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辉祥专利>正文

建筑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88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干砌法的建筑砌块。其特征在于:它们都有水平隔板,该隔板和与其连为一体的部件合围构成盲孔,砌块承压面积和抗剪切面积大,其外连接面制有凸榫凹槽,砌筑时可通过它们各自的凸榫凹槽在三维方向上相互承插连接为一体而不用砂浆,在需要通过管线的部位开有沟槽。所述砌块能够提高砌体的安全性和保温隔热性能并能满足暗埋管线的需要。(*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墙体材料,是一种建筑砌块。目前,公知的块状墙体材料用于构造建筑物均需用砂浆粘结,而砂浆的强度均大大低于墙体材料的强度。砌筑砂浆的脆弱性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几乎所有建筑物的倒塌都是由于砌缝砂浆的先碎裂所致。另外,多数墙体材料隔热性能差,且不能暗埋管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于砌法”的建筑砌块,它用于砌筑时不用砂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保温隔热性能,并能满足暗埋管线的需要。本技术提供的建筑砌块,由壁肋和横肋合围构成,其特征在于,它有由水平隔板、中隔和壁肋、横肋合围构成的盲孔,位于盲孔下底的水平隔板的下表面有凸榫,用于砌筑时与相邻砌块相连接的侧面制有凸榫、凹槽,在需要通过管线的砌块的上部或/和下部的相关部位开有沟槽。砌筑时,砌块盲孔开口朝下,底面凸榫朝上插入盲孔中,如有侧面凸榫凹槽的也作相应承插连接,即可实现砌块间的联锁。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砌筑时利用砌块表面的凸榫凹槽实现砌块间的相互联锁,从而省去了砌筑砂浆,节省材料费,还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降低建筑物造价。由于不用砂浆粘结,遇到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因砌缝砂浆碎裂而倒塌。因此种砌块都能“自由”振动,振动停止后又能复位,故用此种砌块建造的建筑物能提高抗震能力。因为其凸榫不是制在承压面上,砌块承压面积和抗剪切面积大,有利于提高砌块的强度等级。由于采用盲孔结构,砌块的保温隔热性能好。其表面的凸榫还有防渗作用。砌块上的沟槽可以很方便地暗埋管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本型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侧面梯形榫主砌块的结构示意型。适当变换,图2也表达梯形榫辅砌块的结构。图3是侧面鱼尾榫主砌块的结构示意图。适当变换,图3也表达鱼尾榫辅砌块的结构。图4是侧面鱼尾榫左转角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侧面鱼尾榫右转角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侧面鱼尾榫T字左转联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侧面鱼尾榫T字右转联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侧面鱼尾榫十字联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使用状态横断面示意图。图10是基本型砌块使用状态纵立面示意图。图11、图12分别是基本型砌块下层和上层各种转角节点使用状态图。图13、图14分别是侧面鱼尾榫砌块下层和上层各种转角节点使用状态图。图9至图14也表达了本技术各种砌块的部分相关结构。在本技术所述各砌块中,凡构成墙体内外表面的称为壁肋,与壁肋垂直的称为横肋,平行于壁肋的称为中隔。图1给出了基本型砌块1的结构。砌块1由壁肋10,横肋14至16,水平隔板17,中隔18合围构成。水平隔板下表面有凸榫19,凹槽21环绕凸榫周边,凹槽22横贯中部。沟槽23纵贯砌块上部,水平隔板以上为盲孔25。因侧面榫砌块由图1所示砌块衍生而成,故称图1砌块为基本型砌块。图2给出了侧面梯形榫主砌块2的结构。砌块2由壁肋10,横肋14至16,水平隔板17,中隔18合围构成。水平隔板下表面有凸榫19,凸榫两侧为凹槽21,凹槽22横贯凸榫中部。沟槽23纵贯砌块上部。横肋14外伸形成梯形凸榫28,横肋16内缩形成同状凹槽29,水平隔板以上为盲孔25。图3给出了侧面鱼尾榫主砌块3的结构。砌块3由壁肋10,横肋14、16,水平隔板17,中隔18合围构成。水平隔板下表面的凸榫19的两侧为凹槽21。横肋14外伸形成鱼尾状凸榫28,横肋16内缩形成同状凹槽29。沟槽23纵贯砌块上部。隔板以上为盲孔25。根据图2和图3,将横肋16外伸成如凸榫28那样,而无凹槽29,则分别成为侧面梯形榫和侧面鱼尾榫辅砌块4。砌块4用于两相邻砌块的凹槽相向时的联接。各种主、辅砌块均可制成1/2块和1/4块等块型。根据使用要求,基本型砌块、侧面梯形榫和鱼尾榫的主辅砌块的横肋均可以是三条或两条。图4、图5分别给出了侧面鱼尾榫左转角砌块5和右转角砌块6的结构。砌块5和砌块6由壁肋10、12,横肋14至16,水平隔板17,中隔18合围构成。水平隔板下表面有凸榫19,凸榫边缘有凹槽21,凹槽22横贯凸榫19中部。横肋14外伸形成鱼尾状凸榫28,壁肋12内缩形成同状凹槽29。横肋14、15及壁肋12上分别有沟槽23和24。隔板以上为盲孔25。图6、图7分别给出了侧面鱼尾榫T字左转联接块7和T字右转联接块8的结构。砌块7和砌块8由壁肋10、12,横肋14至16,水平隔板17,中隔18合围构成。水平隔板下表面有凸榫19,凸榫边缘有凹槽21,凹槽22横贯凸榫19中部。横肋14外伸形成鱼尾状凸榫28,横肋16和壁肋12分别内缩形成同状凹槽29、30。横肋14至16和壁肋12上分别有沟槽23和24。水平隔板以上为盲孔25。图8给出了侧面鱼尾榫十字联接块9的结构。砌块9是将砌块7的与凹槽30相对侧面的壁肋10的一段内缩形成与凹槽30相对称的另一凹槽31而形成,两凹槽30、31之间可以是实心的。根据图4至图8,若将各图所示砌块的侧面鱼尾状凸榫、凹槽分别置换为如图2所示的梯形凸榫、凹槽,则可分别得到侧面梯形榫的相应转角节点联接块。为避免使用中凸榫19堵塞管线通路,沟槽23、24必须开至足够深度。为避免沟槽过深影响砌块强度,可在砌块下表面的对应位置亦开一相同沟槽,如图9所示沟槽23。在不需暗埋管线的建筑层位的砌块也可不制出上述沟槽。如果取消各砌块的中隔18则成为单排盲孔,此种砌块可用于对保温隔热性能要求不高的建筑。各种砌块的使用方法参见图9至图14。图9表示在底面凸榫19与上部沟槽23、24相对应的位置开有相同沟槽。凸榫19插入上皮砌块的盲孔中,使上下皮砌块横向联锁。沟槽23用于容纳管线。图示A、B为砌块承压面。图10给出了基本型砌块上下皮错缝搭砌时的情形。下皮砌块的凸榫19插入上皮砌块的盲孔,上下皮砌块实现纵向联锁。图11、12表示基本型砌块在不同转角节点上下皮错缝搭砌时的情形。将图12放在图11上面,下皮砌块的凸榫19插入上皮砌块的盲孔,上皮砌块的壁肋、横肋分别与下皮砌块的凹槽21、22相连接。图13、14表示不同转角节点使用侧面鱼尾榫相应砌块连接的情形。图13四个角上的左转角砌块5与图14相对应四个角上的右转角砌块6交叉搭砌,图13的四条边中部的T字右转联接块8与图14相对应位置上的T字左转联接块7交错搭砌,两图中央的十字联接块交叉搭砌。图13中各砌块凸榫19插入图14相对应的砌块的盲孔,图14各砌块的壁肋、横肋分别与图13相对应砌块的凹槽21、22相连接。侧面梯形榫砌块各转角节点上的砌筑方法与侧面鱼尾榫砌块的相同。基本型砌块通用性强,搭砌简便,使用模具少,但因其侧面无凸榫,竖缝易产生通缝渗水,故只宜用于有饰面的砌体工程。侧面榫砌块通用性差,各种转角节点均需用相应砌块连接,需用模具多,但其使用性能好,不易产生通缝。鱼尾榫构造较复杂,但它能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可有效防止建筑物的材质性和结构性应力变形,预防砌体发裂。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砌块,由壁肋和横肋合围构成,其特征在于它有盲孔(25),该盲孔由水平隔板(17)、中隔(18)和壁肋、横肋合围构成,水平隔板(17)位于盲孔下底,水平隔板(17)的下表面有凸榫(19),中隔(18)位于水平隔板(17)上部且与水平隔板、横肋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砌块,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砌块,由壁肋和横肋合围构成,其特征在于:它有盲孔(25),该盲孔由水平隔板(17)、中隔(18)和壁肋、横肋合围构成,水平隔板(17)位于盲孔下底,水平隔板(17)的下表面有凸榫(19),中隔(18)位于水平隔板(17)上部且与水平隔板、横肋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辉祥
申请(专利权)人:马辉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