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底板相向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且靠近地下管廊本体侧壁的一端等距离铰接有多个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管廊本体的侧壁连接有位于底板下方的L型板,所述第二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铰接有第三直杆,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缓冲支撑效果佳等特点,有效的防护了落石下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Stone Falling Protection Device for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otective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n underground pipeline Gallery falling stone protective device, in which the bottom plate is articulated far from the side wall of one end of the second spring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Gallery body, two opposite end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first spring,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is close to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Gallery body. One end of the side wall is equidistantly articulat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straight rods,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traight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a first slide block, the side wall of the pipe gallery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n L-shaped plate located below the bottom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straight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a second slide block, and the second slid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slide block through a third spr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three sliders is articulated with a third straight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ourth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good cushioning support effect,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caused by falling rocks,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管廊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目前地下管廊支撑架构建设繁琐,灵活性差,承载能力有限,因此,经常有落石现象发生,碎石在落下的过程中在加速度的加持下,落到地下管廊内的管道上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燃气、供热管道,一旦破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述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缓冲支撑效果佳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包括地下管廊本体,所述地下管廊本体的内腔上端连接有安全网,所述安全网的下端中部活动连接有弹性棉,所述弹性棉的下端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下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同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连接有底板,且第二弹簧位于底板上端的一侧,所述底板远离第二弹簧一端侧壁与地下管廊本体的侧壁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底板相向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相互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且靠近地下管廊本体侧壁的一端等距离铰接有多个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地下管廊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块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管廊本体的侧壁连接有位于底板下方的L型板,所述L型板横向一段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铰接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铰接有第三直杆,所述第三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中部套接有安装在L型板竖向一段的侧壁上的套筒,所述活塞杆穿过套筒的另一端连接有位于底板下方的顶突,所述活塞杆位于套筒内的一段环绕有第四弹簧,且第四弹簧的一端与套筒的内壁连接,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弹性棉的上端呈圆弧状结构。优选的,两个所述底板相向的一端呈倾斜向上结构。优选的,所述顶突的上端呈圆弧状结构,且顶突的上端等距离设有多个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当有碎石从管廊顶部脱落时,会落在安全网上,安全网在其自身的弹性和碎石的重力作用下,安全网的中部会向下压,对弹性棉挤压,在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第二弹簧向下压动底板,带动两个底板相向的一侧下压,然后第一直杆下压带动第一滑块向下压,带动第二直杆斜向下推动第二滑块向管廊中部移动,第二滑块挤压第三弹簧带动第三滑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三直杆斜向上推动活塞杆,使得顶突与底板接触,顶突上移对底板起到支撑的作用,顶突呈圆弧状,没有棱角,避免了顶突对底板造成损伤,且在顶突上设置凸起,增大了与底板的接触面积,在多重保护下,对安全网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顶突对底板起到缓冲后的支撑作用,减小落石对安全网造成损害,顶突受力后下压,第三弹簧起到缓冲作用,落石掉落时,经过多次缓冲作用,达到降低对安全网造成损伤的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缓冲支撑效果佳等特点,有效的防护了落石下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地下管廊本体1、安全网2、底板3、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5、垫板6、弹性棉7、第一直杆8、第一滑槽9、第一滑块10、第二直杆11、第二滑块111、L型板12、第二滑槽13、第三弹簧14、第三直杆15、第三滑块151、套筒16、活塞杆17、第四弹簧18、顶突19、凸起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包括地下管廊本体1,地下管廊本体1的内腔上端连接有安全网2,安全网2的下端中部活动连接有弹性棉7,弹性棉7的上端呈圆弧状结构,不会对安全网2造成损伤,弹性棉7的下端连接有垫板6,垫板6的下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5,同侧多个第二弹簧5的下端连接有底板3,且第二弹簧5位于底板3上端的一侧,底板3远离第二弹簧5一端侧壁与地下管廊本体1的侧壁铰接连接,两个底板3相向的一端呈倾斜向上结构,防止碎石跌落,两个底板3相向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相互连接,第一弹簧4起连接作用。底板3的下端且靠近地下管廊本体1侧壁的一端等距离铰接有多个第一直杆8,第一直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0,地下管廊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0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9,管廊本体1的侧壁连接有位于底板3下方的L型板12,L型板12横向一段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一滑块10的下端铰接有第二直杆11,第二直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111,第二滑块111通过第三弹簧14连接有第三滑块151,且第三滑块151和第二滑块111均与第二滑槽13滑动连接,第三滑块151的上端铰接有第三直杆15,第三直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杆17,活塞杆17的中部套接有安装在L型板12竖向一段的侧壁上的套筒16,活塞杆17穿过套筒16的另一端连接有位于底板3下方的顶突19,顶突19的初始状态是和底板3不接触,顶突19的上端呈圆弧状结构,且顶突19的上端等距离设有多个凸起20,活塞杆17位于套筒16内的一段环绕有第四弹簧18,且第四弹簧18的一端与套筒16的内壁连接,第四弹簧18的另一端与活塞杆17连接。本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顶突19的初始状态是和底板3不接触,当有碎石从管廊顶部脱落时,会落在安全网2上,安全网2在其自身的弹性和碎石的重力作用下,安全网2的中部会向下压,对弹性棉7挤压,在第二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第二弹簧5向下压动底板3,带动两个底板3相向的一侧下压,然后第一直杆8下压带动第一滑块10向下压,带动第二直杆11斜向下推动第二滑块111向管廊中部移动,第二滑块111挤压第三弹簧14带动第三滑块151移动,从而带动第三直杆15斜向上推动活塞杆17,使得顶突19与底板3接触,顶突19上移对底板3起到支撑的作用,顶突19呈圆弧状,没有棱角,避免了顶突19对底板3造成损伤,且在顶突19上设置凸起20,增大了与底板3的接触面积,在多重保护下,对安全网2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顶突19对底板3起到缓冲后的支撑作用,减小落石对安全网2造成损害,顶突19受力后下压,第三弹簧14和第四弹簧18起到缓冲作用,落石掉落时,经过多次缓冲作用,达到降低对安全网2造成损伤的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缓冲支撑效果佳等特点,有效的防护了落石下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包括地下管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本体(1)的内腔上端连接有安全网(2),所述安全网(2)的下端中部活动连接有弹性棉(7),所述弹性棉(7)的下端连接有垫板(6),所述垫板(6)的下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5),同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5)的下端连接有底板(3),且第二弹簧(5)位于底板(3)上端的一侧,所述底板(3)远离第二弹簧(5)一端侧壁与地下管廊本体(1)的侧壁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底板(3)相向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相互连接,所述底板(3)的下端且靠近地下管廊本体(1)侧壁的一端等距离铰接有多个第一直杆(8),所述第一直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0),所述地下管廊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0)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9),所述管廊本体(1)的侧壁连接有位于底板(3)下方的L型板(12),所述L型板(12)横向一段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块(10)的下端铰接有第二直杆(11),所述第二直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111),所述第二滑块(111)通过第三弹簧(14)连接有第三滑块(151),且第三滑块(151)和第二滑块(111)均与第二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151)的上端铰接有第三直杆(15),所述第三直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杆(17),所述活塞杆(17)的中部套接有安装在L型板(12)竖向一段的侧壁上的套筒(16),所述活塞杆(17)穿过套筒(16)的另一端连接有位于底板(3)下方的顶突(19),所述活塞杆(17)位于套筒(16)内的一段环绕有第四弹簧(18),且第四弹簧(18)的一端与套筒(16)的内壁连接,第四弹簧(18)的另一端与活塞杆(1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落石防护装置,包括地下管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本体(1)的内腔上端连接有安全网(2),所述安全网(2)的下端中部活动连接有弹性棉(7),所述弹性棉(7)的下端连接有垫板(6),所述垫板(6)的下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5),同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5)的下端连接有底板(3),且第二弹簧(5)位于底板(3)上端的一侧,所述底板(3)远离第二弹簧(5)一端侧壁与地下管廊本体(1)的侧壁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底板(3)相向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相互连接,所述底板(3)的下端且靠近地下管廊本体(1)侧壁的一端等距离铰接有多个第一直杆(8),所述第一直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0),所述地下管廊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0)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9),所述管廊本体(1)的侧壁连接有位于底板(3)下方的L型板(12),所述L型板(12)横向一段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块(10)的下端铰接有第二直杆(11),所述第二直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磊刚牛园园张可胡锦龙岳康石贵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